APP下载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缓解班主任职业倦怠

2017-05-10王丹薇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主任

王丹薇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担任更重要的工作,负担更重,长此以往产生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校通过建立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班主任进行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和心理沙龙活动,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缓解职业倦怠。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職业倦怠

随着素质教育大力推行,课改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胜任要求大幅提高。21世纪,全球国家的竞争已经从资源的竞争发展为科技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教育水平的竞争和人力资源的竞争。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更广泛全面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带头人,直接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负责,辅助学生全面发展,是支持学生综合素质健康成长的核心力量。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成长中担任更加细致和重要的工作,思想上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管理上要“以人为本”,用新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评价,这无形当中增加了班主任的职业压力。相对于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的工作时间会更长,工作负担更重,长期以往,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一、问题提出

(一)班主任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而产生的一种不适应的极端状态,是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压力而导致教师的情感衰竭,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消极、被动,具体表现是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降低、缺少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个体情感变得冷漠和排斥。国内学者杨爱君利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23所初中的332名班主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班主任已经产生职业倦怠,情感衰竭问题最为严重,其次是去个性化问题,再次是低个人成就感问题。

班主任是特殊的教师群体,一方面承担着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承担着德育的重要任务,具有双重角色。研究认为,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其职业倦怠要比一般任课教师严重。因此,可将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定义理解为:班主任由于长期处于高水平的压力之下而产生的一种不适应的身心反应,主要是班主任的情感出现衰竭,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变得消极、被动,具体表现是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降低、缺少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个体情感变得冷漠和排斥。

(二)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原因

1.工作方面

一是班主任工作时间长,班级管理难度大,造成班主任必须付出更多时间来处理学生问题,班主任的精力和时间严重透支。而且,学生的思想变动大,班主任工作效果不明显,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能立刻见效,造成了班主任的疲惫感、无力感。另外,班主任工作单调重复,也造成了其职业倦怠。

2.学校方面

学校对老师的考核工作采用统一标准,考核方法越来越细致,检查越来越多,各类评比增多,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由于学校硬件条件有限,班主任的办公环境不理想,这种外界条件也是造成班主任职业倦怠的一种原因。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缺失状态,缺少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意识和能力。

3.社会方面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教育投入增大,但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工资待遇也低于其他行业。另外,国家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不断升级,各种职称评定、聘任制度、教师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等,都对教师造成很大压力,班主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因素影响,产生职业倦怠。

4.个人方面

班主任老师的个人特质也会对其职业倦怠产生影响。一些教师追求理想,认为只要付出就要有回报,不能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正确客观的认知和理解。另外,一些教师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产生自卑心理,无法胜任班级管理工作,产生职业倦怠。

(三)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危害

1.直接阻碍班主任自身发展

职业倦怠使得作为教师队伍中坚力量的班主任群体丧失工作热情,在班级管理方法上松散、失常,甚至放弃管理;在人际关系上疏远他人,不愿亲近;情绪上容易产生抑郁和敌对心理,并且处于极度疲劳状态,烦躁易怒,从而导致身心障碍和疾病。

2.阻碍学生发展

时代发展和新课改的变化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而班主任所面临的学生个体差异也越来越大,他们获取和掌握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不再局限于班主任的口授面谈。这些会使得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慢慢体会不到成就感和价值感,职业倦怠感日益严重。

此时班主任会渐渐采用漠不关心、厌倦的心态对待学生,同情心缺失,慢慢减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必然对工作的投入和参与热情下降,对班级管理工作采取应付态度,不愿采取行动为班级创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团结进取的班风,进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关怀的质量也会降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无法从班主任身上获得贴心关爱,进而影响学习,也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成长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

3.影响学校长远发展,制约教育事业发展

作为学校的基层管理者,一旦较多数量的班主任出现职业倦怠,所带班级成绩下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社会效益。班主任工作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维系着祖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前途,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无疑成为阻碍班主任专业知识能力发展、积极主动实践、改革创新的拦路虎,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及学校长远发展的情况下,还会严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社会长远发展。

(四)心理健康与班主任职业倦怠

1.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H.B.English(1958)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社会学家W.W.Boehm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指的是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班主任职业有了更多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这些压力会使得班主任感到工作疲倦,进而发生心理不健康。职业倦怠是心理不健康的众多表现形式之一。

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身心健康状况各异,所以同样的职业压力作用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不同,班主任老师如果具有良好心理調节能力,掌握科学的减压方法,将有利于积极面对各种压力,减少压力导致的疲倦。

随着国家、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成为人们的关注点,人们重视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有很多不足。学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没有固定的心理咨询场所。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削弱职业倦怠感的强度,甚至某种程度上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心理健康教育某种程度上能够填补由教师培养制度和职前培训的不合理设置而带来的职业压力及造成的心理缺口,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避免这些缺口扩大,愈合这些缺口。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体系

班主任的职业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班主任对职业压力的承受能力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心理素质不同。学校对这类问题能采取的最主要的解决措施就是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使班主任对职业期待进行合理定位,促使班主任主动掌握调控自己情绪的方法,自觉运用一定方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缓解自身压力,保障身心健康。我校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一)团体辅导

心理学者樊富民(2005)认为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团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学习、用心体验、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助人过程。

由于学校专职心理教师资源有限,开展团体辅导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帮助尽可能多的班主任解决压力。团体辅导可以为团体成员创造一种温馨、和谐、互相信任与支持的团体氛围,使他们在团体中共同成长;在经验与感受的分享过程中,与他人的体验产生共鸣,从而摆脱恐惧、无助与失望;在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中,在他人的建议、反映和观点的反馈中,开启思路,实现自我成长;在与其他成员的帮助与被帮助的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满足归属感需要;在团队的监督与鼓励中实现用实际行动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

2016年年底我校开展《我的2016》团体辅导,学校专职心理教师设计辅导内容,全体班主任参加培训,帮助班主任回顾过去的2016年,梳理一年中的悲伤与快乐、焦灼与能量,缓解期末压力,更好应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团体辅导中,班主任老师们认真参与,积极分享,活动氛围温馨愉快。

(二)个体辅导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是指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个别化的辅导,帮助个体接触学习、生活或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暂时困惑或一般心理问题,从而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我校负责个体咨询的专职心理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应用心理专业,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具备开展个体心理辅导的能力。在个体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始终保持尊重、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的态度,通过观察、会谈等方式同来访班主任建立良好辅导关系,了解班主任的心理情况,与班主任共同协商制定辅导方案与目标,并实施个体辅导,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班主任改变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个体辅导结束后,对来访的班主任进行追踪反馈,巩固辅导的成效。

首先,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量表测试,使班主任本人及学校心理教师对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状况有初步了解。然后,邀请班主任群体中个别职业倦怠感较强的老师参加辅导。要消除班主任老师对于个体心理辅导的错误认知,使他们逐渐了解心理辅导,愿意进行个体辅导。学校采用了一系列投射测验的方式,激发班主任的兴趣。如房树人测验、OH卡牌、罗夏墨迹测验等内容。班主任通过画图、抽牌、猜图画等富有娱乐意义的方式,接受心理咨询,从而乐于参与。

(三)心理沙龙

每学期为班主任老师开展心理沙龙。根据学期情况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沙龙。中考前夕,学校为全体班主任开设舞动治疗心理沙龙活动。舞动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强调在心理治疗中运用动作和舞蹈以达到整合身心,促进个体发展。舞动治疗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压力管理、创造力提升,亦被应用在心理培训,如压力与情绪管理、情感成长、积极教育、人际关系、两性关系处理等。对于健康人群,舞动治疗可以促使人们在身体姿态、自我接受、动作整合等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积极变化。并且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克服一般心理问题,培养健康的自我形象、建立自尊、促进放松并降低压力。

三、实施反思及解决方法

(一)班主任应加强学习心理学的意识

在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扮演者班级管理者、心理辅导者、学习指导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监护人”等多重角色,其自身心理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决定这角色扮演是否成功。虽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化,但班主任应该能从内心意识到学习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如阅读相关书籍、在网络上参加学习、向心理学专业老师请教等方式自觉学习和积累心理学知识,灵活运用于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并且能够及时自省自身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法和途径,保持心理健康,减轻职业倦怠。

(二)学校要完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和心理沙龙。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班主任的心理学修养,但还应当更加丰富、健全。如何调查并制定符合大多数班主任需要的培训?如何保证班主任培训的质量?怎样对这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估和监督?如果这些工作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受训班主任的积极主动性,难以起到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班主任老师们大都工作繁忙,身兼数职,没有办法拿出充裕时间参加培训。而时间太短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多次活动结束后,班主任们都反映培训时间短,没有办法深入学习体会和感受。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设立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项目资金,并专门规定相应培训时间。也可以外派一些优秀班主任参加专业心理健康培训,以点带面促进学校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在培训资源方面,可以由区教委牵头,引进专业心理培训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教师研修学校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班主任远程教育平台。

总之,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和实施者,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班主任身心健康。只有把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各种途径尝试增强班主任心理素质,结伴而行,行稳致远,使他们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忙中求乐,享受生活,快乐工作,为培育出新时代“明德、尚美、励志、笃行”的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伟年,李延平.班主任心理健康的保健[J].甘肃科技,2011(15):183-184.

[2]高海艳,高海英.班主任心理健康调整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29.

[3]郑洪利,于霞,张晓玲.初中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26-28.

[4]杨爱君.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5]李楠.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创造良好成长环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2(8):43-44.

[6]梁建芹.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2.

[7]梁进龙,崔新玲.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26-129.

[8]张涛.中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维护[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04):63-66.

[9]林蕾.中学班主任心理学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13.

[10]杨勖.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感现状及其干预策略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1]王贺石.中职班主任心理素质培养的探讨[J].才智,2013(26):48-49.

[12]赵英兰.中职学校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07(29):23-25.

[13]陶金花,姚本先.高校个体心理咨询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10):75-77.

[14]姜金花.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15]王瑞红.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原则、过程及方法[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30-32.

[16]许荻枫.团体辅导提升管理胜任力的探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7]徐丽.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途径探索[D].华东理工大学,2014.

[18]李婧,刘潇.舞动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才智,2014(05):124.

[19]方苏.整合取向的高考心理个体咨询主题与技术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3.

[20]何元庆,李璐,石晓磊.376名大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记录的计量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71-72+8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