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市第十中学高一学生开展“生涯意识唤醒”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17-05-10安晓娟
安晓娟
摘要: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社会阅历严重不足的众多高中生来说,“生涯规划”只是一个“看上去很高大上”的存在,难以和个人实际学习生活和未来挂钩。从学校教育角度,可以从课程、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方式入手,促进学生深度反思、拓展眼界和脚踏实地联系实际,振聋发聩的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
关键词:生涯意识唤醒;课程;社会实践;社团活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助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中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在普通高中开展生涯发展教育,设置生涯规划与发展指导课程是贯彻《纲要》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培养未来所需社会人才的一项措施,对于发展高中学生所需要的职业生涯准备及终身学习的技能,引导青少年从“升学导向”转向个人的生计与未来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普通教育中确立职业价值,调整窄化的升学观念,接轨教育历程与社会需求,提高高等教育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生涯规划人们一般有个误解,即认为所谓生涯规划就是要计划好未来发展的每一步,做好每一个决定,由此质疑高中生是否需要做生涯规划,他们的兴趣还不稳定,他们的未来就业还很遥远,他们的人生有许多变数和未知数。
这些误解里似乎有着合理性:高中生的人生道路还很长,未来还没有完全展开。但也正因如此,高中生的生涯发展有了很大的“机会空间”,让学生学会经营自己的人生,学会选择、学会规划。生涯规划的意识是一种自主发展意识,高中生关心自己未来的命运,寻找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用梦想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将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青春的生命力量;生涯规划意识是一种机会意识,就是发現在“我”的内在、外在有哪些能够帮助“我”发展的机会与机遇,能够积极的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与就业信息,能够脚踏实地的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生涯规划意识也是一种终身学习意识,现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在每一步的规划中都要与学习联系在一起,理解教育对人的价值,知道人生为何学习。
根据我日常对本校高一学生的观察和访谈,这群十五六岁的少年们会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认为完成一些教师布置的学业任务是无效的浪费时间,他们会在不感兴趣的课堂上睡觉,也有一些人会在非高考科目的课堂上奋笔疾书的写别科作业或做额外习题……各种现象不胜枚举。而所有的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业任务时,学生的状态是盲目的。因此,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去认真思考:我们这么辛苦,不断的做作业刷题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因此生涯课程主要目的不是帮助学生做一个决定,不是要求学生现在就明确未来发展的道路,而是重在培养生涯发展的意识,培养生涯发展所需要的选择、规划的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生观、积极信念。
由北京市教委委托专项“中小学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开发、应用与推广”项目研发的北京市《高中生涯规划与管理》地方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就是《揭开生涯发展的面纱》,其中第一节的内容,就是《生涯规划的意义》。在本单元本节里,包含了高中生生涯发展的核心问题:你将来想做什么?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对于这些问题,背后的思考是更深层次的人生哲学问题:人为什么受教育?人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此,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课程入手,促进学生反思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个体能从更宏观的角度意识到自己在人生发展之路上目前所处的位置,那么今后的成长之路会更有方向、具备更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我把第一节的内容设计出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室中的我
通过“座位自助”的热身活动,简单却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能迅速进入课堂设计环节,直接点明主题;“座位自助”体现出了学生可能的分类,引出更普遍的学生分类标准,通过充满幽默的小视频、相关幻灯片的方式,表达出“学霸”的养成之路,警醒学生不要走上“学渣”的堕落之路;在和学生探讨完这个环节后,让学生在感到轻松愉快的同时,引入深一层问题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辛苦的读书?”“人,为什么要努力?”。每到这个环节时,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若有所思:是啊,为什么?
我借用了著名的知乎网站上对相关问题的一个广泛好评的回答——是为了体验更大世界的欲望,作为对学生的启发。题主通过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得出的相关感悟对大部分学生都产生了触动。如今还有一部分新疆内高班的学生插班就读,他们在看了故事后的感触更深。有同学表示:我们之所以从家乡考学到大都市,远离亲爱的家人,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更好的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能去更多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有的同学分享到动情之处还落了泪,这种亲身体会的感染力在班级里弥漫开来,对全班都产生了具有震撼力的影响。
我觉得关于“生涯规划的意义”的讲授,不应该是空喊口号,也不该是枯燥的阐述,而应该是真正结合学生的特点、时代的背景、个体的生活实际,从情感的触动带来认知的深入,进而达成行为的改变。因此整体上说,本课的效果我是满意的。
第二课时:心中的蓝莲花
学习毕竟是一件苦差事,无数的学生在求学路上因为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难免会灰心丧气,倍感茫然。因此还需要我们在合适的时间,帮学生重新振作,破除迷茫,于是我还是根据本节的主题,在大概期中考试结束的时候,和学生探讨了本课的内容。
这次我借用了许巍广为流传的“蓝莲花”歌曲作为导入,优美的旋律、励志的歌词在课堂开始便让学生们精神一振。围绕着“蓝莲花”的象征意义,我又借用了电影《大唐玄奘》讲述的唐僧取经纪实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对信仰执着追求的态度,并呈现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的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作为小结,巩固学生对梦想的认识,感受到不放弃追求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性。如果继续在这个思路上进行的话,很容易流于空喊口号,所以接下来我话锋一转:仰望星空固然重要,但除了暢想,我们还做了什么?由此,我把教材中的《一位音乐人的故事》用配乐的幻灯片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他的经历给你什么启示?由此引出了“实现梦想,必须依靠脚踏实地的努力”。于是,我展开了“步步为营”的课堂环节,让学生根据去年的一本、二本录取分数线,结合自己现在可能获得的分数,评估自己的大致差距,并设立时间轴,让学生自己描绘“稳扎稳打”的进程,更直观的展示给自己“现在的我可以做些什么”。在总结的时候,我让学生记录了“人生三问”:想要什么、在干什么、此时的行为对实现梦想有何用。以此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审视自我,克服畏难情绪,调整自己的行为。最后的升华,我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式,在歌曲《野子》的旋律里,结束了本课。
学生在“步步为营”的环节里,因为有了直观的差距评估,同样感受到了身心的震撼。他们变得更加重视调整或坚持自己当前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态度,学会了从一种更高端的战略角度来发展自我,在面对学业挫折时也变得更加具有信心,因此本课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应该是影响学生生涯规划的主要阵地之一。如何更加积极的调动学生情绪,如何更贴近学生实际学业生活,如何让方法更有可操作性,是我在“生涯意识唤醒”的主题上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以社会实践为辅助,拓展学生视野
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校会利用这个契机,组织学生参观和游览国内著名企业,这是帮助学生接壤校园生活和社会运作的重要举措。通常,我们都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在学生出发前开展相关的职业规划讲座,让学生明晰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在社会实践过程里,学生被不同的企业文化所感染,有些企业也会让学生参与某些环节的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结束后,学生们都会递交一份自己的实践感受,在这些感受里,学生表现的有沉淀、有思考、有澄清、有渴望……也许有的表达仍稚气未脱,但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实现一个更美好自己的执着追求。而在这个过程里,朋辈的影响力量更是不可小觑,个人所感所想的传递和交流,让学生们的视野得到了更大的拓展。
三、开展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实践
《高中生涯规划与管理》教材中第一单元里,建议学生进行“综合探究一”的内容是“学生社团的选择”。在我们学校,课外之余,我们以开展心理社团来直接实践本课内容。社团活动内容虽然形式丰富,而我却觉得学生不管在哪里、在做什么,还是需要有个人的成长。因此我便鼓励学生们细心观察自己的学习生活周边,对身边的同龄人们做访谈、做调查,去了解同龄人的生涯规划现状和设想。内容包括想法、行动、面对困难时会采取哪些正能量的克服措施、可以借助的资源与支持力量……最后让学生们形成相关报告作为总结。当然,也可以去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在探索的过程里,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与人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如何显著的提升,观察、思考、推理、总结的能力也都有着长足的进步,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对于参与者们来说,不管在当前的学业还是未来的职业上,都会成为成就自己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力量。他们能有这样的收获,我觉得也是令人欣慰的结果。
梁启超的名篇《少年中国说》脍炙人口,其期待鼓励之音不绝于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而生涯规划的教育,正是让当今时代的少年们去探寻生命意义、成就自己的重要引导。我还需要不断总结和探索,紧扣教学要求,用更多更合适的方式来开展相关生涯教育。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写,《高中生涯规划与管理(教师参考书)》,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