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美食
2017-05-10徐明冬
徐明冬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老百姓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由此说明,知识层次不同,对食物的看法、要求也迥异。当然,孔子当年也落魄过,果腹都成问题,估计也顾不上食物的精致了。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在镇上中学读书,每逢镇上赶集,在操场的墙外就会传来一阵阵诱人的香气。放学后,寻味而至,只见围墙外的一角,三块石头搭起的破铁锅上炖着一些脏兮兮的肉块,香味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旁边的马扎上,摆着一只缺了好几个角的白碗,碗里有多半碗地瓜烧散酒。三个老人正蹲在那里,背朝外,抵挡着西北风的寒冷,也是免得让凛冽的寒风吹灭锅底的火苗。一人端起破碗,喝一口烧酒,牙一龇,抿一下嘴,把碗递给另一位。然后,用手拿着大块的肉啃上一口,那架势、那享受的神情,很是馋人,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咽了一口口水。
近前看时,发现其中一个老汉竟然是我村的光棍汉刘老宝,刘老宝嗜酒如命,喝多了就会骂街打人,看到是他,我连忙逃离此地。回家和父亲说起此事,父亲一脸的厌恶:“这老家伙,又拣到人家生病丢弃的死猪仔,到镇上和几个赌鬼煮来吃。”从此后,我就一直不敢再去看几个老头喝酒吃肉的场面了。
时隔多年,刘老宝早已無疾而终,似乎当年的死猪仔没对他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而且以后有外地朋友带来烤乳猪给我,我都不敢吃。只是偶尔想起几个老头喝酒吃肉,其乐融融的画面,依旧感受到了一丝温馨。
年龄渐长,对烹调有了些兴趣,自然,爱上烹调和老婆的懒惰也是有些关系的,谁让我喜欢吃呢?
那天读书,读到一段,据民国时期陈邦贤的《自勉斋随笔》一书中载:“苏州陆稿荐的酱肉最出名了。他出名的缘故,固然是味道可口,可是他还有神话传说。说是苏州有一家做酱肉的店,那老板姓陆,他店门口常常睡着一个叫化子,凡是叫化子睡在这里的这天,他煮出来肉味道非常之香,生意非常之好。某一天叫化子忽然不来了,他丢下了一床草荐在陆家门口,陆家便把它收藏起来,取一两根下来煮肉,味道香美,因此陆稿荐便出名了。后来有人传说,那叫化子就是仙人来点化他的。”这段记载将精到的美味,与邋遢的叫化子联系到了一起,我的理解是,凡是好吃的东西,大概都是有些“脏”的吧?先说明,这可不是我做菜时洗不干净的借口。
去年我去沂蒙山区出差,在路边发现一家牛肉汤馆生意奇好,三间破旧的瓦屋,店名:百年牛肉老汤。车辆飞驰而过,扬起一片烟尘,也没影响到食客云集。店门外煮牛肉的大锅在冬日里冒着蒸腾的热气,一老太婆在旁边刷碗,一老汉站在大锅旁不停地盛汤,添加热水。屋里坐满了人,后来的客人就在屋檐下的木桌旁狼吞虎咽,到这里,一切需要自己动手,自己端碗,自己拿大饼,自己添加调料。看到实在没地方坐了,我就坐在旁边一根横在地上的树干上吃饼喝汤,放眼望去,食客里不乏衣冠楚楚之人,可见这家牛肉汤馆生意之好。据说,秘诀就是锅内那延续百年的老汤。食毕,人们淌着热汗,揿着鼻涕,满意而归。
或许,只有这种原汁原味带些“脏”的东西,才会更加勾起人的食欲吧!这个,我还真说不上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