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05-10王翠丽

新课程·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问题小学数学能力

王翠丽

(新疆乌市第42中学)

摘 要:数学教学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现以“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为新课程标准,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普及于数学教材和数学教学实践中。但在过去的十年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相关理论以及系统研究却没有被人重视,没有类似理论被建立。一个现实矛盾渐渐产生,那就是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存在和对其的相关研究严重匮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能力

一、使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提出:高效的课堂不应该只专注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与传输,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与数学综合技能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旁敲侧击的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的主动性,并在数学学习中形成分析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能力,使得学生可以更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巩固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心理学家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具体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按照现在的传统教育方式一味地进行强行记忆,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原型,取一些较为有趣又普遍的素材来搭建问题情境,这样既普及了学生生活常识又通过熟悉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信心,以及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让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当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时,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性的问题情境,通过这个情景来引导学生来探究问题: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求鸡、兔各多少,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求鸡、兔各多少,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思考、实践最终解决问题。

二、以实施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提出:放松、自由的环境中学生能更好地发挥与表现。鉴于学生此类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在这样的自由的放松的氛围中使学生能更好地表现自我,促进学生的思维求异性,大大促进学生思维最大发展,奠定了学生敢于自我独立地解决问题的基础,这是培养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坚实后盾。我们应该打破那些传统的教育理念,我们因使学生有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间,既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百分比率”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生活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我分析、独立记录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方法等。其次,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所以导致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对于问题的认知层次和思维水平、解决方法等都各有特色。再次,让学生展示解题结果时,他们分别来用画图分析、列表、算式、方程等方法,可以请出各个方法的代表来讲述他们的思维。最后,通过让学生间进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开拓自我解決问题的思维视野。

三、强化学生拓展思维性问题的训练

数学和其他文科类的学科不同,它主打逻辑思维能力,通常专注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用数学本身的逻辑能力加大对学生思维问题的训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以多种方法来解题。这种拓展问题主要基于学生本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解题策略来解决问题,既可以是提出新的问题,也可以是对同一题采用多种方式解题等,这种数学的创新与实践,促进了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与分析能力,推动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数学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实践中,将学生带至操场的空地,并提出如下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用一根六米长的绳子,在这个空地上围成一个方形,那么,如何才能够使围出的面积最大?”并拿出绳子,让学生积极自主实践,学生主动地、兴致盎然地参与到这个实践之中,有的将空地围成了一个长2米、宽1米的方形;有的将绳子分成四份,将空地围成了边长为1.5米的方形。通过学生的不同实践,我们可以计算得出这两种不同实践方法的结果,第一种方法得出的方形面积为2平方米;第二种方法得出的方形面积为2.25平方米。可见,生活是检验数学知识的实践课堂,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原理,生成创新的数学思维。

总之,以学生为本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标课堂教学的主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技能的培养是当今教学的重中之重。当今教师应以新课标理念为主,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我发散思维,使学生加强对数学思想、数学语言等的掌握,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数学教学过程,即是把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并提升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练习,以及自己分析数学现象,最后总结出一定的结论与观点。学生通过做从而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资料来自主探索与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发现不等式的一般性质,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探究思维与能力。

五、构建问题,培养自主提问意识

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因为提出问题是思维训练的最初阶段。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些独特的问题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有较好的应变能力,使学生不断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要不断反复地给学生梳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旧知识间联系与区别,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更强烈,不断地发现问题。比如,在面对“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老师可先让学生分析“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学生通常会按照原来的解题思路,通过求解最大公约数的定式来进行求解,并且最终得出答案144,然后老师则让学生自己来验证,并发现最终结论是错误的。这就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萌生,答案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求解?学生的求知欲就这样被一步一步地带了起来,学生的自主求知也因此被激发。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综合能力需求较强的学科,它有效地将推理想象和逻辑思维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一样都不能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重视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小学数学学与教的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辛自强.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问题小学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