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5-10徐瑞
徐瑞
(甘肃省华亭县皇甫学校)
摘 要:近年来,学校践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学生阅读课本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面对数学课堂学生自学时的阅读现状,作为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不只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自学环节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养成看书时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閱读为数学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阅读时把看、读、思结合起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数据、符号、图形的意义,理解关键词语,认真推敲课本的黑体字和方框中的内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只有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提高自学效果。
2.养成阅读时手脑并用的习惯
在阅读课本时,要求学生画出概念、公式、法则、关键词语以及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记忆和质疑。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找规律,尝试探索,验证推理的结论。阅读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平面图形等,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二、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1.阅读例题,领会解题思路
课本中的例题是相关数学知识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是教材编著者深思熟虑的产物。在阅读例题时不能只让学生读、看、念,要注重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作用,阅读前给予学生自学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使学生初步领会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分段计费”的问题教学中,学生阅读例题前,自学指导中给出思考题:(1)从题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2)行16.3千米计算时总里程按多少千米计算?(3)付多少元要分几段计算?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阅读例题,对每一步解答过程进行分析,逐步理解题意。知道了出租车收费的标准和行驶的里程数,要求6.3千米的费用,需按7千米计算;接着分析题中收费标准,所付费用要按两段计算,得出所付费用=起步价+起步价以外路程的费用,在阅读中读出例题的解题思路,掌握了分段计费的解题方法。
2.阅读插图,启迪形象思维
数学课本的插图,形象直观,有着文字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的插图,用图的形象性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位置”一课时,引导学生看课本中上课时的座位图,每行6名学生,有5行;通过图示使学生明白竖行叫列,横行叫排,再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到张亮的位置,结合例题中的文字表述,对用数对描述位置的方法有了直观的理解。这样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给学生以具体的感性认识,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3.阅读算式,掌握解题方法
读课本算式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读出算式,明白算式代表的含义,掌握解题方法。例如,教学混合运算3.8×(4.5+12.9)-10.05时,让学生读出3.8乘4.5与12.9的和再减去10.05的差,不仅读出了算式的含义,又理解了运算顺序。阅读教材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解题的规范格式。例如,在解方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阅读解方程过程、格式及检验过程,找出应该注意的地方,如解方程前必须先写解字,以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三、引导学生形成数学阅读的技巧
掌握阅读技巧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数学阅读更要形成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的刺激。”在数学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破除语文阅读时的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停下来主动思考,做出自己的估计、判断。引导学生阅读时我曾用一些提示语如:“根据……可以得出……”“从以上条件可以看出……”“通过阅读你能想到……”等,提示学生在阅读时边思索边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思路,体会阅读成功的喜悦感。
四、开发阅读资源,从课内引向课外
数学阅读的资源不仅仅是课堂中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书本所学的知识延伸以及和所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常识、名家介绍等更是学生数学阅读的丰富资源。将数学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通过阅读书本之外有趣的数学内容,以增强学生数学阅读意识,开阔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拓展数学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也是这么有趣。
陶行知说过:“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加强数学阅读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就好比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学生提高了数学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主动地去阅读,从而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水平.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网络科技时代,2008(20).
[2]王红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J].网络科技时代,2008(15).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