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孤残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7-05-10白冬冬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龄特教残疾

白冬冬

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从出生就遭到了父母的遗弃,由于爱的缺失,培养孤残儿童拥有健全人格、健康的身心成为特教教师工作的目标之一;特殊教育班集体的形成能够使同龄、同残疾状况的孤残儿童形成一定的归属感;在班集体中,特教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师,更是父母、亲人等角色;特教教师以身作则给他们做榜样,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孤残儿童,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孤残儿童,无论是授课还是平时言谈,都会对孤残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

孤残儿童长期生活在福利机构内,对他们进行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他们的智力都处在中重度的水平,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专家交流经验、结合日常的工作实践,使我对大龄孤残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有了一定的理解。

对孤残儿童进行的有效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

一、理解学生的差异

个体的差异包括个体之间和个体内的差异,在大龄孤残儿童之间这种差异显得尤为明显。在我所面对的大龄孤残儿童中,如:在语言方面,有的孩子就可以说话,甚至在沟通对话时可以说出地方的方言,而有的孩子还不会发音,只能偶尔发出“啊啊…”的声音,语言方面的个体间差异在福利机构中显得尤为突出;7岁以上的大龄孤残儿童由于智力、肢体等残疾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十分的缓慢,造成他们个体内的差异不明显,如:脑瘫儿童,乐乐,他由于疾病的影响,不会用剪刀,7岁时他会用手撕纸,10岁时,他仍旧用手撕纸,但只有长期与他学习生活在一起才会发现,他也在进步,7岁时他只会大块撕纸,10岁时,他能理解老师的意思“把纸撕成小块儿”,在一段时间内,只有在细心的观察、分析、比较中才能发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

对不同残疾程度的孤残儿童进行有效教育,需要对他们的疾病、残疾程度、个体间差异、个体内差异有一定的评估了解后,制定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才能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教学。

二、有班主任的责任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用心牵着残孩的手;用心去品评残疾孩童;倾注一片真情,爱心奉献”。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智力障碍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对他们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首先抓好班级管理,让学生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健康的成长。再次要求全班同学参加班级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我对学生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給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的良好班风。

三、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通过心理教育辅导活动的开展,健全了特殊儿童正常的心理品质,他们“学会坚强、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学会理解、学会自我调解”,促进了其健康成长。性格孤僻不合群,逆反心理严重,自由散漫,学业成绩很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他们变了,变得活泼开朗了,学会尊重他人了,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每个“留守特殊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特殊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在黑板报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四、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而我们关注的特殊学生往往严重缺乏自信,甚至有严重的自卑,他们的心灵极其敏感,可能在你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做的一个动作就已经伤害了他们。因此,老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消除这种自卑,多一点表扬,少一点责骂。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一直很自卑,平常都是低着头不说话,甚至连吃饭的时候都是把头低得不能再低。但是在一次班队课上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重重地夸奖他平常认真,不调皮后,我发现他有了一定的改变,做事情更加积极了,而且平常的学习生活也变得活泼起来了,对于学习也有了信心。再通过与家长的及时联系,让老师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充满自信的学习氛围。

自信有了,对于学习更有了一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学习成绩也会跟着有所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能养成,这样才可以真正帮助特殊学生。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策略、习惯,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总结;对福利机构大龄孤残儿童进行的有效教学应包括简单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符合儿童发展现状的教学目标等。最重要的是特教教师需要有一颗平常心,即使大龄孤残儿童没有明显进步、变化的情况下,仍旧保持一颗不急不燥的心。

猜你喜欢

大龄特教残疾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大龄女也该有春天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