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写作学习

2017-05-10赵明敏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描写过渡写作教学

赵明敏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笔者吸取老一辈的传统经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把阅读与写作融合,找准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挖掘读写训练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断拓展写的空间,丰富读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能说会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个性化;过渡;描写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语文是对语言知识系统的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肇始阶段,小学语文就要开始启蒙同学们尝试学习表达技能。小学生抽象思维尚待开发,他们总喜欢以形象的角度来认知事物,因此,语文表达教学千万不能给他们讲解抽象理论,我们要结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方法,以生动、灵活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表达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技能。鉴于此,我们联系小学教学案例,对怎样巧妙提升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进行几点分析:

一、挖掘文本资源启发写作教学

教材是个例子,是我们学习的蓝本。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筛选了许多名家精品,是启发小学生学习表达的优秀蓝本。小学时期是积累表达知识的关键期,但是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去广泛阅读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要能在教学中有效挖掘文本精华,来启发和指导孩子们体味语言,学习表达技巧。

比如人教版版优选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大兴安岭》等都是引导孩子们学习写景技巧的经典文章。其欢快、活泼的写作手法也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表达方式,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此为示范引导学生通过挖掘描摹景物的手法,感受借景抒情的特点:同学们通过阅读和对比,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夏天的美景,我们还要启发他们结合自己的夏天视觉进行体味…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蓝本,让写景技能变得直观,便于孩子们吃透写作技巧,为日后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二、引导个性化写作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要指导学生选择个性化的习作内容,也就是选择最佳的角度进行作文创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说明不同的角度会导致认识深浅不一,文章写出来效果自然就不一样。所谓创新,就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稍稍偏离一下常规的角度。小学生经历有限,所知所感都有局限性,为了作文内容的个性化就强迫学生去了解他们年龄所能感受的大千世界是不合乎常理的。因此为了实现内容的丰富性,避免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教师就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作文创作。例如:教学“节日习俗等”的作文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过的“民族节日”,然后搜集有关的民俗内容,并通过回忆选择一项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件来写。最后,要根据这件“节日里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艺术创作,以独特的角度来说明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保证了有生活情感的真实;另一方面有着作文创作的独特思考。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最有意思、最具个性的材料来写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总希望选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来写,对发生在身边的生活小事不屑一顾,这也需要老师及时引导。另外,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保护。

三、借助口语训练指导写作

表达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考试多考查书面表达。但是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从会说话起实际就已经开始口语表达,这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所以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然后再指导他们转化成书面写作。这样比较契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实际上提高写作能力,不光要同学们多写多练,更需要通过口语训练提升学生对语言和逻辑的驾驭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强就能熟轻松准确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和见解的能力。针对写作要求,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容易的口语表达,然后启发他们进行整理和归纳,同学们情发而辞动,最终落笔生花,将自己是所见,所感诉诸笔端。

四、教师指导写作技巧

1.抓“首尾”,品完整之妙

古人云:“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如季羡林的《夹竹桃》一文。

开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结尾: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这样写,开门见山,欲扬先抑,结尾照应开头,再次点题,能使人感到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这时我们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仿照这样的开头、结尾。如有孩子在习作《我的妈妈》开头写道:“我的妈妈,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更不是最富有的,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好的最完美的妈妈。”

2.抓“过渡”,解深层之意

一般来说,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①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②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③由倒叙转入顺叙时④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除了过渡句、过渡段之外还有过渡词。如《理想的风筝》过渡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放风筝”这件事情很普通,但相对于“笑谈腿疾、写板书”这两个故事,却最能展示刘老师的品质,还巧妙照应了文题。如一名同学在作文“我的老师”中用两件事来表现老师,中间用了过渡句:“老师不但在学习上耐心指导我,鼓励我,而且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3.抓“描写”,悟习作之法

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天游峰的扫路人》对文中的老人进行兩次外貌描写,先是初见,“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后与老人一番交谈后,再写“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着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这里的外貌描写,展现了一个“健康”“慈善”“乐观”的老者形象。一学生在作文《母爱的感悟》中就成功的运用了细节描写:妈妈走了过来,关切地问:“还没有抹匀?”于是,她用指头在我的手背上小心地揉起来,不厌其烦地来回、来回,仿佛跳着指间芭蕾,突然感觉她的手颇有些屋外的寒气,后来,竞愈来愈热,温暖如小太阳。(抹冻疮膏)

如果说寻找到契合点,那是对学生习作启蒙的一种训练的话,那么挖掘出训练点,就会使学生习作步入佳境。

总之,小学时期是写作学习的肇始阶段,针对以形象认知为主的小学生,我们要摆脱抽象说教,要以形象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生成与互动,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体验让知识及时转化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描写过渡写作教学
金仁顺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