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戈尔与徐悲鸿,诗画绘情谊

2017-05-10

老年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甘地泰戈尔徐悲鸿

□ 黄 飞

泰戈尔与徐悲鸿,诗画绘情谊

□ 黄 飞

1937年4月14日,泰戈尔在国际大学主持中国学院的揭牌典礼,并作了《中国和印度》的演讲:“对我来说,今天是一个期待已久的伟大日子。我可以代表印度人民,发出消隐在昔年里的古老誓言——巩固中印两国人民文化交流和友谊的誓言。”此后,泰戈尔以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名义,热情邀请一些中国学者、艺术家到那里讲学、创作,积极推进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

1939年11月,应泰戈尔的邀请,徐悲鸿来到国际大学中国学院讲学。12月,徐悲鸿经仰光、加尔各答,抵达圣地尼克坦。在那里,徐悲鸿尽情领略印度旖旎的风光、飘香的瓜果,充分感受泰戈尔诗意的言谈、深邃的哲思,同时潜心艺术创作。

1940年2月17日,印度“圣雄”甘地携夫人莅临国际大学拜访泰戈尔。泰戈尔为甘地举行了盛大的欢迎集会,并热情地将徐悲鸿引见给甘地。在短暂的接触中,徐悲鸿为甘地画了一幅细微传神的半身像速写,落款为“廿九年二月十七日下午三时半悲鸿”,甘地看了后高兴地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泰戈尔在与甘地的交谈中,建议能够为徐悲鸿举办画展,以表达中印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甘地当即表示赞许。泰戈尔不顾年高体衰,亲自为画展写了前言:美的语言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而其音调毕竟是多种多样的。中国艺术大师徐悲鸿在有韵律的线条和色彩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记忆中已消失的远古景象,而无损于他自己经验里所具有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

由于泰戈尔的鼎力支持、热情推介,徐悲鸿的个人画展获得了很大成功。期间,徐悲鸿先后为泰戈尔画了十几幅素描、速写,表现了诗人工作、生活的多方面情形,其中,包括最负盛名的《泰戈尔像》。这幅作品尺寸虽然不是很大,但给人以气势恢宏、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画面上,氛围典雅宁静,人物造型以线条为主,面部染色结合素描,以形写神——诗翁倚在树荫下的靠椅上,左手拿着蓝色封面的笔记本,右手握着铅笔,微微托靠在笔记本的右上角;满头银发,一绺白髯飘挂在胸前,一袭浅棕色长袍,神采奕奕;深邃的眼神,似乎正透过眼镜折射出哲理的诗句、睿智的思想……

1940年11月,徐悲鸿怀着感激的心情与泰戈尔辞别。此时的诗人大病初愈,正躺在卧椅上。听说徐悲鸿将启程回国,他郑重地嘱托:“在你走之前,必须为我挑选画作。”徐悲鸿与国际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一起,花了两天时间,从泰戈尔2000余幅画作中初选出300幅,最后,又择出70幅精品交付国际大学出版。

半年多后,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病逝。徐悲鸿听到这一消息,万分悲痛,他满怀感恩地写下了《泰戈尔翁之绘画》的文章,向世人介绍了泰戈尔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并对泰戈尔作画的画稿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文章的最后,徐悲鸿以诗赋句式赞美道:“送琼浆与劳工,假寝床于巨蚌,夺梅妃之幽香,食灵芝之鲜,吻河马之口,绝壑缀群玉之采,茂林开一线之天,利水之积,幻为群鸿戏海……”表达了自己对泰戈尔最深切、诚挚的追念之情。

《雄鸡》徐悲鸿

猜你喜欢

甘地泰戈尔徐悲鸿
金色花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甘地扔鞋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拉胡尔·甘地辞去党主席职务
如此理解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甘地走上素食路
甘地戒糖
泰戈尔《飞鸟集》解读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