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粗壮豪放 随意宽舒
——傅山《刘叉〈塞上逢卢仝〉》赏析

2017-05-10

老年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王铎傅山草书

□ 王 健

粗壮豪放 随意宽舒
——傅山《刘叉〈塞上逢卢仝〉》赏析

□ 王 健

明清之际的傅山,一生大都生活在困苦、悲壮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1644年,清军入关,傅家世代积淀的社会地位和优裕的经济生活在新形势下化为泡影。傅山不得不以行医、卖字、开药店为生,甚至曾有计划酿酒、卖酒,却因清政府的严格管控以失败告终。傅山在太原郊外的住所,是其好友魏一鳌为他购买的,而曾为山西右布政使的王显祚,亦因其贫而买一住宅相赠。

傅山是个全才。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相比起其他方面的成就,傅山在书画艺术上的确是“游于艺”。傅山是个名医,内科、妇科、儿科、外科,无一不通,其医学著作《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仍传于世;他博通经史及诸子之学,自小过目成诵;深研庄子,是清代研究诸子的开山鼻祖。其所学、所著与时风学儒颇有小异,对庄子思想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清初掀起一股访碑热潮。傅山与山西学术圈访碑的顾炎武、阎若璩等交游,亦曾参与其中。除山西外,他还曾访至嵩山、泰山、曲阜等地。细观其书论,实为碑学思想的萌芽,开一代风气;在目录学上,傅山亦有成就,其所作《两汉书姓名韵》为我国公认的第一部人名索引。

但相对而言,傅山能够流传久远、最为世人所称道的还是他的书法。傅山的书法虽在书法史上享有大名,但也曾鬻书为生,然“文章小技,于道未尊,况兹书写,于道何有?吾家为此者,一连六七代矣,然皆不为人役。至我,始苦应接俗物。每逼面书,以为得真;其实对人作者,无一可观。且先有愤懑于中,大违心手,造适之妙,真正外人那得知也。”可见,傅山将书法视为余事,视为雅好,实不愿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

其书法成就,可以书论、作品二者来论。一者,傅山在书论上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提出了书法欣赏的新理论,与先前书法评价中不激不厉、醇和儒雅的标准拉开了距离。“四宁四毋”说被视为碑学理论的先声,被后来的碑派书法借用,其影响至今不衰。二者,清全祖望在《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中说:“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傅山流传于世的作品面貌较多,篆、隶、楷、行、草皆有。由于时代的原因,傅山的篆、隶书多见于其杂书册中。其隶书,先学唐隶后学汉隶,篆书暗合赵宧光,有草篆之势,但篆、隶中掺杂了大量楷书的用笔,并未迥出时人,失之于狂怪。傅山的楷书自晋唐楷入手,“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由于推崇颜真卿的铮铮骨气,故而在傅山的楷书中,颜字的“影子”颇重,小楷显得更加凝练、静穆。傅山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他的草书。作为由明入清的文人,傅山延续了晚明的草书传统。其草书取法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及时人常取法的《淳化阁帖》,并受王铎的影响。较之于王铎,傅山在书法中掺入更多己意,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古法。相较于草书,傅山行书的名气要略逊一筹。他的行书兼有颜、柳及“二王”的气息,在其部分手札里,隐约可见赵孟、董其昌的行笔方式。客观地讲,傅山的书法影响大致在三晋地区,并未远出,书法与其名不甚相符。对于傅山而言,复还故国是他的志向,无望之余研究经、史、子、集,书法也仅仅是其业余爱好;但是他忠于大明、以天下为己任的形象,与当时著名文人的交游唱和,及其笔下所呈现出的横扫千军的气象,确立了他在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

傅山的《刘叉〈塞上逢卢仝〉》,凡4行47字。此作内容,为唐元和年间诗人刘叉的五言诗《塞上逢卢仝》:“直到桑乾北,逢君夜不眠。上楼腰脚健,怀土眼睛穿。斗柄寒垂地,黄河(原诗为‘河流’)冻彻天。羁魂泣相向,何事有诗篇。”从整体来看,作品竖有列、横无行,上下字距较小而行距较大,款署末行偏上,似乎略高(若下落二字钤印,章法似乎更佳)。此作没有傅山典型草书的连绵之势,基本是字字独立,仅有少量的字以实线相连,如“君夜”“脚健”“柄寒”“黄河”“有诗”等,其余纯以笔势相接。作品明显受王铎书风的影响,如“寒”“冻”“泣相”“何事”等字。较之于王铎,傅山的用笔少了王铎行草书的精致感,对传统技法的深入程度稍逊一筹。或是由于傅山人生际遇的困苦、悲壮,在他的笔下,多了一种悲怆的气氛,似乎体现着生命的挣扎。他的用笔直率、恣肆、老辣,结字宽舒随意,以意行之,一改帖学书家力求温文柔美、中和端正的感觉。细观笔画的中截,纯以中锋,大多实过,粗壮豪放,没有董其昌的笔画中截一带而过的现象。傅山追求的跌宕气势与清中晚期的碑学理论暗合。

此作就风格而言,应属于傅山的早期作品。少数笔画的转折略显生硬,如“地”字最后一笔的竖弯。单字的起笔、收笔亦不甚讲究。如“到”“桑”“天”“羁”“魂”等字,笔画的收笔不加控制,散锋而出。傅山的这件作品,单字字径约18厘米,属大字书法无疑。高堂大轴出现于明代中后期,幅式的改变对字形大小提出了要求。傅山在书写时,为避免字形放大所带来的柔弱,一方面在笔画的中间增加提按的动作,另一方面增加单字笔画的盘曲缠绕,以改变字内空白的分布。

傅山的书法在当时影响颇大,尤其是家族内子侄、孙辈,如其子傅眉、侄傅仁在其应接不暇时为其代笔,其曾言:“三二年来,代吾笔者,实多出侄仁,人辄云真我书。”傅山生前即有伪作出现,但大多徒具表象而少内涵,今人需仔细甄别。

《刘叉〈塞上逢卢仝〉》清·傅山

猜你喜欢

王铎傅山草书
傅山的“四宁四毋”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止哭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漫画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