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一贯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与优化研究

2017-05-10高星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专科学前教育

高星

摘要:五年一贯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学前教育教师人才的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幼教人才。美术学习是学前教育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而如何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科学设置与优化美术课程。本文首先探讨了五年一贯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要求,其次针对要求,给出了针对性的五年一贯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与优化方案,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

关键词:专科;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置方案

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经过5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毕业后就能够走上幼儿教育的工作岗位。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幼师专业学生来说,五年一贯制学生具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能更具有职业性,教育能力上有更大的培养空间,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可能没有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强。在进行五年一贯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时,应该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优势和特点,基于专业特色,针对性的设置和优化美术课程。

一、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要求

(一)基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目标设置课程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奠定基础”,这个基础,结合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及新课改的指导,“基础”包含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了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的动力与能力等,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时应该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实施针对性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这也就是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此,教师应该践行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站在幼儿身心需求的角度,切实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发展需要,包括情感、能力与认知等的需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自主学习与发现,收获知识与经验。如此,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置应该基于幼儿的真实需要,以幼儿为本,关注学生专业的特殊性,以培养专业的幼师人才为方向,为促进更多的幼儿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于教师专业成长持续发展目标设置

五年一贯制专科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在这一要求下,美术课程设置与优化还需要以现在的学生,将来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标,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此,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时,要协调好幼儿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关系,既要在实现幼儿发展的时候,也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引导、合作、支持幼儿展开学习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与幼儿平等对话的能力。美术课程设置与实施时,鼓励幼儿实践、参与、表现和创造,站在发展的角度,选用综合性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专业综合发展,实现美术素养、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与优化方案

(一)基于学生为本,鼓励自主合作探究

实施专科美术课程设置时,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美术素养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方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为绘画、设计、手工制作与美术欣赏等,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美术设计、创作及动手操作与手工设计能力。基于该内容和重点,需要学生学习各类手工与美术要素,将学习到的美术知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过程转变为能力。美术手工设计与创作是幼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但不是唯一技能。首先要明确幼儿美术活动的重点与价值,不是为了收获成品与结果,也不是为了判定幼儿美术作品的美与丑,而是应该引导幼儿创造、表达和探索。教师应该以环境、美术过程为契机,启发、引导和支持幼儿观察、探索、合作与发现。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成为合作者、启发者和引导者为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发现。

基于此,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置应该以学生为本,把握这2个原则:一是将美术技能、技法相结合,设置适中的绘画基础造型课时,幼儿简笔画、色彩、素描等这类型的训练课程时间可以安排在总课时比例的15%左右,以确保不将绘画技能训练最为重中之重。二是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进行绘画技法课程设置时,基于工具材料的不同特性来设计课程,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将重点放在美术分析技巧的学习上。要注意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与针对性,以多元化的方法、丰富实用的内容实施美术课程教学,并将幼儿教育技巧贯彻进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与综合能力。

(二)合理运用材料,优化美术课程环境

瑞吉欧教育思想提出,应该将艺术作为一种深入探究问题的工具或语言,引导幼儿运用不同材质、颜色、运动方式的材料,探索、发现、合作、交流与创造,展示出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教师应该重视观察幼儿的探究过程,引导幼儿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表达与发现,交流与创造。运用材料进行互动能够让人的感官获得愉悦感,还能够促进人积极思考、想象,在努力探索中不断的创造,以促进人深入学习。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课程,具有创造性,也具有实践性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与优化,应该引导学生加强美术实践与创作,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在艺术感知中,探索、发现与创造。

美术学习时应该重视引入手工制作类材料,通过动手实践,感受艺术的人文性、丰富性,如学习蛋彩绘、版画、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技法等。选取不同的材料,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小石头、鸡蛋、树叶等,作为趣味绘画材料,实施创作,反映出多元化的美术形式与材质,体现作品的情感、内涵。通过选用多种美术材料,引导幼儿认识材料与美术的关系,贴近生活,感受艺术的魅力,并在创设的轻松环境氛围中,自主动手探索与实践,展开美术活动,以此增强幼儿处理艺术的能力,及在过程中感受、体验与创造,实现幼儿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五年一贯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一线幼儿教育人才,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也为了促进学生能为社会培养更好的优秀人才,需要完善学前教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此,在设置和优化美术课程时,应该加强教学反思,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技能类、认知类、情感类与应用类这四类目标。将这几个方面有效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幼教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责任与义务的完美协调统一。课程研究学家泰勒表示,在研究课程时应该从四个方面人手,课程教学目标、提供什么经验达到这些目标,如何组织需要的经验,如何判定目标正在被完成和实现。如此,结合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到课程设置应该将内容、目標、实施与评价作为一个整体,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在设置与优化美术课程时,应该考虑该种美术课程是否真正的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与社会价值观、未来发展相吻合,而不是思考这种课程体系本身的合理性,需要综合分析教学实际条件与多方面因素,对已有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修正,调整课程内容、目标、策略,构建起完善的美术课程体系。基于此,不断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美术修养、教育能力等,为学生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服务。所以,五年一贯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优化,需要从学生所需各方面知识出发,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完善学生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制定出科学的美术课程方案,促进人才的顺利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专科学前教育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