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与生活相结合增添生活色彩
2017-05-10黄蓉蓉
黄蓉蓉
(浙江省浦江县花桥乡中心小学)
摘 要:教育即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因此,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動联系起来,即美术教学生活化。根据这一理念从材料的生活化、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美术;教学;生活
传统的美术教育,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美术就是画一幅画,做一做手工制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影响了幼儿素质的和谐发展。我们要将生活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美术。做到美术教育的物以致用,回归生活。怎样使美术教育回归孩子们的生活?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研究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挖掘材料,发现生活之美
美术活动材料生活化将“美术”与“材料生活化”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玩着学、学着玩,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唤起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
(一)废旧材料巧创意
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只有让学生直接参与收集,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于是,我鼓励学生和家长通过不同途径来收集废旧材料,让孩子成为废旧材料收集的主角。有一次,汪××小朋友带来一个鸡蛋壳,我把它装饰成了一只母鸡放在美工区。孩子们看到后纷纷围上来说:“老师,这鸡蛋壳我家也有。”“我家有鸭蛋壳。”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我家有‘可比克瓶。”有的说:“有吸管、有毛线、有纸袋、鹅卵石等。”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收集各种废旧材料,比一比谁收集得多。然后,我们一起来做玩具,孩子们立即忙得不亦乐乎,而每次进校不忘带一两件自以为好玩的东西,美工区一下子变成了“聚宝城”,使我惊叹不已。而每次由孩子们收集来的材料,他们都像宝贝似的,逢人就说这是某某带来的,可以做飞机、机器人;那是某某带来的,可以贴成花、树,有的边说边动手制作起来。孩子们通过收集材料,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节约的良好习惯,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材料。
(二)树叶拓印
美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我尝试选择叶子、种子、花卉、竹子、石头、瓜果、蔬菜、贝壳等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活动中教师处处做有心人,发动家长、学生共同收集材料,调动各种感官,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帮助孩子深入、细致地了解材料的特征属性,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创造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美术作品。
二、创设美术氛围,感受生活之美
(一)在生活环境中感受美
环境的生活化是美术情感培养的关键。学生只有对熟悉的、感兴趣的与自己有关联的事物才会倾注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才会获得安全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美术作品中进行情感表达。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明朗的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与环境的创设,让其体验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如:与学生一起准备墙饰,选择学生喜欢的颜色、图片进行装饰;为学生准备一个作品展览区,活动后将作品及时进行展览,与同伴一起分享,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的体验。
(二)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自我
低段的小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不是很强,美术便成为孩子们最佳的表现手段,让孩子们积极运用美术手段与环境互动起来是我们的美好愿望。我设置了“我的心情”版面,引导学生每天运用画一画表情来表现;我们留出了空间让孩子们展示“我的问题”,鼓励孩子们运用画笔画出心中的疑问;“我们的发现”及时地展现了孩子们的探索与发现;“动植物生长记录”是孩子们关心集体与关爱自然角中动植物的体现……
三、学以致用,体验生活之美
美术教学并不同于美术课本教学,美术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应让学生走出小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结合学校和社区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很多很多。
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中,它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渗透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理解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使学生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真正将美术教育回归生活,做到物以致用。
参考文献: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