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7-05-10魏新慧
魏新慧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十二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许多学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而小学数学教学则面临着新标准。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老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作为其中翘楚,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和实际的案例,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具体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问题;策略
与传统的讲课、听课的教学模式形成对比,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导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讨论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使老师能够轻松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课堂进度,学生也能在增强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个性化发展和成长。所以,如何针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应用正确的策略加以解决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问题
虽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许多老师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出现了许多问题,从而限制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所以,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实践的检验,从教学内容不当、缺乏合作意识、流于形式发展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学内容不恰当,课堂计划难推进
因为进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学习,顺利地推行课堂的教学计划,这就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要求,所以需要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才能为执行计划做好铺垫。这方面问题突出的是老师把不需要展开讨论和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浪费学习资源的同时降低了学习效率。
2.合作意识很缺乏,活动参与度较低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情感和能力尚未成熟的阶段,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自然而然地也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没有兴趣。而老师如果在应用教学模式时不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和锻炼综合能力,就会违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的初衷,所以千万不能让消极和厌恶的情绪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否则会使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3.不重视实质内容,易流于形式发展
尽管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应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容易让其朝着形式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忽略了教学模式的实质。比如,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机械地分组和分配任务,不能使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忽视后期的反馈,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知识的程度不能被老师所了解,其实就会限制教学计划进一步推行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
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发现当前阶段的教学工作中还是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调整的方面,为了完成小学数学有关的教学任务和推进教学计划,就需要提出相应的策略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可以从选取合适的内容、培养合作意识、建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相应的策略。
1.合理划分小组,选取合适内容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分组,使每组人数相当且水平相当;在进行课程时,要求学生分组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老师再进行补充和评价;小组交流中,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鼓励学生相互交换各自的观点并评价,老师也需要对各组进行指导和掌握进度。
2.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复式统计图时,学生可能会因为图像的复杂或者抽象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老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完成有关复式统计图各个概念和画法的学习后,让学生进行分组画图的尝试,引导学生选择组长,在组长的指挥下分工合作完成复式统计图的绘制,老师再进行评价和纠正,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3.注重教学反馈,建立评价体系
在时、分、秒这节课的学习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和讨论,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自主发现的能力,为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后期的反馈中,老师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认为的难易程度对相关知识进行二次讲解,巩固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學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是实际有效的,既发现了教学中的问题又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使小学数学和教学模式的发展有了很好的保障。为了迎合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就需要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分析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许多问题的解决,还为我国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印丽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2014(11).
[2]丁文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5(15).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