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一语文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7-05-10谭丽琼
谭丽琼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硇洲中学)
摘 要:语文是人们展开交际活动的主要工具,也是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教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内容。其中,初一语文的教学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做好初一语文的衔接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关键词:衔接教学;因材施教;问题适度;激发兴趣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有着一些相似点,也有着不同之处,比如初中的语文知识都是建立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之上,只是难度较高;小学语文的体裁偏向于寓言、故事等,初中语文则大量收錄一些经典的、体裁多变的文学作品;小学语文的学习重点更强调学生的识记能力,而初中语文则注重学生的情感认知等。这些不同之处使很多学生在初一便感到不适应,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初中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下面,笔者从因材施教、提问要难度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讨论初一语文衔接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是由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先生率先提出的,一直到现在都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适应能力等都不一样,一部分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并根据初中学习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策略,从而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取得进步。然而,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有着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却因为无法适应初中的快节奏而产生排斥反应,从而渐渐降低学习兴趣,如果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很可能会让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好中小学的语文衔接。
在刚刚担任本班的语文老师时,我率先在全班举行了一次摸底测验,考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在测验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较高,他们能够十分准确地找到文章的主旨与情感,做出精确回答,但是在关于字形、字音的客观题目中失分率较高;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以及诗词的理解总是出现偏差;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总是词不达意等。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之后,我在语文课上查漏补缺,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就如在《散步》一课中,我让字音、字形等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班级内朗读课文,纠正他们的发音问题,并根据生字词展开听写训练;针对对文本的主旨与理解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学生,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文本结构、主旨大意,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尊老爱幼、珍视亲情与生命的情感;针对那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我经常指导他们在课后展开阅读、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写一些读后感或生活随笔等。
二、提问水平要难度适中
很多教师喜欢在课堂上以提问的形式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也以问题来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问题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符。问题过难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问题过易无法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使问题难度水平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初一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考兴趣,并利用自己在小学的语文学习成果以及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再塑生命的人》一课中,学生对叙事性文章的了解不深,但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这类课文。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叙事性作品的特点,使他们更好地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并提出几个问题:“通读课文之后,你可以描述沙利文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吗?海伦·凯勒的形象又是如何?”“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呢?”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自学,还能在问题的引导下理解这篇课文的特点与文章的情感。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一学生的认知还过于依赖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对一个事物的兴趣直接决定着他们是否会主动参与到与其有关的活动之中。因此,教师要激发初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自愿学语文,并且主动克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从而做好衔接教学。如,《雨的四季》一课的课堂伊始,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的季节中雨的照片,有连绵轻柔的春雨、有狂风骤雨的夏雨、有静谧凄凉的秋雨、有寒冷透明的冬雨,并配有下雨的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雨天之中。这个情境迅速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学习状态,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初一阶段是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过渡阶段,教师一定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语文知识。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注意提问的难度适中,使问题能够更好地引导初中生主动思考,不断丰富与拓展他们的原有认知体系;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来促进衔接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淑兰.初一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6(6).
[2]高丹.初一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分析[J].中华少年,2016(32).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