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修正分级模型(RHM)探究双语字幕对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

2017-05-10李明月

外国语文 2017年2期
关键词:二语字幕双语

李明月

(西南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基于修正分级模型(RHM)探究双语字幕对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

李明月

(西南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本文基于修正分级模型(RHM),试图通过不同种类字幕呈现方式(英文字幕、中文字幕、中英文双语)的视频输入,探查形式表征形式对词汇习得的影响。通过视频加不同字幕的放映形式,本实验对大学英语专业本科随机抽取三个班的学生的词汇习得进行测试。实验数据通过SPS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呈现方式影响概念表征的形式,进而影响目的语词汇的习得,双语字幕较单一语言字幕的呈现形式,对学习者词汇习得有更加积极的影响。

修正分级模型(RHM);双语字幕;词汇习得

0 引言

词汇是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也是习得者听力、阅读、写作及口语的基础 (Richards & Renandya, 2002)。因此,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词汇习得进行了探讨和实证, 比如:词汇附带习得与学得(Nagy, Heman & Anderson,1985;Laufer, 2001)、习得目标词汇的广度与深度 (Nation, 1990; Jiang, 2000)、二语词汇学习策略 (Laufer, 2001)等等。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二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多媒体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成为二语教学的讨论热点之一,而带有字幕的多媒体视频也逐渐成为词汇附带习得讨论的热点。一般视频中有三种字幕可供观看者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和切换。选择:一语字幕(字幕为观看者的母语),二语字幕(字幕为观看者的第二语言),以及双语字幕(字幕为观看者的母语和第二语言)。中国是三种字幕运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提供视频字幕种类最全面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非常关注字幕的不同呈现方式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不过,研究双语字幕对词汇习得的影响还不多见。据此,本文借助修正分级模型(RHM)这一心理语言模型,即词汇形式表征和概念表征同一语二语之间的联系,深入探讨双语字幕如何影响词汇习得,以期为有效的词汇教学提供参考。

1 文献回顾

1.1修正分级模型

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学习者习得词汇时出现两个层级,即形式表征和概念表征。所谓形式表征是指语言在词汇水平信息的特征(包括词形信息和语音信息),而概念层是指语言的语义概念表征。Potter等(1984)提出了两个模型来解释双语记忆表征的共享问题,它们分别是词汇链接模型(word association model)和概念调节模型(concept mediation model)。词汇链接模型如图1a所示,二语词汇习得只能通过一语来习得词汇概念表征,而概念调节模型(如图1b)是指二语和一语的词型都与习得词汇概念有直接的联系。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概念调节模型多适用于同一语系中,比如英文与法文(同属印欧语系),而对不同语系之间(印欧语系与汉藏语系)概念调节模型更适用于衍生词汇习得。与此同时,以上两个模型还表明习得者第二语言的水平的不同决定两种语言的词汇模型的不同。低水平双语习得者的词汇模型通常为词汇链接模型,而高水平双语习得者的词汇模型则为概念调节模型。

图1 词汇链接模型和概念调节模型(Potter等,1984)
(注:图中L1代表第一语言,L2 代表第二语言)

基于词汇链接模型和概念调节模型的双语记忆表征模型,Kroll & Stewart (1994)提出了修正分级模型(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所谓“修正”表示此模型在词汇链接模型和概念调节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习得者因素和语言迁移的影响,对以上两个模型进行结合。习得者的一语和二语之间均与词汇产生联系,而“分级”则为在该模型中,形式表征(一语和二语)和概念表征的联系强度不同。如图2所示,从二语到一语的形式表征之间的联系(实线)要强于从一语到二语的形式表征(虚线);从一语的形式表征与概念表征之间的联系(实线)要强于二语的形式表征与概念表征之间的联系(虚线)(Kroll & Stewart, 1994)。由此可见,学生在习得二语词汇的过程中,遵循从二语到一语到词汇概念的联系最为紧密,习得的词汇得到长久记忆的可能性越大。

图2 修正分级模型(Kroll and Stewart, 1994)

Pavlenko (2009)进一步对修正分级模型理论做了拓展延伸。如图3所示,在概念表征一栏,Pavlenko做了细化,即概念表征包含了习得者两种语言对应的直接联系,两种语言的连接融合形成了最后习得者的词汇概念表征。考虑到两种语言可能会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Pavlenko提出不同语言体系概念表征的获得可以借助语码转换或者词汇借出。这里的“概念表征”包括习得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的词汇输入。就本研究而言,中文和英文属于不同语言体系,二语习得可以通过语码转换即翻译来获得。同时,习得者也可借助视频通过视觉和听力辅助获得词义。

图3 修正分级模型(改良版)(Pavlenko,2009)

近年来,修正分级模型一直被广泛使用及讨论。Jiang(2004)在对中高级习得者对词汇的习得研究中充分肯定了此理论不仅仅适用于初级习得者,对于高级习得者同样适用。Sunderman & Kroll (2006)对修正分级模型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肯定了修正分级模型在学生习得词汇过程中使用一语对词汇的激活效用。不过,Hennebry等 (2013) 在肯定了修正分级模型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分级模型缺乏完整性,即该模型没有阐明不同习得程度的习得者在词汇输入中的习得程度。也就是说,通过该模型习得者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可以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否可以掌握其形式表征或概念表征?是否习得程度越高者对陌生词汇的习得信息越多?为此,本文作者将基于修正分级模型理论基础,通过实验探讨词汇呈现方式如何影响目的语概念表征,目的语表征形式如何影响目的语词汇习得的层级。

1.2字幕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视频资料在二语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肯定。正如语言学家De Bot (1986:72) 所说:“视频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动表现出外国的文化,并树立学生对外国语言理解的信心,或者至少通过视频画面体会信息大意。” Tomalin & Stempleski (1993) 也肯定了电影在激活和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意识。在词汇习得方面,Garza(1991)表明字幕有利于增强高级水平的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类似的研究也表明字幕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有很大帮助(如Markham ,1999;Harji, Woods & Alavi , 2010;Vulchanova 等 2015;王慧,2007)。在听力理解方面,字幕有助于形式-意义映射(Doughty, 2004),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Guillory,1998;Tsai, 2010)。同时,Hao-Jan (2011) 研究表明:同步字幕对减轻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语言焦虑及认知负荷是一个有效的支持工具。由此可见,字幕在视频中的应用对学生的二语习得有直接的影响。

尽管视频字幕的有效性在外语教学受到肯定,关于字幕呈现方式使用一语还是二语成为颇有争议的话题。赞成用一语字幕的支持者如Kosslstra & Beentjes (1999) 通过实验证明了一语字幕在词汇习得和词汇认知的有效性。此外,Katchen (1997)的实验结果也表明学生可以通过一语字幕习得第二外语的短语表达、俚语及词汇。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二语课堂中呈现用二语字幕的趋势(Guichon & McLornan,2008;Hayati & Mohmedi,2011)。比如,Guichon & McLornan (2008) 通过调查学生观看一语字幕和二语字幕视频后进行写作总结测试,结果表明二语字幕在词汇干扰方面优于一语字幕,结果也证实一语字幕在回顾翻译时会导致明确的错误。

紧随一语字幕和二语字幕视频对二语课堂的影响之后, 双语字幕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Bartolome & Cabrera (2005) 提出了双语字幕的定义。在中国,双语字幕不仅在外语电影中随处可见,而且还被广泛地用到了二语教学中。不过,对双语字幕呈现方式如何影响语言习得的研究却并不多见。Li(2012)仅对学生及老师使用双语字幕的看法进行了探究。没有理论性研究的指导,教师很难在大量的视频字幕材料中选择最合适的呈现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实验设计

2.1研究问题

本研究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双语字幕相对于单一语言字幕是否更有助于学生习得陌生词汇的形式表征?

(2)双语字幕相对于单一语言字幕是否更有助于学生习得陌生词汇的概念表征?

(3)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与其双语字幕词汇习得的效果相关?

2.2被试对象

本研究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个班进行实验。每班学生为30 人。通过实验前对学生全国专四考试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班的学生成绩无明显差异(见表1,p>0.1)。因此3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本研究中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

表1 被试学生全国专四考试成绩单因素方差分析

2.3实验材料

2.3.1测试材料

本实验中英语水平测试直接采用被试对象的全国专业四级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依据,是因为专业四级考察内容全面地呈现了测试学生各方面的水平,拥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词汇基准测试及词汇测试,词汇从视频片断中选取,形式参考Hennebry等(2013)类似实验设计。每一段视频都会有一份与之对应的词汇基准测试及词汇测试。词汇基准测试包括来自视频中的10个目标词汇及20个干扰词汇,学生需选择是否知道这些单词并写出它们的中文意思。进行词汇基准测试意在测试学生对目标词汇的熟悉程度,并做相应调整。词汇测试是根据Wesche和Paribakht的 VKS (Vocabulary Knowledge Scale, 1996) 词汇体系,采用多项选择(选出单词使用正确的一个句子)和写出单词的中文意思两种方式,考查学生对形式表征和概念表征的掌握。

2.3.2视频材料

视频材料选自BBC纪录片《女王的宫殿》 (TheQueen’sPalace, 2012),此视频主题分为3集,分别介绍了3处著名的英国女王的宫殿(白金汉宫,温莎城堡,荷里路和宫)。为了保证不同视频的难度对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在视频选取中进行了3段视频的难度比较。视频难度比较包括了视频文本比较(词汇、句法及话语分析)及视听文本中的语速比较,其中视频文本比较级中每层比较的因素根据本实验需要选择。经过比较得出3段视频中,各个视频都存在难度理解最大的因素和最小的因素(见表2),如,白金汉宫中T单位长度(14.38),因果衔接(0.587)和语速(146)难度最大,而词汇密度(31.63%)难度理解最小,根据各个难度级的系数的评判标准,3段视频难度理解类似,都处于中等难度。本文作者由此得出在本实验中可以基本忽略3段视频的难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表2 3段视频的难度系数比较

2.4实验步骤

本实验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及实验后3个主要步骤(见表3)。实验前包括一份英语水平能力测试和一份词汇基准测试。前者意在对参加实验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了解。后者意在测验学生对测试目标词汇的熟悉程度。词汇基准测试中包括20个干扰词汇及10个目标词汇,引入干扰词汇意在混淆学生对目标词汇的印象,达到让学生真正经过无意识的视频输入习得单词。实验中,让每个班学生在3个视频中观看3种不同字幕(3个视频的难度已在视频资料中详细阐明具有同等难度系数),每段视频播放完毕后(即实验后)学生会做一份视频中出现的目标词汇测试,分析时把3个班的同一字幕汇总,构成一语字幕组、二语字幕组及双语字幕组。

表3 实验步骤

3 实验数据分析

3.1数据统计

本实验采用重复量方差分析 (repeated-measure ANOVA)对3组数据进行对比。在运用重复量数变异数分析比较之前,原始数据通过Kolmogornov-Smirnov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形式表征K-S= 0.128;p= 0.200; 概念表征K-S= 0.158;p= 0.200)。如表4所示,3个字幕组所显示的形式表征测试成绩存在显著差异(F= 4.431;df= 2;p<0.05)。具体来说, 根据平均值数据分析,学生接受双语字幕视频的形式表征测试表现最好(M= 83.00),二语字幕的表现次之(M= 70.60),一语字幕的形式表征测试最不理想(M= 67.67)。有趣的是,对于词汇概念表征测试来说,如表5,3个字幕测试分数比较同样存在明显差异(F= 28.076;df= 2;p< 0.001),但其字幕测试效果却与形式表征不同:双语字幕视频的表现依然遥遥领先(M= 60.67),一语字幕次之(M= 38.33),二语字幕视频表现最不理想(M= 21.17)。

表4 形式表征测试数据统计

表5 词汇概念表征测试数据统计

为了分析不同字幕间对测试效果的差异显著性,作者采用事后对比方法(post hoc test)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在18种事后比较方法中,根据测试样本的大小和对总体方差相等程度因素,本文最后选择使用Bonferroni进行3组数据的比较。同时,数据分析中由于对总体方差是否相等的不确定,同时运用Games-Howell对最后数据呈现的准确性进行衡量。

如表6所示,形式表征测试分数的结果显示一语字幕与双语字幕的分数差别显著(p< 0.05),但是一语字幕与二语字幕,和二语字幕与双语字幕的差别并不显著(p> 0.05)。同时,学生在双语字幕在形式表征测试表现中明显比单一语言字幕表现好(均差(一语字幕)=15.333;均差(二语字幕)=12.400)。在表7的Bonferroni多重比较中,3种字幕都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别(ps< 0.05)。在概念表征测试中,学生的双语字幕分数远远高于他们的一语字幕(均差=22.333)和二语字幕(均差=39.500)的分数。表6和表7中Games-Howell数据同Bonferroni的数据相同,反映出Bonferroni数据的精确性。由此可见,双语字幕在学生接受性词汇习得的优势显著。

表6 一语字幕,二语字幕及双语字幕形式表征测试分数的多重比较

作者还应用皮尔逊积距相关系数(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进行分析。如表8所示,各个字幕在形式表征和概念表征分数均没有同英语水平测试呈现显著相关性(ps> 0.05)。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字幕习得词汇与其英语水平无关。此数据进一步肯定了字幕习得的有效性,即不受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习得词汇。

表7 一语字幕,二语字幕及双语字幕词汇概念测试分数的多重比较

表8 一语字幕,二语字幕及双语字幕测试分数同英语水平测试分数的皮尔逊积距相关系数

3.2分析讨论

修正分级模型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也产生了不同专家的不同修改模型。本研究更好的印证了Pavlenko (2009) 改良版修正分级模型。即习得者概念表征的获得不仅包含了两种语言的对应连接,而且视频为习得者提供的视觉和听觉辅助输入促进了两种语言的融合联接。同时,视频对词汇习得的积极作用也印证了研究者对视频二语习得的肯定(De Bot,1986; Tomalin & Stempleski ,1993)。因此,双语字幕的视频为学生的词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习得环境。

就数据结果来说,通过修正分级模型(即双语字幕)习得者对完全陌生的词汇习得程度较好,可以掌握形式表征及词汇概念表征。其中,学生对形式表征的习得程度更高。同时,习得者习得词汇不受其本身二语水平的高低影响。实验的数据印证了修正分级模型理论:即学生在习得二语词汇的过程中遵循从二语到一语到词汇概念的联系最为紧密(Kroll & Stewart, 1994)。双语字幕,在整个二语视频环境中通过添加一语字幕,实现了二语到一语到词汇概念的紧密连接,从而达到了学生最好的词汇习得效果。本研究肯定并补充了Li (2012) 的研究结果。具体而言,双语字幕优于单一语言字幕通过不同的词汇习得形式展现在不同方面:

在形式表征中,学生在双语字幕的表现仍然优于单一语言字幕(I(L1+L2)-J(L1)=15.33; I (L1+L2)-J(L2)=12.40)。由于本实验中一语与二语不属于同一语系,句法词法的表达方式差距较大,因此单一的一语(中文)字幕,仅凭认知词意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的习得运用陌生词汇。而对于单一的二语(英语)字幕,虽然为习得运用词汇提供了语言环境,但由于缺乏突出的词意表征,词汇信息整体掌握不牢靠,语言环境的稍加变动都很容易导致学生运用词汇的失败。就词汇概念表征而言,单一的一语(中文)字幕由于没有二语(英文)字幕与之对比观看,即使学生通过听获得了词音,也无法仅仅通过中文字幕认知其词形,导致最后学生获得具有词音及词意而缺乏词形的不完整习得。同样,单一的二语(英文)字幕虽然学生获得了一个完整的二语习得环境,但是就习得陌生词汇而言,二语(英文)字幕由于缺乏词汇的概念表征(词意),导致获得了具有词形及词音而无词意的不完整习得。

然而,就单一语言字幕比较而言,其对学生不同的词汇习得层次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在形式表征中,单一语言字幕中虽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其平均值显示二语字幕略优于一语字幕。这表明在形式表征方面,二语字幕较一语字幕对学生有更大帮助来运用陌生词汇到二语环境中。而在概念表征方面,一语字幕明显优于二语字幕。这表明一语字幕更直接地给出学生词意从而有利于学生习得词意与记忆。同时,从某种程度来说,双语字幕的应用体现了修正分级模型理论。即,运用中文字幕作为英文字幕及英文听力输入的媒介,激活学生通过比较中英双语字幕的过程来习得词汇。因此,双语字幕的效用在修正分级模型中是否可以影响到词汇的形式表征和概念表征层面,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同时,本文也印证了学生通过字幕习得词汇与其英语水平无关(Jiang,2004)。这无疑肯定了字幕(尤其是双语字幕)对学生习得词汇的直接影响,排除了学生英语水平高低对学生习得词汇多少的干扰影响。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目前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及修正分级模型的理论指导设计实验测试内容,探究了双语字幕对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即习得者是否可以在二语中认知目标词汇的形式表征及是否可以认知目标词汇在影像中的概念表征。同时,本文弥补了Hennebry等(2013)提出的修正分级模型在词汇习得方面的欠缺,即通过该模型习得者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可以掌握到什么程度。及是否可以掌握其形式表征或概念表征。结果表明双语字幕无论在学生的形式表征还是概念表征过程中都呈现了优于单一语言字幕的表现,尤其在概念表征词汇中,双语字幕的优势远远高于单一语言字幕,对学生理解陌生单词意思有很大帮助。

Bartolome, A.I.H. & M.G. Cabrera. 2005. New Trends in Sudiovisual Translation: the Latest Challenging Modes[J].AJournalofEnglishandAmericanStudies(31): 89-104.

BBC.2012. The Queen’s Palace[OL].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14s302.

Cook, V. 1991.SecondLanguageLearningandLanguageTeach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Copland, F. & G. Neokleous. 2010. L1 to Teach L2: Complexities and Contradictions[J].ELTJournal(65): 270-280.

De Bot, K., Jagt, J., Janssen, H., Kessels, E. & E. Schils. 1986. Foreign Television and Language Maintenance[J].SecondLanguageResearch(2): 72-82.

Doughty, C.J. 2004. Effect of Instruction o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a Critique of Instructed SLA Research[G]∥ Van Patten, B., et al.Form-meaningConnection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Field, A. P. 2011.DiscoveringStatisticsUsingIBMSPSSStatistics:andSexandDrugsandRock’n’roll[M]. Los Angeles: Sage.

Hao-Jan, H.C. 2011. Developing and Evaluating SynctoLearn, a Fully Automatic Video and Transcript Synchronization Tool for EFL Learners[J].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24):117-130.

Harji, M.B., Woods, P.C. & Z.K. Alavi. 2010. The Effect of Viewing Subtitled Videos on Vocabulary Learning[J].JournalofCollegeTeachingandLearning(7):37-42.

Hayati, A. & F. Mohmedi. 2011. The Effect of Films with and without Subtitles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f EFL Learners[J].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 (42): 181-192.

Hennebry, M., Rogers, V., Macaro, E. & V. Murphy. 2013. Direct Teaching of Vocabulary after Listening: is It Worth the Effort and What Method is Best?[J].LanguageLearningJournal,9(1):1-19.

Jiang, N. 2004. 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J].TheModernLanguageJournal(88): 416-432.

Katchen, J. 1997. Can Students Learn English from the X-Files?[G]∥ Katchen, J. and Leung, Y.TheProceedingsoftheFifthInternationalSymposiuminEnglishTeaching. Taipei: The Crane Publishing Company.

Kharma, N.N. & A.H. Hajjaj. 1989. Us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ESL classroom[J].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27): 223-235.

Koostra, C.M., Jonannes, W. & J.W.J. Beentjes, 1999. Children’s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Watching Subtitled Television Programs at Home[J].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47):51-60.

Kroll, J.F. & E. Stewart. 1994. Category Interference in Translation and Picture Naming: Evidence for Asymme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s[J].JournalofMemoryandLanguage(33): 149-174.

Garza, T.J. 1991. Evaluating the Use of Captioned Video Materials in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ForeignLanguageAnnals(24): 239-258.

Guichon, N. & S. McLornan. 2008. The Effects of Multimodality on L2 Learners: Implications for CALL Resource Design[J].System(36): 85-93.

Guillory, H.G. 1998. The Effects of Keyword Captions to Authentic French Video on Learner Comprehension[J].CalicoJournal(15): 89-108.

Macdonald, C. 1993.UsingtheTargetLanguage[M]. Cheltenham: Mary Glasgow Publications.

Markham, P. 1999. Captioned Videotapes and Second-Language Listening Word Recognition[J].ForeignLanguageAnnals(32): 321-328.

Li, M. 2012.L1,L2andL1+L2SubtitlesinVideosinL2ClassroomSettings.AnInvestigationofTeachers’andStudents’AttitudesTowardstheUseofL1,L2andL1+L2SubtitlesintheL2Classroom[M].Saarbrücken: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Potter, M.C., So, K.F., Von Eckardt, B. & L. Feldman. 1984. Lexical and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 in Beginning and Proficient Bilinguals[J].JournalofVerbalLearningandVerbalBehaviour(23): 23-38.

Schwartz, A. I. & J. F. Kroll. 2006. Bilingual Lexical Activation in Sentence Context[J].JournalofMemoryandLanguage(55): 197-212.

Tomalin, B. & S. Stempleski. 1993.CulturalAwarenes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sai, F. 2010.IntegratingFeaturefilmswithSubtitlestoEnhancetheListeningComprehensionofStudentsAttendingCollegeinTaiwan[D]. 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Vulchanova, M., Aurstad, L. M., Kvitnes, I. E. & H. Eshuis. 2015. As Naturalistic as it Gets: Subtitles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in Norway.FrontiersinPsychology(5): 1-10.

Wesche, M. & T.S. Paribakht. 1996.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Lnowledge: Depth versus Breadth[J].CanadianModernLanguageReview(53): 13-40.

王慧. 2007. 影视字幕在词汇附带习得中的作用[J]. 中国英语教学 (4): 9-15.

责任编校:肖 谊

Impact of Bilingual Subtitles on Students’Vocabulary Acquisition Based on RHM

LI Mingyue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 (RHM),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bilingual (L1+L2) and monolingual (L1 or L2) subtitles on students’ vocabulary acquisition. The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hree English-major class in a Chinese University. The data is analysed through SPSS. This study furth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bilingual subtitles over monolingual subtitles in word information and concepts and proposes some guidelines of teaching with subtitles in videos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 (RHM); bilingual subtitles; vocabulary acquisition

H319.34

A

1674-6414(2017)02-0140-08

2016-11-15

李明月,女,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二语字幕双语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