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学生成长的摇篮
2017-05-10杨加政
杨加政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廖汉生红军学校)
摘 要: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在学风浓、班风正的班集体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必定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班集体的学风、班风与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直接决定着浓厚学风与良好班风的形成。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班主任工作实际,简要论述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集体;工作方法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开展的,而班主任工作又是做好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班主任工作做得好,班级就会管理得有条不紊,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就会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做好班主任工作既不能仅仅依靠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呵斥与训导,也不能依靠班主任杀鸡儆猴式地对犯错学生的严厉惩处。班主任工作要依靠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在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全局着手,掌握并把控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班主任工作要依靠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在多角度引导教育的前提下,从细微处入手,引导并规范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还要依靠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在各方面协调配合的管理中,从关键处下手,发现并处理好每一个班级的突发事件。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班主任工作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一、全方位了解学生,为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管理好班级的重要前提是全方位了解学生。通过全方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学习状况等,可以更好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全方位了解学生是管理班级的重要基础。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只有全方位地了解了每一位学生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例如,班主任要通过家访、电话沟通以及微信沟通等方式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力争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班主任也要通过与部分学生谈心,了解班上其他同学的学习与生活状况等,班主任通过从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以及学习状况等方面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为更好地管理班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角度引导教育,为班级管理开辟渠道
管理好班级的重要途径是多角度引导教育。通过对学生从行为习惯、理想信念、兴趣爱好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地引导教育,可以更好地促成他们的养成教育。多角度引导教育是管理班级的重要方式。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千方百计多角度地引导教育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只有多角度地引导教育每一位学生,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例如,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各种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尽早投身到为理想而奋斗的实际行动中来。此外,班主任也要将班级中一些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树立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再则,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努力做到言传身教……班主任通过从行为习惯、理想信念、兴趣爱好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多角度地引导教育每一位学生,为更好地管理班级开辟了广泛的渠道。
三、各方面协调配合,为班级管理提供保障
管理好班级的重要依托是各方面协调配合。班主任通过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调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可以更好地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各方面协调配合是管理班级的重要支撑。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班主任只有协调好各个方面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例如,班主任要以家长会为契机,以朋友的姿态与每位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让所有家长深深地懂得教育的根本在于家庭教育。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信息平台向家长发送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法的理论知识,逐步提高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还比如,班主任要在详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建班委会,教师要发挥班委会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班主任通过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各个方面配合得更加密切,为更好地管理班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综上所述,在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以全方位了解学生为前提,通过全方位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班主任要以多角度引导教育为途径,通过多角度引导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开辟广泛的渠道;班主任要以各方面协调配合为依托,通过各方面协调配合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总而言之,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并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要努力打造学风浓、班风正的班集体,让学风濃、班风正的班集体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千红燕.关于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和技巧探析[J].新课程,2016(2).
[2]郑明英.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艺术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7).
[3]解娜军.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艺术探析[J].关爱明天,2016(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