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缩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
2017-05-10周桂云申薇
周桂云 申薇
·论著·
子宫压缩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
周桂云 申薇
目的 评价子宫压缩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实行按摩子宫、应用促宫缩药物等常规处理,效果不明显后,对照组采用宫腔填塞法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子宫压缩缝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应用子宫压缩缝合术治疗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止血迅速,术后感染几率低,并发症少,安全宜行,并能降低子宫切除几率,保留生育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子宫压缩缝合术;宫缩乏力;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结果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HH)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时超过1 000 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健康。其中剖宫产产后出血率约为19.8%[2],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显著升高,剖宫产产后出血也随之增加。如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失血性贫血、垂体梗死、输血及其并发症,出血继发的失血性休克可导致低血压、稀释性凝血异常、急性肾小管坏死、昏迷甚至死亡[3]。及时有效的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产妇病死率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将子宫压缩缝合术和临床促进子宫收缩常规方法比较,评价子宫压缩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省优抚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学妇产科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8.6±4.4)岁;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9.2±4.7)周;经产妇19例,初产妇21例。试验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9.1±4.6)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0±4.5)周;经产妇22例,初产妇18例。剖宫产指征分别为重度子痫前期,巨大胎儿,臀位,双胎,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头位难产。所有病例为腰硬联合麻醉,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采用容积法及称重法判断出血量。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手术过程中,胎儿、胎盘取出后子宫收缩乏力,质软呈囊袋状,子宫表面暗红色,排除凝血功能异常、严重的产道裂伤所致的产后出血、以及其他内外科合并症、血液系统疾病,出血量>500 ml,经按摩子宫、促宫缩药物应用、静脉注射止血药物、出血部位“8”字缝扎后观察5~8 min无效,仍有活动性出血者,即对照组实行宫腔填塞法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试验组行子宫压缩缝合术。
1.2.2 对照组:宫腔填塞法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手术方法:用卵圆钳将特制的宽6~8 cm、长1.5~2 m、4~6层不脱脂碘伏无菌棉纱布一端自宫底由内向外有序的填紧宫腔, 另一端从阴道的上端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填塞, 最后在切口位置汇合, 填塞过程中需要保证纱布在子宫均匀填满, 将多余的纱布切掉,压迫止血,然后常规缝合子宫切口,缝合时注意防止将纱条缝合到切口上。如效果不好,仍有出血,要迅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术后24 h取出纱条,取出前使用宫缩剂,并做好急诊手术及输血输液的准备,同时给予头孢二代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缩宫素治疗72 h。
1.2.3 试验组:子宫压缩缝合术手术方法:术者将子宫经腹壁切口提出,双手托住并挤压子宫体,观察出血情况,判断缝合成功几率,确保加压后出血减少或停止,成功可能性大,即可实施子宫压缩缝合术。用1号可吸收线,在子宫下段切口距左侧3 cm,切口下缘3 cm 处进针,贯穿子宫全层,对应上缘切口3 cm处出针,缝线拉到宫底距左侧宫角3 cm处褥式缝合1针,不穿过蜕膜层。出针后缝线绕过宫底到子宫后壁相当于子宫下段前壁切口水平处垂直进针入宫腔,经宫腔于子宫后壁对应右侧水平方向出针,缝线向上至宫底距右宫角3 cm位置褥式缝合一针,不穿过蜕膜层,出针后折向子宫右前壁切口上缘3 cm对应左侧同一水平处进针,于对应切口下缘3 cm处出针,助手双手挤压宫体的同时,缓慢渐进将缝线两端拉紧并打结,检查出血停止,随后常规缝合子宫切口并将子宫放回腹腔,观察10~15 min,子宫收缩良好,表面色泽红润,无活动性出血,阴道无明显流血,即可关腹。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止血效果、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2.1 2组产妇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2例因术中止血无效,出现DIC,实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术后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2例术后腹痛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试验组无病例因血液循环不良或再出血而二次手术,2例缝合完成后仍有少量活动性出血,持续20~30min后停止,其余38例缝合完成即迅速止血,止血效果显著,术后1例发热,抗感染治疗后痊愈,4例术后腹痛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为12.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腹部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子宫复旧良好,恶露正常排出,产褥期无并发症发生,无晚期产后出血, 6周后B超复查子宫附件未发现异常,月经恢复情况均正常。见表2。
表2 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40,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3],由于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发生率更高。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占原发性产后出血的75%~90%[3],子宫压缩缝合术适用于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术中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予按摩子宫、促宫缩药物使用、宫腔纱布填塞、盆腔血管结扎无效则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因此丧失生育能力,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宫腔填塞纱条操作简单,但感染、隐匿性出血及再次出血的风险较高,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对技术要求较高,如不熟练易损伤输尿管,不适合基层医院。子宫压缩缝合术,亦称B-Lynch子宫缝合术[4]。特别适用于剖宫产术过程当中,经常规处理无效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避免切除子宫,保留生育功能,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技术。手术操作既简单经济又安全有效。
术中需要注意的是,原B-Lynch外科缝线的方式,直接跨过两侧的宫角,调整为距左右宫角3cm处各褥式缝合1针,可避免缝线滑脱影响止血效果,或脱落的缝线造成的盆腔脏器嵌顿现象[5]。缝合时,助手双手压迫子宫,以确保子宫前、后壁加压的力度。打结时松紧适宜,既确保止血又不会影响血供导致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缝合后必须观察10~15min,必要时延长观察时间,子宫收缩良好,色泽红润,无出血,尿量及生命体征正常才能关腹。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6],对有高危因素和潜在产后出血危险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治疗的关键[7]。剖宫产术中如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经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选择子宫压缩缝合术。此术式能迅速控制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出血,且降低了患者子宫切除的概率,保留了生育能力,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失血性休克、DIC的发生,我们的体会是应用越早,止血效果越好。该方法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谢幸,苟文丽主编.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
2 潘卫平.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708-1709.
3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9.
4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6-460.
5 肖雪娟.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分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80-81.
6 陈芳荣.背带应用与产后出血34例疗效分析.海南医学,2011,22:86-87.
7 莫应萍 李善凤.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改良B-Lynch缝合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山西医药杂志,2014,43:2077-2078.
10.3969/j.issn.1002-7386.2017.09.037
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省优抚医院(周桂云);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申薇)
R 442.7
A
1002-7386(2017)09-1403-02
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