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学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的应用

2017-05-10杨旭红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通用技术培养能力

杨旭红

摘要: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宗旨就是开发和培养高中学生的技术素养,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按科学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意识。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培养;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高中要开设技术类课程”,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叉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课程,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教师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师怎样上好通用技术课?笔者通过一个学年的探索和实践,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观点。

让学生亲历设计过程。亲历过程是指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感知——概括——应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感知一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飞跃是由“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如此看来,过程是不可省略的。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发现与明确问题”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判断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能力与条件。接下来我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情况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我通过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學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制作模型。模型制作完成以后,我们对学生在模型设计制作过程中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分析权衡、优化综合等六个环节进行了评价。我们特别注重试验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这一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方法。有了评价结果,我们还探索如何把评价结果运用好,为此我们尝试了对平时学习通用技术态度好,模型设计制作过程又被评为优秀的学生,本模块的期末考试给予免考,以示鼓励。

经过模型设计制作的过程,学生产生了多样化的思维,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制作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保持了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我们通用技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在亲历过程中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特别是通用技术教学如果只看重认知过程,忽略了全部学生亲历全部过程,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将会造成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通用技术教学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亲历过程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通用技术培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技术试验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