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兴趣培养策略
2017-05-10白娟莉
白娟莉
(陕西省韩城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整个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文言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初中生都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感觉文言文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兴趣不大。所以,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成为广大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基于此,采用理论分析、实践研究等研究方法,就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兴趣培养;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材的编制情况和教学要求也有了新的改变。新课改体制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优秀古诗文的比例,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要提高学生古诗词的诵读能力,并且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在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同时,能够在学习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由此看来,在新课改的今天,文言文教学需要一线教师能够不断创新,提出切实有效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而兴趣的激发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步骤。因此,本文在研读了相关专家和学者既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
一、通过背景介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统计,初中的大多数文言文都来源于文学原著作,诸如《出师表》《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学习文言文的欲望,在讲授相关的内容之前就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名言名句等,讲关于古诗文的有趣故事等方法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出师表》之前,就可以讲述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即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出师表》一文。
二、营造有效的学习情境
有效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为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多媒体信息设备的使用,通过音頻、视频、图片等多种设备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同时得到激发,从而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能够根据不同的文言文内容,通过影视剧片段、古人的逸闻趣事、歌舞戏曲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情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例如,在讲授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雪后西湖的美景,之后再配以优美的古琴曲,让学生感受到奇妙的场景,意识到游湖人的优雅,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湖、山、游人共同构成的悠远境界,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授配套的文言文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吟诵吟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古诗词本身就是配乐歌唱的,譬如《诗经》、唐诗宋词等。因此,教师在教学有配乐歌唱的文言文时,就可以利用歌曲的形式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并让学生从中轻松地学习并背诵这些古诗词。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篇文章时,就可以通过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来营造氛围,开展学习。
四、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
通过鉴赏古诗文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结构上、语言上或者思想内容上的独特魅力,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热情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一文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严谨的结构和布局的得当;其次,让学生意识到课文的第三四两段是对“览物之情”的具体描述,并感受到这两段在形式上是对称的,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又证实了前文的“异”字;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引导学生能够有效地应用到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去。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活动是一直困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难点问题,但是它同样是初中生语文学习中不可小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除了以上四种主要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方法外,还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方法等待开发。大纲要求初中学生通过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所以,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阅读大量古文,细读经典篇目,背诵古诗文名篇等方法,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研究出更好的、更适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华.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18).
[2]邱非.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