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批改的几种方法
2017-05-10刘娜
刘娜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有力、有效的作文指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在今后的写作中克服不足,发扬长处,不断提高水平。文章谈了六点作文批改的方法,以提高语文教师作文批改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批改 轮流 典型 当面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作文的批改又是作文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在学生作文完成后,便一头扎进学生的作文本中,挥笔洒汗,在每个学生的作文本上圈点勾画,劳动量 远远超过其他学科的作业批改量。但等作文本发下来时,学生最关心的是老师给了他多少分,评了什么等级,根本不去体会老师批改的意图,待到下次写作文时,上次的毛病重犯。这就告诉我们,教学中应摒弃一些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逐步探索、寻求能够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也让老师从“作文山”的重压下解放出来。
多年来,我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批改,不仅提高了我们教师作文批改的速度和质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全收全改
即每次对全班学生的作文都进行批改。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进行总批,这 样可以具体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能力及一段时间来写作方面的收获和问题等。但这样一来教师的工作量就比较大了,为了节省时间,有的教师只写一句批语,如“中心不明确”,“内容较详细”及“人物形象描写不够”等。而且没有批眉,这样的批语显得太笼统,对学生没有什么帮助,使学生看不出自己的作文存在什么问题,根本弄不清自己作文的好与不好。所以,这种方法费时,效率低,收效甚微。
二、轮流批改
每次作文,教师只批改全班大约三分之一学生的文章。但这些学生应包括作文成绩好的,中等的和差的三种程度,以便于了解各层次学生在不同类型作文中的写作状况。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也可以解决多写与多改的矛盾,学生写得越多并且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修改,对提高写作水平肯定有益。但从语文教师的工作负担看,学生写得越多,教师批改的困难越大,轮流批改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三、重点批改
每次作文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批改时也应围绕这个重点进行批改。如果训练的重点是“立意”,那么批改时就要以“立意”为主要内容,在立意方面批得精细些,其它方面可以稍加点拨。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文时所关注的问题就相对比较集中了,收益也会大些。
四、典型批改
教师在浏览全班学生作文的基础上,挑选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向大家展示。所谓“代表性”就是指在这次作文中能够代表多数同学的水平,一般是中等或中上等的。然后组织学生从选文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批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教给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运用语言等写作方法。这样做,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五、当面批改
教师看了作文以后,不是直接在作文本上写批语,而是与学生当面交谈。叶圣陶认为“作文批改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当面改”。与学生共同念文稿,与学生商量着改。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顿住,向学生提出些问题,如“这儿说清楚了没有”,“换一个词怎么样”之类,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这样当面批改可以使师生在思想方面易于沟通、交流,也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寫作意图、构思等。这种方法更能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弥补书面批改的不足,这种批改方式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当面批改用的时间相对较长,难以经常进行,可以分期、分批批改,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受到“耳提面命”的指导。
六、互相批改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教师批改而忽视了学生批改,且发现只有教师修改作文,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作文也很难提高,固推出了学生“互批自改”这一教学方法。通过长期的作文批改实践发现“互批自改”这一教学手段不仅解决了作文教学中教师“高耗低效”的弊病,而且吸引了学生关注作文、修改作文的眼球。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按照作文训练的要求,对组内同学的作文逐篇讨论。当然分组时要按照作文水平能力分组,尽量使各组力量均衡,让学生各抒己见,将一致的意见写下作批语,最后教师总结。这样做,既可以集思广益,启发习作者把自己的作文改好,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论用哪种方法,每位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选择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批改,因文而异,因材施教,求实求活,不断总结,以便提高教师批改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