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化理念与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发展
2017-05-10赵青
赵青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各路教育专家都在寻找新思路和新理念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完善,生态化理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的。生态化理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客观反映出高等教育的良性循环,对于化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各种危机有很大的帮助。目前,我国生态化理念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应用还比较局限,没有充分发挥出生态化理念的重要作用,还需要不断完善。本文将简单介绍生态学与生态化理论的相关概念,了解生态化理念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用生态化理念时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作出更加细致的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生态化理念;高等教育;教育生态化
人类文明的进程清晰地标示着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进化轨迹。当人类进入到生态文明阶段的时候,高等教育的生态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以不同的生态形式表现在各种领域当中。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发展,能够帮助人类解决社会中遇到的各种生态危机,有利于人类更加准确的把握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及时对各种生态灾难进行规避,对于提升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帮助,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生态学与生态化理念的相关概述
(一)生态学
生态学(Ecology)来源于希腊文中的“Eco”和“Logos”,是“逻辑”和“科学”的意思。18世纪60年代,德国动物学家海卡尔首次对生态学的概念进行界定,将生态学概括为研究生物与周围的有机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的不断完善,科学家逐渐将生态学和系统科学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生态学科,并且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经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科学家发现系统生态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具有自我组织功能的复杂系统。在系统生态当中,每一个生态因子之间都保持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也正是这一发现将“生态学”赋予了“哲学”的含义,从而提出了“生态化”的概念[1]。
(二)高等教育生态化的主要内容
1.教育生态化的基本理念
教育生态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教师的作用就是在旁边辅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主思考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教育生态化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点强调了个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理念,为学生的全面性、针对性、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材中的知识[2]。
2.教育生态化的教学体系
教育生态化已经成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强调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寻求一种可持续性的辩证发展。也就是说,高等院校在制定教学体系的时候,也需要结合可持续性的基本理念,建立一套开放式的教学运行机制,促进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高等院校应该构建开放式的高校课程体系,推动教学计划的国际化发展,对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使全社会的人都能够享受到教育。另外,应该妥善处理好教育、社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到三者之间能够平衡发展的点,从根本上促进高等教育的生态化发展。
3.教育生态化的价值观念
教育生态化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传统教育理念向生态化教育理念的转变,相比于“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遵循人与自然的生态化发展规律,强调人如何发展才能够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而不是人如何去征服自然。教育生态化的价值观念摒弃了传统的理性主义,突破了“以人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追求生态和平、生态正义和生态幸福,最终实现人、教育、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3]。
二、高等教育中应用生态化理念的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客观要求
从系统生态的角度对高等教育的生态化发展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高等教育中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复杂,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对环境造成反向的影响。从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来看,不同层次的形式和高等教育机构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办学基础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一个部分在高等教育系统中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只有所有因素的协同发展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生态化理念的实际效果,对于实现高等教育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有很大的帮助[4]。
(二)化解高等教育生态危机的迫切需求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忘记了教育生态化的发展规律,想要促进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快速发展,结果却距离生态化的方向越来越远,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生态危机。这些教育危机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层次结构不合理、学制结构不合理等多个方面,学生的个性、棱角逐渐被磨平,教育也失去了其特色。从现阶段高等教育的这种形式来看,如果再不对其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将会越来越严重[5]。
(三)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主要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本”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基本要求。协调发展是指要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因材施教的教育计划。“以人为本”发展就是指应该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6]。
坚持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目前,我们在开展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的时候,都过于注重高等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用模板式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禁锢,在潜移默化中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发展,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也无法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必须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三、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不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结构
高等教育系统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属于一种复杂的网络系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所涉猎。因此,要想确保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的效果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就必须要实现高等教育内部系统的动态平衡发展,将内部信息、外部信息、能量、物质等方面组合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然而,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构建情况来看,其内部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从学科结构的角度来看,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开设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很多高校由于缺乏教育资金而影响了整体发展。
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生态化发展很容易受到地域的影响,有些地域的教育事业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而有些地域的教育事业在资金上和师资力量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从发展规模的角度来看,我国不同性质的高等院校,其规模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在民办高等教育中的表现比较显著。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制定了各种激励政策和优惠制度给予了民办高等院校各方面的支持。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民办高等院校的规模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7]。
(二)不适应的高等教育内外发展环境
社会环境始终是影响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够协调好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平衡,就能够在促进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发展。目前,不适应的高等教育内外发展环境还是比较严重的,生态化理念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出其预期的效果,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的竞争力。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外部环境的不完善将会直接影响到高等院校内部环境的失调,像是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地位不高等方面都是外部环境造成的连锁反应[8]。
在这些连锁反应当中,对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法律、资金和管理三个方面。法律制度是高等院校保障社会地位的基本准则,能够为高等院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对于其运行模式的完善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现阶段国家对于高等院校的保护政策并不是非常的明确,并没有一套专门的政策来对其发展进行约束。从资金的角度来看,很多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资金紧缺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教学器材、教学设备等,教师的福利也不是非常的到位,很多教师甚至都没有充分的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来,更不用说如何去教育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比较功利化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严重,正在逐渐失去教育原本的目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偏离的现象非常明显。一般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功利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展目标的功利性,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功利性。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保全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了各大高校首要解决的问题,忽视了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过于重视学校的经济建设[9]。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学生受到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非常严重,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已经开始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的最终目的非常模糊,只是到每天像签到一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意识早已经被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冲淡。像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教师只是单纯的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并没有适当的进行课外延伸,很多学生对于数学题的理解也比较单一,一旦换一种方式来出题,学生就不知道要如何去利用自己所学的是指来解决问题。另外,现在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考试,家长也认为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功利化越来越严重。
四、推动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实现高等教育结构的生态化
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将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功能的发挥,所以对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有关单位要合理的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高等教育系统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结构的生态化发展。从教育生态化的角度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高等教育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平衡、学科布局不协调、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矛盾,给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我们应该秉承着统筹兼备、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状况来进行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区域教育财政补偿扶持制度,健全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等行政调控手段,尽可能多的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导至中西部地区[10]。
(二)对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优化,实现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生态化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运行和发展,能够同社会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密切的生态联系。一方面,高等教育在开展过程中虽然会受到社会的支持,但是同时也会受到社会环境限制。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又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高等教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这些关系恰好体现出了教育生态化的特征和功能。高等教育应该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从外部环境优化的角度来看,要适当的协调好高校与政府、高校与家庭、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为高等教育争取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对于教育生态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从内部环境优化的角度来看,高校要及时的对社会中的经济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时时刻刻掌握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根据这些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合理的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级人才[11]。
(三)堅持“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实现人才培育的生态化
高等教育既是“人-社会-自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具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与发展规律,很容易与其他体系相区分。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将培养全面自由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发展目标。高等教育不仅要提高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还要提高人才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际交往、艺术审美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说明人才的全面培养。而且,高等教育生态化注重因材施教,每一名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同时也会用创新来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另外,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要提倡环境的生态化和活动的多样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术交流、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由民主、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识,对于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有很大的帮助[12]。
五、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生态化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生态化作为高等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生态化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化解社会中的各种生态危机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促进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影响,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新的尝试。生态化理念的发展是生态本质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对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福扬,邱跃华.生态化理念与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04):14-18.
[2]彭曼丽,徐发秀.教育生态化理念观照下的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2):96-99.
[3]何光耀,黄家庆.基于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之三[J].广西社会科学,2015(03):208-211.
[4]吴隼.方法与策略:论教育的发展困境与生态化变革——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为对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15(04):186-188.
[5]阳小宇.倡导生态化教育理念,促进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J].读书文摘,2016(18):268.
[6]杨彩玲.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生态化趋向的策略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4(08):105-108.
[7]贾竑.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之构建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4.
[8]胡立.主体与环境: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生态系统的平衡[D].湖南师范大学,2016.
[9]刘慧洁.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态探析——以某师范大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10]武娜,黄正泉,杨红辉.高等教育人性化的生态之路[J].高等农业教育,2012(01):10-13.
[11]杨建朝.后扩招背景与西部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论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2(04):76-78.
[12]李良萍,刘波,史强,马燕萍,王晓瑞.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32):122-1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