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吸浆虫发生与防治

2017-05-10高丙章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吸浆虫小麦

高丙章

[摘 要]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世界性的小麦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国家。我国的小麦吸浆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小麦吸浆虫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小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而小麦红吸浆虫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小麦红吸浆虫发生范围逐年扩大。由于虫源基数小,危害隐蔽,尚未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到2009年终于对小麦生产造成了危害,因此,小麦吸浆虫已到了必需防治的地步。

[关键词] 小麦 吸浆虫 双翅目瘿蚊科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66-02

1 小麦吸浆虫的习性与环境发生关系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危害花器、籽实和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虫子虽小,但隐蔽性强、根除困难,给我们的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小麦吸浆虫在一年发生一代或多年完成一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或越冬。

当地下10厘米地温高于10度时,小麦进入拔节阶段,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到表土层;

地下10厘米地温达到15度左右,小麦孕穗时,再结茧化蛹,蛹期8~10天;

地下10厘米地温20度上下,小麦开始抽穗,小麦红吸浆虫开始羽化出土,交配后把卵产在未扬花的麦穗上,成虫羽化期与小麦进入抽穗期一致。

该虫畏光,中午多潜伏在麦株下部丛间,多在早、晚活动,卵多聚产在护颖与外颖、穗轴与小穗柄等处,每头雌虫产卵60~70粒,成虫寿命约30多天,卵期5~7天。

初孵幼虫从内外颖缝隙处钻入麦壳中,附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危害,危害期15~20天,经2次蜕皮幼虫缩短变硬,开始在麦壳里蛰伏,抵御干热天气,这时小麦已进入腊熟期。遇有湿度大或雨露时,苏醒后再蜕一层皮爬出颖壳外,弹落在地上,从土缝中钻入10厘米处结茧越夏或越冬。

吸浆虫有多年休眠的习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茧化蛹,有的已破茧却又能重新结茧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以长达12年。

吸浆虫发生与雨水、湿度关系密切,春季3~4月间雨水充足,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此外,麦穗颖壳坚硬、扣和紧、种皮厚、籽粒灌浆迅速的品种受害轻;抽穗整齐,与吸浆虫成虫发生盛期错开的品种,成虫产卵少或不产卵,可逃避其害。

吸浆虫基本上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来年春季小麦拔节前后,有足夠的雨水时,越冬幼虫开始移向土表,小麦孕穗期,幼虫逐渐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盛发,并产卵于穗上。

了解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我们就能控制它、消灭它。小麦吸浆虫虽然隐蔽性强、危害重、难防治,但只要掌握它的发生规律,选择对路农药,把握住防治时间,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小麦吸浆虫时可防可控的。

2 小麦吸浆虫防控技术措施

2.1 防控策略

小麦吸浆虫防控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的防治原则,推行“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防”的防控技术路线,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制,达到有效防控,减灾保粮的目的。

2.2 适时开展化学防治

实施种植抗虫品种、翻耕土壤、轮作倒茬等农艺措施对压低虫源,控制危害具有积极作用,但从目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作务习惯等方面考虑,化学防治应作为当前吸浆虫防控的主要手段。小麦抽穗期是防治吸浆虫成虫的最佳时期。一般来说,穗期喷施1-2次药剂基本能够达到杀灭成虫,减少产卵,降低虫口,减轻损失的目的。根据基数普查结果,按照虫口密度的大小,分级分类治理,决定施药时间和用药次数,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对于亩虫量100万头一下,一般可小麦抽穗60%-70%时,结合发生预报,普遍用药防治一次。对于亩虫量超过100万头以上的重发田块。应主动出击,在小麦抽穗10-20%时,进行第1次施药;在小麦抽穗60-70%时,进行第2次施药,两次间隔时间5-7天。第2次施药时,可结合“一喷三防”,混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兼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麦穗蚜等病虫,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的作用。对于防效较差、失防或漏防田块,应及时施药补治。

3 主要防治方法

3.1 选用抗虫高产的小麦品种。护颖紧(口紧)的品种抗虫,因为幼虫不易钻入,一般地高产品种护颖都松,不抗虫。要因地制宜的选种小麦品种。

3.2 调整农作物布局,改善农田环境,推广小麦→大豆、小麦→棉花一体化种植模式,优化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吸浆虫的虫源积累。

3.3 狠抓关键虫态的化学药剂防治:

第一次防止关键期:蛹期撒毒土防治吸浆虫虫蛹。在小麦孕穗期也就是抽穗前3~5天,大约为4月25~30日,这时小麦吸浆虫幼虫在地表爬行,蛹在地表不吃不动,是最佳的防治时间,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防治将变得困难。

可选用5%毒死蜱颗粒剂,每亩用600~900克,或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配制成25~30公斤的毒土撒施。

用50%毒死蜱乳油250毫升(半斤),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毫升(半斤);或用40%辛硫磷乳油半斤;兑水2至3斤,然后倒入喷雾器内,喷洒在50至60斤细沙土上,边喷边搅拌,拌匀后即可成为毒土。配制成的毒土均匀的撒施在麦田。

撒毒土要注意:一是不要带露水撒施;二时撒毒土后用树枝、扫帚等及时将洒落在叶片上的毒土弹落到地面上;三是保持好买麦田墒情,或撒毒土后浇水,或浇水后及时撒毒土,提高药效。

第二次防治关键期:成虫羽化期防治。小麦扬花前3~5天,大约5月10~15日左右,小麦抽穗扬花期时吸浆虫成虫羽化期,亩用7.5%氯氟氰吡虫啉、20%啶虫辛硫磷、10%吡虫啉1000倍液或50%毒死蜱1500倍液喷雾防治。注意要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均匀喷雾。在黄昏无风天气吸浆虫成虫活动旺盛时期喷治效果最好。喷药时可按每亩加入15%三唑酮可湿粉或20%硫磺三唑酮可湿粉60克,或25%三唑酮可湿粉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混合喷雾,同时预防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

结语

小麦吸浆虫危害虽重,但抓住时机,选择对路药剂,采取正确的方法,小麦吸浆虫就会得到有效地控制,小麦就一定会丰产丰收。

猜你喜欢

吸浆虫小麦
青海省小麦吸浆虫的分布、发生条件及防控策略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哭娃小麦
南皮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