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017-05-10周玉梅李海文

青年时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铺路石内驱力

周玉梅++李海文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内驱力;铺路石;主要手段;学习主人

一、激发兴趣——自主探究的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积极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课成份。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求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呢?

(一)课始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虽然,时间较短,但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它好比一部电影的序幕,如果一开始就能引人入胜,就会诱发观众继续看下去。上课伊始,教师巧设一个具有情趣的导言,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情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什么样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给老师提问题。学生说出任意一个最简分数,老师都能迅速判断它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时,无不感到惊讶,迫切希望解开这个疑团。这样,使学生兴趣盎然,使顺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这样,同学们在乐学的氛围中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课中激趣

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为了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需要教师恰到好处的诱导。除了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小学生心理,可以采用悬念激趣、故事激趣、情境激趣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画图应用题”时,老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大森林动画,在那里,阳光明媚,古树参天,鸟语花香,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颖好奇的感觉,当学生心弛神往之时,教师立刻说要带小朋友去大森林里玩一玩,当学生欢呼雀跃、无比激动之际,教师又说:“我们还特意请来两位向导,你们看,它们来了!”伴着声响,屏幕上出现了蓝鼠和花猫两位卡通“人物”。花猫说:“欢迎小朋友光临大森林!大森里不仅有许多动物,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只有认真的孩子才能去玩!”这样,通过图画与卡通“人物”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心理效应,情不自禁地融入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参与,课堂上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活跃气氛。

二、启动、诱导——自主探究的铺路石

(一)引导质疑,调动学习主动性

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探索,才能常有探新。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保护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质疑为突破口,捕捉智慧的火花与灵感,认真听取他们的问题,及时给予肯定,鼓勵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解决疑问,开发潜能,不仅要让学生会答,而且会问。

(二)启发求异,发展多向思维

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求异”,要求学生在“求变”、“求新”中学习知识,获得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说与别人不同的话,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提与别人不同的问题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举一反三的习惯和能力。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学生学完“1元=10角,1角=10分”后,引导他们思考是否还有不同想法,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1元可以等于2个5角或5个2角,1角等于5个2分或2个5分”。甚至有:1元等于10个10分,就是100分。使学生从“1元=10角,1角=10分”中推导出新的关系式,能多维度思考问题,同中求异,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 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主要手段

(一)动手操作,培养自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让他们动手量、动手画、动手分、动手摸,从大量感性知识逐步具体出数学概念,借助操作启动思维,使学生由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用纸板任意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让学生尝试并讨论:看这两个图形能否拼成另外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学生很容易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这时,教师便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成长了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变成了长方形的长。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最后让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生生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可组织小组合作,利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然后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中,组员们有的拼摆,有的观察,有的填写,有条不紊,再组织四个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印象深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既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习惯,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注重评价——推动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期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注意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学生答对了或答得很精彩,老师要从心底发出真诚的、恰如其分的激励,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或发现的规律、方法、性质等,要及时给予肯定,要满腔垫情地给予评价,并加以鼓励和赞赏,使学生体现成功的信心大大的增强。当学生答错时,教师应在指出他们错误的同时,激励他们,或者采用延缓评价的方法,让他们不至于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强他们自主探究的信心,从而推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在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优秀的白人教师给一个长期在种族歧视下长大的黑人小孩上课时:“我们相你是一个好学生,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有几个手指头?”这个孩子慢慢抬起头,涨红脸盯着老师的五个指头,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三个”。这位老师真诚地说:“太好了,你简直太了不起了,只少数了两个”。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这样真诚地评价与激励学生,学生学习难道不能没有信心和主动性吗?培养学生的处主探究能力难道还难吗?

猜你喜欢

铺路石内驱力
培养内驱力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神秘的内驱力
铺路石和绊脚石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铺路石与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