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论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意义

2017-05-10甘婷

青年时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论创业就业

甘婷

摘 要:当下,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大学生创业,转变就业观念是根本出路。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是科学的理论,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大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角度出发,认为准确把握认识规律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准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实践论;大学生;创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帮助更多大学生成功就业,这是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心愿和努力的目标。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种类繁多、纷繁复杂,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各界专家学者仍致力于进一步探讨。本文主要站在影响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主体因素的角度,论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指导性意义。

一、准确把握认识规律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准备

大学生创业就业,离不开对认识规律的准确把握,充分掌握认识的基本规律是大学生成功创业就业的必要准备。认识的基本规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从认識的来源来看,认识来源于实践;从认识的作用来看,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引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使实践误入歧途;从认识的发展过程来看,认识过程有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指导实践是第二次飞跃,并且后者更为重要。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更是将这一规律形象地归纳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1](p619)

可见,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偏颇任何一方都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或者说进一步发展。随着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社会浮躁现象日益突出,这种现象也蔓延到各个高校,进而导致出现大学生学习态度浮躁和抱着急功近利的就业观念的普遍现象。反观当下,高校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学生普遍重视实践而忽略了认识,忽略了理论学习,“读书无用论”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比如,有些大学生认为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不重要,将来就业看重的是经验而不是理论,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才是硬道理。存在这种想法的他们经常奔波于各种社团活动中,身兼数份兼职,并乐此不疲。这其实也无可厚非,适当的实践也是大学生活必需的。但问题是,他们为搞社团活动请假,为做兼职旷课,作业应付了事,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作弊。将来毕业,或许由于“丰富的经验”,他们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但这只是侥幸心理且其发展必定是受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引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使实践误入歧途。大学生若只重视实践,忽视理论学习,对将来无论是积极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会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p616)正确的理论是指导行动必要准备。而要准确把握认识规律就必须处理好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在重视实践的同时,也必须要加强理论的学习,正如毛主席曾经说过:“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所以,准确把握认识规律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准备。首先,用知识武装头脑是大学生创业就业前的必要储备,有了知识的储备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就业方向。其次,正确的理论是大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的行动指南,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创业就业过程中少走弯路。最后,对创业就业实践作经验总结,形成的更具有针对性的、更具可行性的理论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就业。

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他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无不在告诉我们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容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骄傲。正如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为学。”所以,大学生要想更好地创业就业,必须先转变急功近利的就业观和浮躁的学习态度,脚踏实地地学习专业知识,夯实理论基础,树立职业平等观念。

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条件

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不仅告诉了我们理论的重要性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是要告诉我们,理论之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3](p616)。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中,实践居于第一的地位。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无论是直接经验的,还是间接经验的,都是从实践得到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4](p613)这充分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归根结底也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实践水平越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就越强。因而,人们能够在新的实践水平上总结新经验、回答新课题、获得新认识,产生新科学,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发展。再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验哲学的问题。”最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5](p616)马克思也认为,最重要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所以说,大学生在学习科学理论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了实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条件。

看到这里,有人不禁会问:前文不是刚说当下的大学生普遍重视实践,忽视理论学习吗?这又提出大学生在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不能忽视实践。这是否相互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能说,这就是当下高校的一个怪状:大学生既重视实践又忽视实践,既重视理论学习又忽视理论学习。上述的重视实践忽视理论学习只是其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更有甚至将两者都忽视。而这里将阐述的是另一种具体表现,即重视理论学习却忽视实践。

联系现实,如今高校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高分低能”,指的是在学校教育中,一些大学生在学业评价上能够获得高分数,但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中却表现较差,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有人甚至将此现象生动形象地描述为: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高分低能”的大学生普遍只重视理论学习,看重学习成绩,认为考过各种资格证才是就业的敲门砖,社会看重的是名校出身和关系,经验实践的考究形同虚设。但事实证明,无论创业还是就业,既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也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空有理论没有实践只能成为创业就业路上的“拦路虎”。比如,在创业时,理论知识不会直接告诉你从事哪个领域,除非你事先进行市场调查;在应聘时,除了删选简历也要看面试表现,在看重“硬件”的同时更看重个人“软件”。

如前所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归宿。比如,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属于从间接经验中获取前人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又都是前人的直接或实践中得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又通过实践去发展认识。这也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当然,认识到了就要去运用,而运用就是一种实践。没有实践产生的直接经验根本无法认识到根本。认识到了根本,也就又有了经验,从而产生了能力和素质。现在许多的大学高材生却是高分低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少思考,少实践,理论就算背得再多再滚瓜烂熟,也不能算是认识,更别说认识真理了。当然,大学生不可能所有理论都亲自去实践,但可以思考问题,查阅资料,查看前人实践的例子,加深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有的人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因此,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条件。

当然,我们在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同时,还要从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实践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6]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实践的同时不能盲目地相信实践的结果,在看到它绝对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相对性。这就告诫大学生在创业就业过程中要目光远大,乐观积极,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就业观,合理定位,实现个人能力与职业需要的匹配,同时要意识到成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不能遭遇失败就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要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7](p610)

最后,大学生还要牢记,在实践中认识到的道理还要再回到实践中去。 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在实践中认识到了强者生存的道理,但是没有再回到实践中去研究人,于是留下了漏洞。从实践到认识是认识的第一飞跃,而从认识到实践又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没有第二次飞跃,认识过程是不完整的。而且,相对来说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巨大。正如牛顿被苹果砸到了头,这一个无意间的实践让他认识到引力的存在。然后他将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的结论。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伟大的认识。所以说,大学生要时刻牢记,要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就业的实践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成为发展的战略思想,因此,创新实践也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主导形式。为此,大学生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积极参加创文比赛等课题项目,增强实践能力的锻炼;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增强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增强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角度来分析当下高校存在的怪状,从而论述实践论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指导性意义,得出准确把握认识规律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准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条件。总之,对于大学生创业就业,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斯大林说得好:“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8](p616)这告诉我们应该在实践中认识事物本质,在认识下实践从而改造世界。只有做到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我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生,从而成功地实现创业就业。

参考文献:

[1]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19.

[2][3][5][8]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16.

[4]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13.

[6]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42.

[7]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10.

猜你喜欢

实践论创业就业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实践论(节选)
《实践论》的时代价值刍议——学习毛泽东实践观的感悟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建国以来《实践论》学习和宣传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