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艺术基础》课程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2017-05-10胡畅霞刘晓星韩立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

胡畅霞++刘晓星++韩立华

摘 要:该文首先分析了《多媒体艺术基础》授课过程中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实施翻转课堂;接着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在《多媒体艺术基础》课程中进行翻转课堂的应用,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基础 翻转课堂 微课 MOOC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95-02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森林公园高中”,该学校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认为: 如果把课堂传授知识和课外内化知识的结构翻转过来,形成“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学习的有效性也随之改变。

1 《多媒体艺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现状

《多媒体艺术基础》是我校教育技术系大二学生的一门选修课,这些学生已经先修了《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程,掌握了视频编辑、图像编辑等相关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也学习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该课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上机16学时。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多媒体画面的内涵、特点和艺术规律的实质,掌握多媒体画面语言语法的结构体系及各个部分具体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的艺术规律设计、评价多媒体教学软件。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与学的问题,下面举三个突出问题。

(1)课堂欣赏作品,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比如在讲到“多媒体画面艺术作品赏析”时,引入了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系设计的“皮影戏”、“中国红”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有许多精美的画面,还配有音乐和解说,在课堂上即使挑拣着画面去演示也需要1节课的时间,在老师讲解时,有时声音被背景音乐覆盖,不断暂停音频又费时费力,因此本来预想很好的一次课却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2)教材外知识点的渗入,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所选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游泽清的《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该教材偏重理论,没有实践层面的内容。而我系学生的特点之一便是理论与技术并重,既要有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有教育软件开发的能力。基于该特点,教师加入了多媒体课件中的艺术设计一个专题,其中分配了2学时讲到了VBA的应用。虽然学生们已经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但是由于大二的原因,还不能灵活的将所学知识拓展到Visual Basic语言中,有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自己貌似在听天书。

(3)理论知识枯燥,课堂效果差。

许多学生对于大学开设的理论课程不感兴趣,该课程讲述时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讲一些偏理论的知识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说明这种教学方式针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述出现了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申请了石家庄铁道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艺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了课程教学中,进行探索—实施—整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多媒体艺术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1)重新整理各项教学资料,根据我系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结合“翻转课堂”理念,重新整理《多媒体艺术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学实施计划、实验实施计划、教学课件等。

整理后的教学大纲,将教材中章节“运动画面艺术设计”去掉,因为大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和大三《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中都有详细的讲述,曾有学生反映该知识点重复。根据该系学生特点,在讲述完图、文、声的艺术规则之后,增加了多媒体课件中的艺术设计规则,作为前面所学艺术规则的一个落脚点;结合其他参考书,增加了“界面设计四大原则”部分。

在翻转课堂选题时,要注意能够突出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易错点或考点;反思教学问题,提取出了5个知识点进行翻转课堂模式的尝试,分别是:《抓住眼球的雷人主标题》、《随手拈来的创意线索》、《背景音乐在多媒体教材中的运用》、《多媒体画面如何赏析》、《多媒体作品改编》。

(2)微课视频的制作和发布,以《抓住眼球的雷人主标题》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视频制作前,首先書写教学设计方案,该方案以word表格的形式体现,包括作品标题、所属课程、相关知识点、授课时长、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等;接着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逻辑性强,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明了易懂,内容严谨;最后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微课,并利用该软件进行后期的剪辑加工。

在制作微课时,紧紧围绕一个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内容结构明确,语言引导到位;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课下作业设计针对性强,层次合理。制作完成后,把视频在学校教务处的MOOC系统上进行发布供学生查看。

(3)课前布置任务,课前,将微课学习单、微课视频发放到FTP上,同时也会在QQ群进行通知,以多种途径确保每一位学生知晓。所谓“微课学习单”,是教师设计的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表单的形式呈现,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日期、老师布置作业的反馈、学到的知识、发现的问题等等。

(4)课中翻转,课堂上,改变传统课堂那样花较多时间来讲解原理,而是会根据课前任务进行课上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尤其会注意那些课前学习行为处在平均水平以下,知识积累或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

以《多媒体画面如何赏析》为例,课程前将赏析原则、赏析作品等视频发布给了学生,在课堂上学生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对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课堂上的几个低头族,也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通过翻转,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竟然从学生的发言中也吸收了一些新的血液。

(5)课后拓展,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进一步夯实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必须有实验总结,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仅使学生有了进步,教师也从实验总结中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对开展今后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6)改变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试成绩原来是由10%平时考勤+90%实验作业组成,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后,更注重了过程的学习,考试成绩=5%平时考勤+30%翻转课堂学校效果+65%实验作业。而评价翻转课堂学校效果时,从课前预习到课后的每个过程都有指标,比如根据课前学生登录次数、观看视频时长、论坛发言等来估量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7)以该课程带动其他课程的学习,移动学习更符合学生课前的碎片化学习,而教务处购买的MOOC系统并没有提供配套的移动学习平台。作为教育技术系的学生,能夠开发教育软件是一项必要的技能,因此教师启发并带领几名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了MOOC系统移动端的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两名教育技术系的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小论文2篇;作为指导老师,指导4名教育技术系的学生参加省级比赛获得一等奖1项,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得一等奖1项;老师指导学生开发的MOOC系统取得了软件著作权3项。

3 结语

论文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过程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比如如何更公平对学生网上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何制作更优质的微课视频等问题都需要不断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杨春梅.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6

(1):59-63.

[2] 范文翔.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90-97.

[3] 王露.基于MOOC的影视艺术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2016(13):108-109.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的通知.http://www.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2012.3.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