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图书市场下的选题策划
2017-05-10郑毅
郑毅
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着读者整体主动阅读性与购买性的持续下滑,图书市场的总体情况偏冷,这也就对图书出版行业的从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媒体大潮的不断冲击下,挽留并开发更多的读者。而分众阅读早已成为了不可逆转的重要发展趋势,所以,面对分众图书市场,图书策划与编辑人员应该如何应对,如何选题,如何提升策划细节,以此迎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则成为时下图书出版行业从业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笔者即结合现今分众市场下的畅销书,对分众图书市场下的选题策划工作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众阅读 图书市场 选题策划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241-02
著名的图书策划人方希曾说过:“大众图书这个概念是有点误导人的,其实并不存在大众图书,所谓的大众图书都是分众图书,而大众图书市场实质上也就是不同层面的分众图书市场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尤其是现如今的80、90后更是表现出了爱好群聚的突出个性,也就使得图书阅读变得更加圈子化,而一些选题定位不清晰的图书反倒是备受冷落。因此,伴随着人们在阅读上的越发个性化与细分化,适合目标读者的分众阅读早已成为时下图书市场不可逆转的重要发展趋势。而作为图书的策划与编辑人员,如何在分众市场趋势下,做好图书的选题策划工作,提高分众图书的销售量,获得读者们的青睐则尤为重要,也是该文重点要阐述的问题。
1 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图书选题策划
正是因为近些年来大众图书市场的品种急剧增加,且受到选题过于粗制滥造,同类产品恶性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现如今大众图书品种供过于求的问题。而某些题材具有特色的图书品种,又出现了一书难求,供不應求的局面。而从分众图书的实际销售量上,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分众图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与青睐。如,电影《失恋33天》以及同名图书的热卖;带动《老爸老妈去旅行》及其同题材图书的热销,都是迎合了人们的阅读需求或者是实际生活需求,从不同题材角度作为切入点,给予原本平平无奇的选题以特色定位,进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销售成绩,而这些非大众图书的热销,也恰恰说明了,分众阅读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全新发展趋势。所以,要想做好分众图书市场下的选题策划,就必须确保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图书题材,切忌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编辑人员时刻关注国内外的形式变化,了解出版热点,了解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人或者事,了解人们切实关注的社会热点,了解各类图书的实际销售情况以及同类型书籍的出版情况,从而找准市场空间,结合市场细分原则,形成完善的选题策划思路。
2 贴近读者需求进行选题定位
正是因为分众图书的目标读者们往往都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对自己喜爱的、需要的图书也会经常进行购买。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分众图书的销售量是可以有所保证的。尤其是,通过不完全数据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如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读者对一些适用类型的书籍,通俗类的书籍,泛读类的书籍阅读量有所下降,而对一些主题定位鲜明的,有一定挖掘性的图书则备受青睐。如,《别告诉我你懂PPT》这种能够提高职称技能,内容实用性极高的图书则成为畅销书中的一匹黑马;《和二木一起玩多肉》这类型的分众图书因为能够进一步拓展人们的业余生活,迎合了现今喜欢多肉植物,进行阳台种花的人群。因此,也在图书市场上脱颖而出,获得持续性的热销。可以说,这些分众图书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了一些目标读者的特定需求,因此,也就获得了这部分目标读者的青睐,保证了分众图书的销售量。所以,在分众图书市场下的选题策划必须要注重对读者从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的研究,在进行选题策划时尽可能的贴近读者需求,注重对图书主体性的深入挖掘与内容上的不断创新。
3 对图书内容进行精准定位
现如今电视、电脑等娱乐媒体正逐步取代读书所能够给人们带来的娱乐与消遣功能,尤其是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信息的集中轰炸中,浅阅读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选择的阅读方式。同时,在浅阅读整个阅读过程中,也正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今的主动参与,进一步增强了阅读人群的阅读主动性。而在此大背景下,分众图书要想脱颖而出,除了要满足当前市场的变化,符合读者对特定题材的阅读需求仍是不够的,还必须确保分众图书的选题策划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实用性,能够根据相同题材变化不同的角度,挖掘全新的思路,从而满足人们对分众图书的阅读需求。如,前些年有一本《3 000元,我周游了世界》的畅销书,这本书恰恰就突破了传统游记的内容协作模式,将旅游题材与统筹学、统计学、营销学等内容交叉结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将书中的数据信息进行阐述,同时,加上作者优美的心情文字所传递出来的美好情感,更是给目标读者带来了不可替代的身心愉悦感,可以说图书内容既新颖又易于读者理解、掌握,因此,在上市仅仅6个月就创新了20万册的销售佳绩。而在2007年有关股市的书籍整体飘红的大趋势下,《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的横空出世,更是得到了目标读者的一致肯定与青睐,可以说该书内容并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将枯燥乏味的财务报表用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整体内容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也获得了十分骄人的销售成绩。所以,在分众图书选题策划内容上,既要做好内容方面的创新,还要以读者的切实需求作为核心要求,结合题材本身的特色进行选题策划工作,切记不可出现为了创新而盲目创新,瞎想、空想的问题发生。此外,“精确而有效地定位使选题策划成功率得以提高”的同时,“市场的相对确定性还有利于控制图书生产成本,避免无效投入”。
4 用细节提升图书品质
正是因为分众图书是有固定的目标读者群体的,所以,往往分众读者们对图书本身的装帧与设计工作往往也有着固定的审美观念与特别的要求。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分众图书的品相,也是分众图书选题策划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讲,分众图书的编辑人员不仅要考虑到目标读者喜欢哪种版式的图书,喜欢什么颜色的图书,喜欢哪种制作工艺,还要考虑到目标读者喜欢哪种图书字体,喜欢哪种图文设计等等因素,从而决定在图书的选题策划中选用什么类型的纸张,设计成多大的开本等等,也就是说关注于图书选题策划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从而使分众图书变得更为考究,更具个性化。如,在《美食小情书》系列图书的选题策划上,就选择了时下目标读者比较钟爱的小开本形式,而在纸张上则选择了具有颗粒感且微微泛黄的轻胶纸,用以更好地表现出美食绘本的质感,再配以精致的装帧,也就充分体现出了图书在选题策划上的个性化特点。在《随风而行》《地下乡愁蓝调》的设计上,一个选择了毛边勒口,一个设计倾斜的腰封,均体现出了图书的个性化特点,也遵循了目标读者对分众图书的阅读与审美需求,可以说这些细节上的设计要点,大大地提升了图书的品质,使图书的设计形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图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分众图书的表现形式虽然要具备一定的特色,但是特色并不意味着华而不实,一味的进行修饰,甚至走形式主义路线,如此也就本末倒置了。
5 培养策划编辑人员的市场意识
同时,分众图书的选题策划必须与市场发生关系,所以,培养策划编辑人员的市场意识也是做好分众图书市场下选题策划的重要环节所在。特别是伴随着出版行业的产业化,分众图书营销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增强策划编辑人员的市场意识,培养策划编辑人员科学、严谨的市场分析能力则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编辑策划人员选题策划的成败与否。这是因为如若在图书选题策划过程中单单是验证书籍内容的可行性,而不考虑到目标读者们,不考虑到市场销路,那么制定的策划选题往往也无法达到预期的出版目标。所以,培养策划编辑人员的市场意识则尤为重要。首先,培养策划编辑人员的成本意识,也就是说在进行选题策划的过程中,策划编辑人员不仅要对书籍的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更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目标读者们的实际购买力之上,使图书的定价控制在目标读者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而这就需要对图书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密的把关。其次,培养策划编辑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编辑对选题市场的判断能力以及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性,使选题论证工作能够切实的落实到实处;最后,培养策划编辑人员的周期意识,也就是说要保证策划编辑人员能够在规定的日期之内完成预期工作,以确保其他环节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制作与校验。
6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就分众图书市场下如何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展开了探讨,也是希望通过该文的阐述,能够让更多的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分众阅读早已成为时下不可逆转的重要发展趋势。所以,在今后的选题策划上,图书选题策划人员更要对分众图书的特点与目标读者进行掌握,并且充分把握好分众的需求,了解每一种分众图书目标读者的心理,进而在图书选题策划上满足时下读者的切实需求,解决时下读者整体主动阅读性与购买性持续下滑的尴尬局面,开发并挖掘更多的潜在读者,提升分众图书的实际销售量,满足读者的切实需求,做出真正大众喜爱的畅销图书。
参考文献
[1] 赵丽华,王巧丽.试论分众图书市场下的选题策划[J].科技与出版,2014(9):41-43.
[2] 韩晗.类型阅读格局稳定 分众阅读界限明显[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12-31.
[3] 段乐川,李频.数字阅读专业化、分众化趋势明显[N].新华书日报,2015-01-26.
[4] 江姜.分眾模式打造阅读品牌——以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9):96-98.
[5] 赵坤.分众阅读时代的新职场小说——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例[J].长江学术,2010(4):177-179.
[6] 潘琳元.北方晨报布局社区报 构建分众阅读强势矩阵[J].记者摇篮,2015(6):7-8.
[7] 张鸿.分众阅读语境下文学期刊的生存状态[J].飞天,2010(7):125-128.
[8] 吴畅.受众细分视域下的《新周刊》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