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7-05-10崔明淑
崔明淑
【摘要】高校中文教学主要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当前高校中文教学工作中尚且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在简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举例探讨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中文教学;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19-01
开展高校中文教学活动,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当前高校中文教学工作中尚且存在教学模式过于被动,中文写作课程处于边缘化和未能充分利用中文教学资源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在系统论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教学模式,做好中文写作课程教育,深度挖掘中文教学资源等三个方面来举例论述优化策略。
一、高校中文教学工作的现状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被动
当前的高校中文教学模式过于被动,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一言堂”和“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被动角度的学生并没有完全吸收教师所传授的中文知识[1]。而且,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互动,不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严重阻碍了中文教学的发展。
(二)中文写作课程处于边缘化
随着教育事业和就业市场的发展,社会对中文写作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前中文写作课程却处于边缘位置,中文教育中心倾向于语言和文学的研究,对中文写作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必然影响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据调查统计,有54%的学生在中文写作中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没有熟练掌握基本写作技巧,其主要原因就是学校中文写作教学不够重视。就拿《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这门课来说,部分高校只针对该课程设置了一学期的课时,每周仅有一节课,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所有重点知识[2]。其次,部分教师在进行中文写作课程教学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特别是在创新实践能力这方面。教师在让学生练习中文写作时一般都是依据教材的写作理论来命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空间。大多数学生喜欢写有固定模式的公文,对文学创作缺乏足够的兴趣。
(三)未能充分利用中文教学资源
发展学生是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中文感知能力,必须努力开发中文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文化常识和情感知识,学会与人沟通,塑造高尚的品德,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3]。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是特别重视挖掘中文教学资源,只注重细讲知识层面,没有引导学生将中文知识转化为道德修养和精神内涵。
二、优化策略
(一)完善教学模式
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完善中文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中文知识,深刻感知汉语言的文化内涵,认真学生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借助多媒体工具赋予中文课堂良好的语情和优美的情境[4]。例如在讲解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时,用课件为学生呈现各种姿态优美的梅花,从视觉领域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然后让学生鉴赏其他描写梅花的诗词,如《山园小梅二首·其二》、崔道融的《梅花》、李清照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近》和《玉楼春·红梅》等,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在学习诗词的同时读懂梅花的美丽和高尚品格,培养自身高风亮节的品德。在讲解《郑伯克段于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百家讲坛栏目《春秋五霸》,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提升课堂文化活力。另外,教师应正确使用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
(二)做好中文写作课程教育
教师理应认真研究中文教学大纲,全面做好中文写作课程教育,注重培养创新型写作人才,辅助学生搜集各方面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创造充满创新氛围的写作环境,加强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创新写作内容。其次,应明确中文写作课程教育的指向性、目的性和多面性等特点,其指向性和目的性主要表现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文学创作中紧扣写作特点和写作规律,明白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特产。多面性则要求学生要明白文学创作主体包括模仿者、创造者、旁观者和移情者,模仿者就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是模仿行为的实施者;创造者是指在进行中文写作中要贯穿创新理念,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旁观者要求学生在进行创作时要基于文化创新视域,以审美的眼光对待中文寫作;移情者就是在创作文学作品时要将真挚的感情投入到作品中,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另外,教师应协同学校增加《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的课时,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党政机关公文、事务文书、科技文书、经济应用文、法律事务文书、新闻传播文稿和日常应用文写作,增强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
(三)深度挖掘中文教学资源
教师应充分利于中文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而且,教师要注意深度挖掘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净化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把中文知识转化为内在美和情感知识。例如在讲解沈从文的《边城》时,指导学生学习湘西文化和纯净的人性美,在读这篇小说的同时强化善良、真诚、勤劳、勇敢、纯洁的品德修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讲解中文知识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延伸,开拓学生的知识范围。例如在解析外国文学时,引导学生学习外国文化历史和礼仪常识,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中文教学工作中尚且存在教学模式过于被动,中文写作课程处于边缘化和未能充分利用中文教学资源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注意完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中文知识;优化中文写作课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深度挖掘中文教学资源,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丽梅.浅析中文教学中的语情感悟和情境优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1(06:1)
[2]高路.大学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牡丹江大学,2016(07:2)
[3]王冬云.改进应用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应用型本科中文专业应用写作教学的实践教学与改革[J].文教资料,2012(9:3)
[4]徐哲.中文专业写作课实践环节的缺失与改进措施[J].改革与开放,2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