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师工作坊”研修方式的实践研究

2017-05-10王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王丽

摘 要:通过介绍黑龙江省教师培训指导过程中开展“教师工作坊”工作的方法和具体情况,在为做“国培计划”培训的同人们提供一些关于“教师工作坊”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使在培训中少走弯路,用好“教师工作坊”这个平台。

关键词:教师工作坊;混合式培训;训后跟踪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0-0022-02

自2014年起我国“国培计划”项目开始尝试应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师工作坊”这种方式的混合式培训,“教师工作坊”培训方式是混合式培训模式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对“教师工作坊”培训方式的深入研究,是近几年教师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更好地完成培训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教师工作坊”研修方式的开展现状

“教师工作坊”是针对当前骨干教师引领机制不健全,教师发展专家指导不够等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进骨干引领全员的常态化研修。201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促进教师同行交流,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促进教研与培训的有机结合,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推动培训模式综合改革。

基于这些现状,教育部率先在2013年示范性项目中进行了试点,2015年开始在国培项目中增加了“教师工作坊”研修,并对“国培计划”的实施在乡村教师培训指南中明确指导了“教师工作坊”研修方式。

二、“教师工作坊”研修方式的研究内容

1. 共同愿景是合作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教师实践合作体与以往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界限不同,以往 “教授讲,教师听”或“教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而教师实践合作体是基于日常教学实践活动或问题的解决,每位教师必须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合作体中,没有地位高低的差别,只有参与角度的不同,这种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实践合作体的共同愿景使教师集聚在一起为了他们的利益与目标共同努力,包括了教師个体的愿景和团队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建立在教师个人愿景的不断协商和协调的基础之上,受到具体情境和条件的影响。如:坊主在组织大家完成相应任务之前首先要进行破冰之旅,了解所有坊员的思想,激发坊员的学习热情,由于参与教师会有各自不同的反应, 对这些不同反应进行反复协商,确立一个共同愿景。一旦共同愿景确定,也就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笔者主持过的特岗教师工作坊,在开坊第一阶段本人就将本坊的主要奋斗目标和日程安排公布给大家,同时征求所有学员的意见,使大家对于我们一年内将要完成的任务有清楚的认识,以达到促成共同愿景的目的,完成破冰之旅。

2. 专业合作指导需要以个案为载体

我国中小学的教师一般都是以学科和学年的形式进行活动,科际文化十分明显。教师一般依学科或年级,产生次级团体,在次级团体中彼此依赖,并重点关注全校的课程发展,人为合作较多,自发合作较少。这种教师合作无法取得结构上的突破,经常是走形式,备课、上课脱节,年轻教师遇到问题不敢问,老教师发现问题不好意思说,真正的合作无法进行,只能按照惯有的思路和方式进行。教师实践合作体试图在传统的年级组或学科组之外建立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文化。在教师实践合作体中,教师之间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教师之间开放民主、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其合作是真诚的、深入的、内在的,是参与合作体实践的教师自我选择的结果。因此,教师需要围绕主题内容,以合作为依托对个案进行指导。比如:对某一学科某一年级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进行共同研究,将章节知识点分配给每一个学员,制定汇总讨论时间,使每一位教师都有参与能力,也都有共享资源与提供资源的能力。或者针对坊中每一位教师的一个共性问题开展讨论与研究,找出共性的解决办法等,这些方法都是“教师工作坊”研修方式个案研修的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岗教师工作坊中围绕特岗教师如何在农村教学点校开展工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使个案鲜活地展现在教师们的面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教师工作坊”操作范式的研究

“教师工作坊”是基于团体互动和深度体验的原理,在开展教师培训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集中工作阶段主要有团体的讨论、技巧研习、专题讲座等,下面介绍几种形式。

(1)主题沙龙式

这里请注意理论分享阶段需要坊主提前经过调研确定议题内容,公布讨论研习时间,最好提前布置几位关于议题的主讲人,对议题内容起到引领作用,带动整体讨论氛围。综合评述阶段最好由坊主进行,或者由起到相应作用的人员完成,准确定位、凝练提升,起到对教师的指导作用。

(2)课程评析式

这里教师在上交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先筛出具有讨论价值的设计作为课例进行观摩,这里要注意的是,集体讨论后需要有修改和二次观摩的过程,一定要最后达成共识,绝不能不了了之。

(3)案例会诊式

这种方式使用的案例可以是教学设计,也可以是录像课,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感悟分享等。

(4)模拟研习式

这里主要是对名家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进行学习、模拟、分享、感悟的过程,教师们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学到很多理论知识,达到理论提升的目的。

(5)智慧分享式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关于一个问题大家有多个解决办法”的情况,对于开拓教师思维广度具有一定的作用。

(6)经验反思式

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教师工作坊”快要完成之前,大家积累了大量的感悟、反思等材料,因此有可交流反思的东西。

三、“教师工作坊”研修方式对于教师培训工作的影响和建议 1. 破解国培项目分割状态,构建有效教师培训支持系统。国培项目主要分为五大项,即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乡村校园长培训,其中置换脱产研修、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乡村校园长培训项目都安排了“教师工作坊”研修,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大量的培训资源,支持教师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研修。省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将教师工作坊研修纳入乡村教师全员培训规划,科学制定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遴选网络研修平台功能完善、网络研修成效突出的高等学校或教师培训专业机构作为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依托本地教研培训机构,按照“建坊、用坊、评坊”的流程,组织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构建有效的乡村教师培训支持系统。

2. 教师培训内容多接地气,定向发力项目区县农村教师。针对黑龙江国培工作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现状,为实现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常态化培训,采取以项目县为单位全员参加网络研修的方式。由于本地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熟悉当地情况,培训内容较易接近当地教师教学实际,因此,全省第一批首先对试点项目县进行定向发力,实现项目区县农村教师全覆盖,建立合作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3. 关注受训者的接受情况,充分提供教师研修优质资源。“建坊、用坊、评坊”的流程中“评坊”是经常被忽略的环节,如何做好“评坊”工作是教师工作坊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关注受训者的接受情况,教师研修资源的供给是否丰富,是否符合教师一线需要,是否适时解决教师的问题与困惑,是否注意积累学员的问题与成果等,都是“教师工作坊”研修中需要考查和关注的内容。

4. 重视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关注培养教师网络信息素养。项目区县名校资源很少,一般情况一个县市可能只有一所名校,“教师工作坊”研修是针对当前这一现状,依托名校骨干教师组建工作坊,利用网络平台缩短了名校与普通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全县乡村教师开展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进骨干引领全员的常态化研修。虽然这种研修方式势在必行,但是现在还存在着很多乡村教师对于网络技术使用不是很熟练的问题。因此,当务之急则是快速有效地培养乡村教师网络信息素养,以适应教师培训的需要。

(责任编辑:朱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