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忧伤同行
2017-05-10匡雅歌
匡雅歌
本文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本体分析和社会历史背景的音乐内涵分析,将拉赫一生作品中的最感人至深、最具其个人风格的核心主题——忧伤的特质挖掘并展现出来。《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一生中最著名、最重要的作品,创作于拉赫事业遭受重创之后,藉由这部作品,拉赫得以重塑自我,重振事业。进入他创作生涯的成熟期,也是他建立个人独特风格的代表作品。本文将通过他的创作技法,时代背景,作曲家的心路历程等方面,全面的阐释拉赫作为一位身处十九——二十世纪浪漫主义后期,异军突起的音乐氛围中,反时代而行,继承传统、反映时代、表达思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颠沛的人生经历使他的音乐有着贯穿始终的忧伤、孤寂.....正是这种属于作曲家的独有的特质深深地打动了听众,也是其作品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浪漫主义;俄罗斯民族传统;忧伤;旋律;和声
1 绪论
笔者选择《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因为笔者认为这部作品是拉赫最重要的一部,也是标致他创作成熟,建立个人风格的一部作品。由于拉赫是钢琴演奏家,他的作品中钢琴部分都有极高的技巧和难度。此曲中钢琴部分就显示了高难度技巧和炫目的华彩,曾被誉为是最难的钢琴协奏曲之一,也是众多国际一流钢琴家青睐它的原因;作品中乐队与钢琴的协作、对抗、联合都使之成为指挥家的偏爱,屡屡成为各大交响乐团的首选曲目之一,其经典地位可见一斑。因此,笔者选择《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想要透过它,阐释“忧伤”何以成为拉赫音乐的标签,而拉赫又是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和音乐语言来呈现他的“忧伤”的,以及他这种音乐风格形成的内部与外部原因。
2 创作概况
为了更好的进入《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研究,本文将首先介绍拉赫的创作概况。下面本文将从几个乐章的主题和突出的音乐元素来逐个分析《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征及其忧伤的情感所在。
3 音乐本体艺术分析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为拉赫一生作品中举足轻重的一部,,笔者将针对这部作品中创作技法对作品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力求更进一步了解拉赫以怎样的音乐语言和创作技法来展现忧伤这一特质的。
4 “钟声”的情节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开始是一段由钢琴独奏的引子。
谱例1
这段引子是在c小调上的一组和弦与低音交替进行而成,共八小节。一系列在c小调下属功能上模仿钟声的柱式七和弦依次奏出,除了第五小节bB大调的重属七和弦使音乐具有大调的明朗感外,整个引子的和弦与低音都呈现一种沉闷压抑的情感色调。这是由于大小调交替的和弦音响带给我们的情感色彩。两种调性的和弦混合交织在一起时,音乐情感的色彩对比就极为明显,明朗中忧郁,宽广中伤感。拉赫将这种创作技法在自己的手中成为标志性特征,有意识而为之的成为体现其音乐中忧伤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里既无法听出完全的大调的明朗,又不失小调的阴郁,这是拉赫最具绝妙创意之处。其次,和弦以四部和声的丰满织体在钢琴的中低音区配合着低八度的低音交替弹奏,厚重的低音使音乐具有突出的压抑感,2/2拍的缓慢节奏将“钟声”的音响极其逼真的演绎出来,仿似从远处忧忧地传来,渐行渐近,步履沉重,厚重的低音和饱满的四部和声将钟声的形象和色彩刻画的淋漓盡致。此处力度的变化也做了精心设计,以pp至ff的渐强音响将悲怆感加深再加深,直至第八小节钢琴刚劲有力的最强音奏出和弦及低音时,将音乐中积郁的忧伤感彻底迸发出来。
5 旋律的特征
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由降E大调的明朗色彩为主导的旋律,也是拉赫这部作品中最优美抒情的段落之一。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的旋律展开显示了拉赫音乐创作的个人风格,宽广悠长的旋律,然而,在充满甜蜜的旋律中又夹杂着一丝伤感,既浪漫又哀婉。
谱例2
第二主题是以乐音不断上下行构成波浪式迂回前进的旋律乐句,既开阔又大气。上行四度跳进是拉赫常用的“飞腾动机”,具有开阔明朗之感。然后反向下行二度进行,这是拉赫继承柴可夫斯基的风格,同时上行二度音热烈、喜悦的形象与下行二度“叹息”、“哀怨”、“伤感”的情调使音乐原有的明朗感立时笼罩了一层忧郁的色彩,这种对比突出了伤感的色彩。接着半音及变化音的不断加入且呈类似锯齿形,以下行二度的方式进行,随着弦乐队的加入,音乐展现出宽广悠长的线条。旋律仍呈循环迂回式,更多半音、变化音的加入,下行二度音型,加之弦乐队连贯的长气息的乐句演奏,成为一种有效的推动力,将伤感色彩描摹地越发浓重,钢琴与弦乐队此起彼伏的交替歌唱,渗透着浪漫而伤感的气息。紧随其后双簧管诠释主题,以属于乐器那独特的忧怨、哀伤的音色倾诉着仿似作曲家心底的哀婉,加添了忧伤的底蕴。接下来弦乐队与钢琴在带有伤感的主题上展开交替演绎,将这种在大调明朗的基调中略带哀婉的情调铺张开来,这种乐队与钢琴此起彼伏的交替歌唱,是拉赫协奏曲表达抒情的方式的典型特征。
6 总结
通过以上音乐本体与音乐内涵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这部协奏曲所具有的忧伤气质,不仅在旋律、和声、调式布局上,也借用了像“钟声”这样的具有俄罗斯民族特征的载体,以及钢琴与乐队的协作、联合、配器等音乐技法呈现“忧伤”的特质。而形成拉赫音乐中的这种忧伤的因素更多源于作曲家本人的原有性格,成长背景和心路历程,更多地站在历史和人文的角度去研究作曲家的个性及创作特征时,才能更深入、更确切阐释作品的思想,理解音乐的美,理解忧伤的美。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