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口和无诤”净化团队

2017-05-10毛世英

人力资源 2017年4期
关键词:脏话企业

毛世英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在改变世界,改变的不止是衣食住行,还有人们的交流方式,甚至直接挑战着人类的价值底线。这对企业团队建设也构成了严峻挑战。因为拥有鲜明个性的新一代员工,都是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受过网络传媒上种种谎言、诽谤、谩骂的影响,有着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说法,面对企业人际间的摩擦冲突比以往更容易口不择言、四处传播,以致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影响。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构成团队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管理者或可借鉴历史上佛教僧团倡导的“口和无诤”原则。

“口和无诤”是维系团队和谐的重要原则

“口和无诤”是佛教“六和敬”的一条。所谓六和敬,即: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历史上,释迦牟尼在35岁悟道后开始传法,信徒日增,经常跟在佛陀身边的常随众就达“千二百五十人俱”,成员来自于社会的不同阶层,个性复杂,这显然需要一个管理有序的组织,僧团由此诞生。但如何确保人数庞大的僧众能够和乐共住、清净自律,发挥出僧团住持正法、净化身心、教化世人的集体力量呢?六和敬就是佛陀当时为僧团制定的规范僧众日常行为的一个基本原则。所谓和敬,即和合爱敬的意思。按隋代智者大師所著《法界次第》中的说法,“外同他善,称为和;内自谦卑,称为敬。”和敬是要求僧团成员都要以谦恭、和气、敬爱的态度对待他人,如此才能确保佛法事业长久住世;反之,僧人若不能和合爱敬,则会彼此不和,互说是非,常起诤讼,如此则会使僧团分裂,毁坏佛教事业。从团队建设的角度看,可以说,僧团倡导的“六和敬”的精神完全能应用于企业团队建设,因而值得借鉴和学习。

“口和无诤”作为“六和敬”之一,可看作是僧团和敬精神在语言交际上的体现,它要求僧人们以平等慈悲之心来待人说话,要和气友善,常用爱语、敬语、诚实语、柔和语、赞叹语、鼓励语、劝慰语、同情语、悦耳语,不说虚妄语、粗恶语、刻薄语、肮脏语、离间语、无义语等,始终注意清净口业,不与他人争吵。这一点也如孔子所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当然,口和无诤不是要求人们没有独立的思考和看法,而是要求人们放弃囿于自我中心或个人私利的争论,放弃那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式的争辩,那样的争论永无可能获至真理,反倒会强化个人的“我执”这一人心中的大魔,而后者正是僧团为净化人心所要破除的目标。

至于对团队中某些问题有不同的意见看法,也应在以和气友善为底线的态度下来讨论,多提建设性意见,否则,就会“诤而不和”。如此基于相互尊敬的争论,就如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对企业的决策和反省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通过头脑风暴法来集思广益,收获好点子好创意,或发现隐患和问题。当今不少优秀企业都鼓励适度的争论,一些企业家也积极欢迎他人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

“口和无诤”要求对于僧团的和合共处有着独特的重要意义,因为僧人们彼此间的交往离不开语言沟通,“六和”中的其他“五和”往往需要以“口和”为中介来实现,身口意一致的修行要求也离不开保持语业清净;而且,从另一方面看,僧人之间都有着出身家庭、经历、个性、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若彼此交往时不注意管住嘴巴,以至口无遮拦、出言不逊,就可能引起误会和争执,令人情绪亢奋甚至失控,引起肢体冲突甚至打群架,从而严重破坏僧人的清净修行,构成导致僧团分裂的直接因素。如此情况在当今社会团体中也都可能发生,因此,“口和无诤”不仅对于僧团意义重大,对于当今的企业团队以及各种社会组织来说,同样可作为人际交往原则。

现实中,发生口角、争吵不休,往往是导致职场中人际间出现矛盾冲突乃至冲突升级、酿成祸事的导火索,如古人所说“祸从口出”。现实中因出言不逊而致祸之事,时有发生,闻之无不令人叹息。如最近发生的武昌火车站砍头案件,就起因于对一碗面多加一块钱而发生的口角。老板说话的用词、语调都带着强烈的戾气,缺乏和气生财、尊重客户的态度;而胡某更是戾气十足、丝毫不肯吃亏的主儿,缺乏忍让无嗔的修养,最终为他人的戾气引起了其内心中有他无我、有我无他的魔性的爆发,一瞬间突破底线而失去了人性。这一惨案以生命的代价告诉我们:说话不可不慎,待人不可不敬;恶口该戒得戒,有气该忍得忍。

戒除四种口恶业,力行四种口善业

要做到口和无诤,还须注意戒除四种口恶业,即: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在佛家归纳的人类身口意十种大恶业中,口恶业即占了四种(其他六种是杀、盗、淫、贪、嗔、痴),可见口业的严重性。佛教大德净空法师说过:“人与人相处,最容易造的就是口业。”特别是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谣言、诽谤、咒骂等口恶业随处可见,可说是泛滥成灾、害人匪浅,这更使得人们口业易造、口德难修。对团队建设来说,四种口恶业可谓是引发人际冲突、障碍团队和谐的罪魁祸首,是“口和无诤”原则的对立面,因而企业应当注意认清,励力破除,同时要积极倡导员工行持如下四种口善业:

不妄语。所谓妄语,就是指说假话、谎话、空话、大话等。现实生活中一切以蒙蔽或歪曲事实、欺骗他人为目的而使用的话语、文字都是妄语。像现实社会中一些企业的坑蒙拐骗、虚假广告、合同诈骗,一些地方部门的数据造假、谎报虚报,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都属于妄语。近年来我国社会各行业出现了严重失信现象,在语言形式上的直接表现就是妄语,尤其是网络妄语因难受查处更是到处泛滥,如各种谣言、恶意毁谤、诈骗广告、虚假报道等,可谓花样百出、遍地泛滥,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

对于企业团队来说,妄语是导致团队上下不和、出现误会冲突、失去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领导干部打妄语,如上骗下瞒、说话不算、不守承诺、遇事推诿、敷衍了事、好打官腔等,危害更大。古人云:虚言折尽平生福。正如假花开不出真果实一样,妄语者的最终结局只能是害人害己,在危害团队的同时也葬送了个人的幸福。力戒妄语,诚以待人,才是实现团队和谐、利人利己的正路。

不恶口。所谓恶口,是指对他人用粗野、毒辣、肮脏、下流、带脾气的语言进行辱骂、诽谤、嘲笑、讥讽等,或揭人隐私、曝人短处,使人的自尊心、感情和人格受到伤害。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恶口能伤及人的内心和自尊,因而引起的仇恨极难化解,甚至会“纠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招来的报复打击甚至可能伴人一生一世。佛教认为恶口的因果报应非常严重,甚至会将罪报带到来生,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到地藏菩萨教化众生时“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即指出了恶口骂人者的果报会落到自己的亲属身上,亲属将遭人恶骂争斗;而无中生有诽谤他人者,则将遭到生来无舌而成哑巴,或嘴上生疮长久难愈的报应。现实中有人骂人时连带其父母一块儿骂,甚至辱人祖宗十八代,此是大恶口,所受报应将更为惨烈。至于有人在网络上对他人恶意辱骂、曝人隐私,其将遭受的报应也将像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样广大。

对于企业团队来说,恶口可说是引起人际冲突、破坏团结、扰乱秩序的致命因素,因而应大力戒除,并重视倡导文明用语。比如有的领导不喜表扬人,只好批评人,指责人时常发脾气、语气极重,即便不带脏字,也近似于恶口,即便说得有理,也令人难接受。还有的员工,口头禅上常带“妈”字等脏话,不骂人不张口,遇到麻烦就脏话连篇、怨天尤人,如此恶习令人难以相处,也应戒除。此外,面对他人辱骂时,当有弥勒佛大肚能容的宽忍精神,不与他人计较,这也属于“无诤”。

不两舌。所谓两舌,也就是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如在张三面前说李四的不是,在李四面前说张三的坏话。对企业团队来说,两舌的危害极大:它会挑动两边不和,令组织分裂,引起派系斗争,破坏团队的和谐;它还会扰乱人们的是非之见,败坏人的德性,导致人格分裂,令人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因此,企业团队应坚决揭露和抵制两舌现象,倡导光明磊落、言行一致的精神。

不绮语。所谓绮语,即指通常所说的花言巧语,包括情诗艳词、明星八卦、评古论今、家长里短、笑话段子等各种无实义、无利益的闲话。可以说,绮语遍布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网络上。如在一个学者微信群里,群友们针对一个话题吵了起来,群主立马出来制止说:“请大家立即停止撕×,保持群内和谐。”如此不堪的脏话,竟出自一个学者之口,且不论其学术造诣有多高,最起码也要以身作则,不能口出脏话,但还有人辩解说:这不叫脏话,而是网络词汇。如此诡辩,好像骂人的网络词汇就不是脏话了。其实,当今不少流行的所谓网络词汇,都是些有所“创意”或巧妙包装的低俗脏话,包括谐音脏话,这不仅仅是汉语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悲哀!

对企业团队建设来说,绮语也有自己的大市场,危害相当大,例如,在职场上班时一些员工空闲时常好说绮语,谈一些新闻八卦、生活琐事之类的绮语,尤其是女员工,有时领导不在就会聊起孩子如何如何、东家长西家短……一般青年员工,喜欢休息时拿起手机,或是微信聊天,或是津津有味地看起各种笑话段子、花边新闻、网络小说等。如此在职场说、读绮语对员工危害甚大,它会分散人的心神,扰乱人的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而且還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游手好闲、玩物丧志,因而严重妨碍了员工自觉地向着企业的愿景目标去奋斗,对于团队增强实力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企业树立和贯彻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说,绮语显然是与之相悖的,因而企业应要求全体员工在职场工作时坚决戒除绮语,将精力集中到如何圆满高效地完成个人工作目标的问题上,如此才能帮助员工真正提升自我实力,促进团队的和谐发展。 责编/齐向宇

猜你喜欢

脏话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脏话怪兽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不说脏话
网络脏话的缘起 辨析与救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