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吃对”
2017-05-10
如果被那些营养低、热量高的东西占据了胃,他们就失去了吸收更多营养的机会,甚至可能影响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衡量一种食物是否优质,通常有3个指标:1.营养;2.热量;3.钠含量。而美国2015~2020膳食指南明确指出:在同等营养的前提下,热量和钠含量越低,“营养密度”(nutrient density)就越高。
宝宝和成年人相比,胃的容量很小,如果被那些营养低、热量高的东西占据了胃,就失去了吸收更多营养的机会,甚至可能影响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因此,吃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那些营养密度很高的食物,又被称为成长型食物(grow foods),即使吃很少的量,也能帮助孩子获得大量生长所需的营养。
敲黑板
哪些食物属于成长型食物?
美国育儿专家西尔斯爷爷在他的喂养指南里,提供了一些成长型食物的例子:三文鱼、牛油果、鸡蛋、豆类/豆腐、希腊酸奶/奶酪、燕麦、西兰花、红薯、小扁豆、菠菜、蓝莓……有没有发现以上这些食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宝宝吃了它们,不需摄入很多热量,就能产生饱腹感,同时提供充足的营养。
除了選对食物,爸爸妈妈们还要注意在烹饪的时候,遵循以下3个原则,避免营养流失——
尽量吃完整的食物
完整的食物,营养保留更全面。美国有一家很有名的有机食品超市叫做Wholefoods Market,卖的食物大部分是有机或者天然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叫做“全食超市”,其实就来自于“吃完整食物”的理念。
那么,什么叫完整食物呢?举个例子:番茄是完整的食物,加盐加糖的番茄酱则是加工后的产品;同样,相比胡萝卜泥,煮熟的胡萝卜块更完整。
宝宝添加辅食一段时间后,已经具备咀嚼能力;凡是好消化的食物,应尽量给他吃完整的。
精米白面不如粗粮
和白面包相比,全麦面包的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都更高,这是因为全麦面包中保留了小麦胚芽和麦麸,而白面包在加工的过程中流失了不少营养。
父母可以在孩子的食谱中多添加五谷杂粮,并且逐渐引入糙米;全麦面包、全麦意大利面、燕麦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避免过度烹饪和调味
现在大部分家长都知道,一岁前的辅食不应有任何调味品,小宝宝的肾功能还没发育完全;尤其不要加盐,会给身体增加负担。
一岁以后呢?很多家庭烹饪时就不那么科学了。
民间有一些所谓的养生宝宝食谱,其实本身营养价值不高。比如:
用骨汤给孩子“补钙”。(×)
其实骨汤里的钙含量并不高,营养被水分稀释了不少;而老火炖好几个小时的骨汤,还有脂肪和嘌呤过高的风险。
给宝宝熬粥,再加点煮烂的青菜叶“补充维生素”。(×)
无论白米还是菜叶,经过久煮,含量本就不高的维生素已经损失得差不多了。而且汤粥类的食物水分多,饱腹感很强,宝宝吃下去后很难再吃其他食物。还不如多用粗粮作为主食,搭配前文提到的“成长型食物”,让宝宝摄入更多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