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研究述评

2017-05-10童云波

浙江体育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专业化学报体育教师

童云波,林 楠

(1.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 杭州 310023;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我国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研究述评

童云波1,林 楠2

(1.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 杭州 310023;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体育教师专业化进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也是必然趋势。研究试图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视角,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近15年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把握其研究成果与动向,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新课标

1 研究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明确教师专业标准凸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世界许多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我国199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法律上第一次确认教师的专业地位。201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一步对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规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体育教师专业化进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也是必然趋势。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实施以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的探讨成为热点课题,但这些研究成果多而且杂,同时对于目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有什么样的贡献与启示等,缺乏有效、清晰的整理。本研究试图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视角,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近15年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把握其研究成果与动向,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通过中国知网,将时间设定为2000年至2014年,以体育教师为主题进行第1次检索,再以能力、素质分别进行第2次检索,通过篇名、摘要或全文的阅读,筛选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能力构成的相关期刊论文,进行整理和评估。根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设定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3个维度,对选定的研究论文进行分类。同时,对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进行划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细文概览

表1 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记述分类

续表1

注:近15年我国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相关论文中整理提取

3.2 分析

首先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自2001年新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关于体育教师素质能力构成的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并行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体育教师素质能力构成的理论性研究主要是根据文献资料、个人经验等确定的素质能力要素主观地进行分析,研究成果较多地体现在《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维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贡献有限。相比而言,体育教师素质能力构成的实证性研究在《专业标准》所设定的3个维度上均有较丰富的成果体现,比如杨烨等(2009)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构建,马海涛(2012)基本技术技能指标体系的构建等,较好地反映出《专业标准》设定的指标,对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素质能力构成的实证性研究存在方法单一的问题,即大多采用针对教师、学生或者学校行政领导关于体育教师素质能力构成的问卷调查。

其次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体育教师素质能力构成的研究已逐渐开始从素质能力的某一具体角度切入,关注体育教师专业化促进、发展。柴娇等(2011)从学科教学知识(PCK)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视角,提出体育教师教育过程中学科教学知识的内容初步构建;周珂等(2012)研究通过构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模型,得出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一个由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能力认同、持续认同和投入认同5个因子构成的多维度结构,对促进体育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的途径、方法提供理论参考;卢三妹等(2012)研究初步建立我国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包括关爱与沟通、专业素质、个人特质、专业提升、职业偏好5大体育教师胜任特征群,能够很好地从体育教师中甄别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提供依据。

4 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师素质能力构成的研究成果数量虽多,但研究方法单一,对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贡献有限。今后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研究的方法应关注通过量和质相结合的实证性研究。另外,体育教师素质能力构成的研究内容开始指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从多视角、深入研究某一具体素质能力的构成要素。今后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研究内容应结合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1] 孙璞.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2(2):27-31.

[2] 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与教师素质的提升[J].体育学刊,2004,11(1):138-141.

[3] 唐宏贵,黄靖,周细琴,等.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结构与社会评价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2):16-19.

[4] 赵华恩,陈庆合,李曙刚,等.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及培养模式[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115-120.

[5] 汤利军,张建滨,季浏.学校体育现代化与体育教师素质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6):81-83.

[6] 孟文砚.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1(11):8-11.

[7] 柴娇,郑风佳,李林鹏,等.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3):363-366.

[8] 许建生.体育教师素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0):101-104.

[9] 左新荣,黄文仁.体育教师角色期望与角色融合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1):45-48.

[10] 樊临虎.21世纪体育教师基本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0(6):98-101.

[11] 王维群,钱铭佳,廖玉光,等.未来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J].体育学刊,2001,8(3):93-96.

[12] 王颖.21世纪初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5(1):121-124.

[13] 杨铁黎,赵立,马凌,等.对北京市21世纪前10年体育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和数量需求的调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2):1-4.

[14] 展更豪,王庆伟.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及其对首都体育学院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74-46.

[15] 施小菊.运用反思性教学提高体育实习教师专业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238-240.

[16] 傅建霞.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态度与职业行为相关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20):69-71.

[17] 杨烨,张晓玲.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5):87-90.

[18] 马海涛.体育教师基本技术技能标准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5):1-8.

[19] 周珂,王崇喜,周艳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编制研究——以中学体育教师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3):93-98.

[20] 卢三妹,朱石燕.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J].体育学刊,2012,19(2):83-88.

Research on PE Teachers’ Skill in China

TONG Yun-bo1,LIN Nan2
(1.Hangzhou Foreign Lauguage School, Hangzhou 310023, China;2.PE Department, Educational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s. The research and making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he research is to sort up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bility in recent 15 years since the refor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proof for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2017-03-01

童云波(1980-),男,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1004-3624(2017)03-0090-04

G807.3;G807.2

A

猜你喜欢

专业化学报体育教师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致敬学报40年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深空探测学报》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