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军ADR监测中心2011 – 2016年273例风险病例报告分析

2017-05-10郭代红赵博宇田小燕赵粟裕赵鹏芝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7年2期
关键词:监测中心过敏性药品

赵 靓,郭代红,陈 超,赵博宇,田小燕,赵粟裕,赵鹏芝

(11.解放军总医院全军ADR监测中心,北京 100853;2.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重庆 401331)

全军ADR监测中心2011 – 2016年273例风险病例报告分析

赵 靓1,郭代红1,陈 超1,赵博宇2,田小燕2,赵粟裕1,赵鹏芝

(11.解放军总医院全军ADR监测中心,北京 100853;2.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重庆 401331)

目的:系统总结解放军ADR监测中心风险信号筛选、反馈、利用工作,分析风险病例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 – 2016年期间发布的60期《严重ADR报告月度分析简报》273例风险病例相关特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3例病例中,新发严重ADR 186例,集中趋势41例,加关注35例,死亡11例;男女比例为1.44 : 1,平均年龄(52.98 ± 18.10)岁,构成比最大的年龄群为60 ~ 74岁;静脉给药为主要给药途径(65.20%),ADR多发生于用药后1 d以内(61.17%),涉及可疑药品以中药或中成药与抗感染药物构成比最高(21.25%,12.82%),所有风险病例以免疫疾病及感染、肝胆疾病构成比最高(28.29%,12.83%);不合理用药19例(6.96%)。结论:实施月度简报制度是筛选风险警示信息的有效手段,能够提供值得进一步验证的风险信号;新发严重病例为风险信号主要来源,临床用药时应重点关注;临床应提高ADR警戒意识,注意规避不合理用药导致的风险。

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合理用药

“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推广应用10年来,解放军ADR监测中心(简称全军中心)数据库中,来自159个网点医院的ADR报表数、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1-3],全程电子化报告率95.65%。在此基础上针对每月收到的近2000例报表进行核实评价,并开展深层次风险信号挖掘,已成为常规定期工作。2011年11月全军中心开始发布《严重ADR报告月度分析简报》(简称月度简报),从每月报告中筛选有临床警示意义的风险信号,结合文献阅读深度分析后,撰写简报并发往各网点单位。该举措实施至今已5周年60期,风险病例报告273例。笔者对相关数据进行阶段性的系统梳理、归纳、统计,以总结经验、分析成效,更好的做好ADR风险信号挖掘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全军中心发布的月度简报60期、273例典型病例相关数据,包括风险类别,患者年龄、性别、相关用药情况,ADR潜伏时间、表现分类等。按风险类别将警示信息分为死亡病例、新发严重、集中趋势(同一月度、同一厂家、同一药品导致的相同ADR累计超过2例)、加关注(重点监测品种、高风险品种、新药等引起的较有意义的严重ADR)4类。参照第17版《新编药物学》[4]对可疑药品进行分类。根据2015版《WHO-ART术语集》进行ADR表现分类。

1.2 处理方法

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描述采用频数(构成比)表示。统计过程中,同一例ADR报告可包含属于不同分类的数个临床症状,因此合计例次会多于ADR报告例数。

2 结果

2.1 风险类别分布

按风险类别统计,273例中新发严重病例最多(186例,68.13%);集中趋势41例,加关注35例,死亡病例11例。11例死亡病例中,3例为抗肿瘤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或肝脏毒性,3例为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3例为抗感染药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或重症药疹,中药引起的肝衰竭1例、溶栓药引起的脑出血1例。

2.2 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

273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112例,男性患者161例,男女比例1.44 : 1;年龄最小1岁,最大91岁,平均(52.98 ± 18.10)岁,构成比最大人群为60 ~ 74岁患者(见表1)。

2.3 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分布

273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剂型以注射剂最多(68.86%),其次是口服制剂(30.40%),其他剂型仅占0.74%。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65.20%),其次是口服(30.04%),其他给药方式占4.76%。

2.4 可疑药品分布

273例ADR报告涉及可疑药品分类及风险类别分布见表2。结果显示,中药或中成药构成比最高(21.25%),其次为抗感染药物(12.82%)。除主要作用于泌尿和生殖系统的药物外,其他种类药物风险类别分布均以新发严重为主,其中中药与中成药相关新发严重ADR最多(51例次)。

2.5 ADR表现分类情况

对ADR表现分类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免疫疾病及感染占28.29%,其次为肝胆疾病(12.83%),其中构成比最高的分别为过敏性休克(72例次)、肝功能异常(26例次)。进一步分析显示,91.67%的过敏性休克发生于用药后30 min内,91.67%为静脉给药;76.92%的肝功能异常为口服给药,80.77%发生于用药后7 d ~ 3个月。除内分泌疾病外,均以新发严重ADR为主。

3 讨论

3.1 实施月度简报制有助于深化风险信号挖掘、强化信息反馈效果

近年来全军中心持续深化数据信号挖掘,增加向各网点单位的信息反馈形式,并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风险警示信号提取、分析、反馈工作模式。月度简报自2011年11月至今已经发布5周年60期,均是从当月报告中筛选有警示意义的风险信号,结合文献阅读深度分析后撰写并发往各网点单位。自2012年4月起,基于月度简报进行风险信号二次筛选,并每季度提交国家ADR监测中心进行信号讨论交流。对列入重点分析的品种,接受国家ADR监测中心项目委托做进一步安全性评价。实施月度简报制度这一举措,在常规ADR信息反馈基础上增加了深层次的典型病例分析,及时提供了更深度的临床用药风险参考,是对相关网点单位上报ADR报告质量的肯定和激励,也提供了ADR监测中值得进一步验证的风险信号[5],也提升了军队ADR监测人员的工作技能。

3.2 风险类别情况分析

3.2.1 新发严重 273例风险信号主要为新发严重病例(186例),分析其原因是目前部分药品说明书过于简单,ADR相关内容有待完善。为此,我们每季度做进一步筛选,以季度报告形式提交国家ADR监测中心高风险新发严重警示信息,提出说明书修改建议,以期促进生产企业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并完善说明书内容。

3.2.2 集中趋势 该类风险病例旨在临床发生批号集中病例时重点考虑药物质量安全,但深度分析显示,273例病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19例,40例集中趋势中分布最多,占10例,剂型以注射剂为主。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6],而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易致严重后果,所以用药是否合理规范在ADR关联性评价中也应引起重视。

表2 可疑药品种类及风险类别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suspicious drug category and risk type

表3 ADR表现分类及风险类别分布Tab 3 Distribution of ADR manifestation and risk type

3.2.3 死亡病例、加关注 这两类均为监测工作中的重点。35例加关注均从重点监测品种、高风险品种、新药等引起的较有意义的严重ADR展开,深入分析致病机理、归纳总结高危因素,为临床规避用药风险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11例死亡病例中抗肿瘤药、诊断用药、抗感染药物最多,其中抗肿瘤药严重ADR发生率高且用药人群均为重症患者,基础状态差,一旦出现ADR往往病情进展迅速,救治不及时或可导致死亡[7];3例诊断用药致死亡病例均为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导致过敏性休克,该类ADR在临床较为常见[8];3例抗感染药物所致死亡病例均为过敏性休克或重症药疹所致,与文献报道的过敏性休克与重症药疹为最多见抗感染药致危及生命的ADR结果相一致[9]。

3.3 用药特征分析

发生人群中男性患者明显较多,或与军队医疗机构男性患者占比较高有关。60 ~ 74岁及45 ~ 59岁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0.77%及28.21%,符合中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药物代谢缓慢、耐受性差[10],为发生ADR的高危人群。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构成比最高,因其直接入血,受pH值、渗透压、微粒及内毒素含量等因素影响,导致安全风险较大[2,11]。因此临床用药应注意综合考虑,对高危患者加强用药监护,尽可能减少静脉给药,以降低用药风险。

3.4 涉及药品与累及系统/器官

涉及可疑药品中药或中成药远多于其他药物,且以新发严重病例数量最多(51例),中老年患者用中药或中成药的人群较大,但这类药物说明书不完善者较多,导致病人ADR警惕意识不足;其次是抗感染药物,其在临床应用范围广,使用率高。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中,免疫疾病及感染与肝胆疾病最为常见,其中以过敏性休克、肝功能损害最多。与文献[12]报道结果类似,过敏性休克多发生于用药后30 min内,以静脉给药为主;肝功能损害多发于用药后7 d ~ 3个月,口服给药最为常见[13]。对高风险品种的重点事件,临床应针对其特征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以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综上,解放军ADR监测中心实施月度简报制度5年来,不仅深化了ADR监测信息的利用、反馈效率,帮助各网点单位促进安全合理用药,还通过定期向国家ADR监测中心提供高风险新发严重警示信息,以促进生产企业完善说明书,对药品风险防范的各环节均起到了积极作用;273例ADR报告提供了ADR监测中值得进一步验证的风险信号;临床用药应提高ADR警戒意识,注意规避不合理用药导致的风险。

[1] 陈超,郭代红,刘皈阳,等.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网络填报管理系统的研发[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4):20-22,38.

[2] 郭代红,陈超,马亮,等.2009 – 2013年军队医院67 8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5):300-304.

[3] 郭代红.自动监测临床用药,智能评估预警风险[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13(5):300-301.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4-917.

[5] 郭代红.临床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风险防范[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1):1-4.

[6] 赵建彬,招艳,杨潜,等.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中的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6):1378-1379.

[7] 刘琳琳,孙言才,姜玲,等.661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5):229-232.

[8] 江甲子,刘志.急诊患者常用碘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155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7):172-173.

[9] 梁雁,李晓玫.我院114例抗感染药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34):3232-3235.

[10] Steele AC, Meechan JG. Pharmacology and the elderly[J]. Dent Update, 2010, 37(10): 666-670.

[11] 王啸宇,郭代红,徐元杰,等.70 672例静脉给药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6,25(4):233-238.

[12] 刘峰,刘锐锋.191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0):2854-2856.

[13] 朱朝敏,刘作义.药物与肝损害[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7):385-387.

The analysis of 273 cases of risk case reports by ADR monitoring center during 2011 – 2016

ZHAO Liang1, GUO Dai-hong1, CHEN Chao1, ZHAO Bo-yu2, TIAN Xiao-yan2, ZHAO Su-yu1, ZHAO Peng-zhi1
(1. PLA ADR Monitoring Center, Beijing 100853,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y,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screening, feedback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isk signals of the PLA ADR monitoring center, an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ules and relevant factors of case report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60 monthly serious ADR monthly reports published from 2011 to 2016.Results:Among the 273 risk cases, 186 were new cases, 41 were concentrated, 35 were concerned and 11 were dead.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44 : 1, the average age was (52.98 ± 18.10) years, the age group with the highest proportion was 60 – 74 years ol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was the main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65.20%), 61.17% cases occurred within 1 day after treatment, most of the suspected drug w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anti-infective drugs (21.25%, 12.82%, respectively). Among all the risk case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28.29%, 12.83% respectively) was immune diseases and infection, and 19 cases (6.96%) were irrational uses of drugs.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nthly bulletin system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screen the risk warning information. The new cases should be the main source of the risk signals, and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s.

Adverse drug reaction; Risk signal; Rational drug use

R969.3

A

1672 – 8157(2017)02 – 0102 – 05

2017-01-04

2017-02-17)

2014全军后勤科研重点项目(BWS14R039)

郭代红,女,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与药物警戒。E-mail:guodh301@163.com

赵靓,女,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zhaoliang032@126.com

猜你喜欢

监测中心过敏性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开年第一会,11省区打响“当头炮”
水果药品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
砥砺奋进的五年
十二轮中央巡视首度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