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教育模式在小学篮球社团中的实践研究

2017-05-10

运动精品 2017年8期
关键词:篮球比赛运动

顾 瑜

(嘉善杜鹃小学,浙江 嘉兴 314100)

2016年9月,教育部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构成。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单纯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体差异,这与核心素养的要求相悖。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将“教篮球”变为“教人打篮球”,真正体现篮球的育人价值,这是我们每一个一线体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华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汪晓赞教授《美国体育改革与教学实践—运动教育模型(Sport Education Model)》的专题讲座,我们可以发现“运动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并能使学生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我们小学篮球教学大多都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该模式以“灌输”为主,以教师为主导,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消耗在枯燥、单一的动作练习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生的兴趣,最终使学生变成了只会打篮球而不懂篮球的人。而运动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学习与伙伴学习为主,以比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末,为学生创造大量的体验机会。该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全方位的比赛者而受到教育,而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习得者,使每个学生在赛季完成时都能成为一个了解体育运动的“运动专家”。结合运动教育模式本身的特点和课堂实践,我觉得在小学篮球社团活动中,可以尝试采用运动教育模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团的综合实力。

1 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

运动教育模式是通过模拟一个比赛赛季而进行教学、教育的模式。它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和角色扮演进而开展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无论身体素质如何都能有效、有兴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协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如图 1。

图 1 篮球运动教育模式的特征

2 我校篮球社团课教学现状

2.1 忽视学生主体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在学习一个技术时,教师先进行讲解示范,学生被动地听、记、学,丝毫没有考虑到学生真正的需求和感受。在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削弱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2.2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我校四五年级男生的篮球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5左右的男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篮球;有2/5的学生在家长或者同伴帮助下学习了一定的篮球基本功;有1/5的男生在课余时间参加过校外的篮球基础班培训,具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其中个别学生技术比较娴熟。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一把抓”不论基础如何,都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这往往导致篮球技战术水平较低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虽然对篮球课的兴趣很高,但是对课堂上持久性的技战术训练和枯燥的身体练习不感兴趣,在比赛中也表现出不自信的状态。

2.3 忽视团结协作精神

篮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项集体项目,需要团队合作和集体配合才能完成比赛。个人技术再强,也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比赛。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缺少必要的团队意识培养,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个人技术,缺少模拟比赛的场景,导致学生的配合意识不强,学生在比赛中都急于表现自己,无法很好的观察场上情况和队友位置,团队协作能力较弱。

2.4 忽视体育文化内涵

传统的篮球课堂单纯注重篮球技术、技能的传授,对篮球比赛的欣赏能力、解读能力、比赛赋予的意义很少涉及到,最终学生只会变成会打篮球,而根本不懂篮球的人,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和锻炼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篮球真正的文化内涵,没有发挥篮球真正的育人价值。

3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策略

3.1 运动教育模式的具体目标

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体育核心素养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运动参与者,其具体目标如图2。

图2 运动教育模式的目标

3.2 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

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练习期)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练习;第二阶段(季前赛)为技战术结合的实践练习;第三阶段(正式比赛)为循环赛和淘汰赛;第四阶段(季后赛)为冠军赛和庆祝活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图3

图3 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

3.2.1 掌握篮球基本技术,为终身篮球打下基础

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竞技性、趣味性等特点,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快乐,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运动教育模式在实施前期要求学生有非常扎实的篮球技术,对篮球知识,包括篮球规则、篮球裁判法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所以在第一阶段练习期教师首先要对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和篮球运动的起源做一些必要的介绍,建立基本的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分组和角色分配。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以篮球基本功为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巩固技术,规范学生动作,形成动力定型,基本功的练习要贯穿在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如表1

表1 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

3.2.2 技战术融合下的实践练习,培养篮球素养

第二阶段的练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篮球基本技术之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战术教学,让学生把之前学到的单个技术动作串联起来,进行基本的战术配合练习,让学生体会技术在实战中的真正价值。在本阶段的学习中还要结合实际比赛和观看视频对学生进行篮球裁判知识、篮球基本规则、篮球传统礼仪的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篮球知识,懂得篮球文化,感受篮球运动的内涵。如表2

表2 第二阶段的练习内容

3.2.3 模拟篮球比赛,体验角色,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运动教育模式是根据学生自我兴趣进行分组分工,同组内学生的角色和具体任务都不同,通过模拟比赛使学生明确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比赛、活动中的协调、合作、互补使学生逐步建立团队意识,明确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如表3

表3 第三阶段的学习内容

3.2.4 最终决赛和赛事庆典,体现团队归属感

在赛季的后期阶段,应举办总冠军赛和赛事庆典活动,将整个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作为一个参与者真正参与到比赛氛围中。在庆祝的气氛中,学生作为团体中的一员,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爆棚,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体育文化和背后所蕴含的特殊意义。还可以设置具体的奖项,如“最佳团队表现”“最佳进步球队”等,将决赛办成庆典般的节日,使运动教育富有欢乐性,让学生更乐于参加。如表4

表4 第四阶段的学习内容

3.2.5 合理评价,体现情感价值

传统教学中的评价只专注于学生在课堂中动作技术的学习和表现,往往忽视了一些天生体质较弱和没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评价则是多元化的评价。学生在团队活动中一切表现都会得到相应的评价,比如:我的运动能力较差,但是我的组织能力很好,在团队中我能很好的团结同学们,这样表现也能得到优秀的教学评价。除教师的评价以外,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也给学生在课堂上带来一定的信心,从而带动这些学生对篮球兴趣,使他们能主动的融入到教学中去。

4 “运动教育”模式运用后的实际意义

4.1 明确角色职责,体现个人价值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在运动教育模式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在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角色后,在课堂中有了明确的定位和职责,课堂变得和他们息息相关,不在只是老师的任务了,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变的更加积极、更加认真。同时一个团队是否优秀,取决于团队中每个队员的个人能力和相互间的配合、协作与默契,团队中即使运动能力不出众,但是只要有一方面的才能就会得到团队的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4.2 建立团队意识

在篮球社团中应用运动教育模式后,学生逐渐融入到了整个团队中,不在向以往那样比较散漫,“各自为政”。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加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多了,也开始明白“一根易断,一捆难折”的道理。为今后踏入社会后迅速融入社会打下了较好基础。

4.3 培养具有篮球素养的学生

通过模式的应用,能给我们培养具有一定核心素养的学生。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技术动作的教授,忽视了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以篮球为例,它成为大众喜欢接受的原因包含了动作技术、战术、队员配比、比赛组织、比赛宣传等各方面的因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会初步涉及到这个技术动作如何做,并不去解释或教授这个技术动作动作原理和什么情况下去做,使学生只学会“徒有其表”的动作,而不懂得如何实际去运用,所以也很难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喜欢上篮球,懂篮球。而通过模式的应用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接触到关于篮球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篮球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的懂得篮球,进而成为一名具有篮球素养的人。

[1]高航,吴铁桥.试论运动教育模式的历史渊源[J].首都体育学院,2005(1).

[2]刘海元.美国体育课程模式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

[3]陈雁飞.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5(3).

[4]于国辉,王立新,蒋晓培.高校体育专业选项课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分析[J].体育学刊,2010(12).

[5]毛浩波.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5).

[6]杨慈洲,代浩然,高峨.运动教育在高校公体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2).

[7]刘林星,杨军.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篮球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2011(8).

[8]高航,高嗦.运动教育模式实施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2).

[9]王焕波.“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公体篮球课中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4).

[10]李娟.对体育教学中合作教学模式的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2(16).

[11]赵斌.运动教育模式课堂教学设计探析—— 以高二男生篮球传切配合课堂教为分析案例[J].体育教学,2008(4) .

猜你喜欢

篮球比赛运动
发芽比赛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选美比赛
不正经运动范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