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测度与梯度差异研究
——基于全国29个省市的数据分析
2017-05-09韩然然
韩然然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测度与梯度差异研究
——基于全国29个省市的数据分析
韩然然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目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因此系统分析全国29个省市现阶段的小康水平对于下阶段的战略规划具有导向意义.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小康社会的评价体系,将各项指标划分为“经济类”“社会类”“文化类”“生态类”四类因子.借助评价体系对全国29个省市的小康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高层次、中等层次和较低层次小康水平,并针对各个分组的特征提出政策建议.
小康水平;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适度倾斜
1 小康水平
从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召,小康社会自十六大以来,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涵盖范围方面,小康所涉及从“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到“经济、民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再到“经济、民主、文化、人民生活、资源环境”逐渐向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靠近.从具体发展目标来看,从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到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再到2012年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目标逐渐提升,同时对居民生活的满意度投入共多的关注.然而目前小康水平缺少系统的评判指标,最为重要的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等状况的差异造成小康水平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因此接下来的小康发展应当分区域抓重点.因此笔者借助SPSS软件对2016年全国29个省市的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不同梯度的城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小康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
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与内涵是可以量化与测定的,测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因此,正确选择小康社会的指标与目标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选取“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城镇恩格尔系数”、“农村恩格尔系数”、“互联网普及率”、“高校录取率”、“单位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森林覆盖面积”、“每人道路面积”、“人均绿地面积”13个便于获得的数据变量作为小康水平测度的各个指标.
由于这13项单指标繁多杂乱,笔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以便构建完整且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因子分析的思想是将原始的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变换成对角矩阵,然后到多个变量的系统维度,通过原始变量线性组合,形成一个可以包含大部分的原始变量信息的新的变量.
Z1Z2…Zp是主因子,用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来衡量主因子的重要程度.通过对因子贡献度的结果的分析,只有前四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总特征值的98.01%,因此提取前四个因子作为主因子.通过因子分析可以看出,每个因子只有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荷载较大,因此可根据分析结果分类,第一个因子与“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城镇恩格尔系数”“农村恩格尔系数”指标相关性最强,因此将对第一个因子解释为衡量“经济类”的因子.第二个因子与“城镇化率”“单位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等指标最为相关,因此对第二个因子可以解释为衡量“社会类”的因子.第三个因子与“互联网普及率”“高校录取率”指标相关度较高,因此将第三个因子解释为衡量“文化类”的因子.第四个因子与“森林覆盖面积”“人均绿地面积”指标相关度较高,因此将第四个因子解释为衡量“生态类”的因子.
将各个杂散的单指标变量整合归类,构成严谨的小康水平测度树形体系,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也是不断提高各省市小康水平的基础.
3 各省市聚类分析与空间差异
数据文件是各省市小康水平的部分衡量指标数据,在SPSS的变量视图中,建立“地区”变量,表示各个省市,建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每人道路面积”等12个变量,分别表示小康水平的各个指标,将相关数据输入到各个变量中.具体聚类结果见图1.
图1 分层聚类分析的冰柱图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看出,所有的距离被分为四类,即所有省市被分为四类.我们可以看出,各个省市所处的分组:分为4类时,第一组为山东、广东、江苏;第二组为上海、北京;第三组为浙江;第四组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如果再进行整合,分为3类时,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为第一分组;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第二分组;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为第三分组,经过聚类分析可以清楚地区分各省市的小康水平.
4 政策建议
由于城市之间具有各方面的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也各有不同,因此对提高小康水平决不能“大水漫灌”,而应当抓主要矛盾,在政策方面适度倾斜,上文的聚类分析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只有分梯度地制定发展战略才能实现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4.1 生态主导型
对于第一分组中的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将其定位为高水平小康.由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有序,目前与小康社会相悖的主要体现在生态方面,因此应当将维护生态平衡作为提高小康水平的重中之重.首先,开展广泛宣传,引导群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个人做起.其次,大力开发节能新能源,尤其对于北京市、上海市这种科技发展迅猛的城市,积极“开源”才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方式.另外,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地区应当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尤其是应当综合治理北京市沙尘暴、雾霾等现象,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仅如此,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生产用地占比过多,绿地公园用地占比过少,要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化,生活空间适度宜居,生态空间合理扩大.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构建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4.2 社会主导型
第二分组为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这三个省都是经济强省,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主要矛盾体现在人们生活方面,因此应当广泛提高社会满意度,加强公共服务.一方面,这些省都是教育大省,应当率先提倡教育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引导全国范围内素质教育的风潮,把培养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接班人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另外,保障居民生活,增加居民收入,保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区治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监管,维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3 经济主导型
对于第三分组中的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21个省市,多数位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发现,第三分组的省市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高.因此,应当以经济发展作为主要努力方向,尤其是加快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尽可能实现跨越性发展.首先,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同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增加产业聚集能力,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借助中西部开发的机遇,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当地特色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园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培育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最为重要的是,推进科技创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于慎澄,王萍.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J].济南大学学报,2005,15(5):74-78.
〔2〕肖宏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发展研究,2014(9):27-34.
〔3〕宋林飞.中国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其评估[J].南京社会科学,2010(1):6-14.
〔4〕许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指标分析[J].经济界,2012 (6):75-79.
〔5〕丁赛,刘小珉,龙远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与民族地区发展[J].民族研究,2014(4):25-35.
F126
A
1673-260X(2017)04-0098-02
2016-12-07
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创新项目(20161037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