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结合模式下的大学生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7-05-09黄燕赵友贵倪丽珺
黄燕 赵友贵 倪丽珺
摘 要:高校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的同时,应跨越阻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种屏障。针对目前高校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从学校、学生和社会寻求和剖析问题根源,并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列改善实习现状的措施。
关键词:产教结合;实习;现状分析
高校坚持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意在通过订单培养、专业共建、应用项目研发等多种形式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将单纯的项目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延伸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组织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然而,基于这种产教结合模式的实习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就从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岗位偏少,专业吻合度较低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推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然而专业与企业的结合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度,而且每个专业群所对应的行业数有限,知名企业更是少之又少。校企合作单位推荐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习,而且很大一部分的岗位跟学生的专业不相吻合。
(二)实习单位更换频繁,学生实习状态无法及时掌握
学生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实习,不能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和岗位,导致部分学生对实习单位不满意,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的事情时有发生,指导教师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无法及时进行专业技能、工作方法与沟通等方面的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习效果不佳,质量不高
许多大学生实习工作都无专业技术含量,一般都是在打杂,例如打印资料、整理文件,甚至是无事可做。由于大多数企业在录用实习生后未经过严格培训就上岗,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很多大学生难以应对。曾有媒体这样报道,大学生实习现状不容乐观,实习效果不显著,专业技能提升不大的问题逐渐显现,有待高校、政府和社会急需解决。
二、大学生实习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
1.实习实训导师严重缺乏,学生是“放羊”式管理。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实习的质量。经初步调研,大多数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实习的指导任务只能落在专业授课教师身上,他们既要完成学校常规的授课任务,还要分出精力和时间对分散在不同实习地点的学生进行指导和考核,工作任务重,内容琐碎,回报少。许多教师存在畏难情绪,宁愿在学校上课也不愿意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
2.管理力度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高校没有专管大学生实习实训的部门,相应的实践教学制度不健全,无匹配的考核机制,导致大学生实习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然而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合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协同参与管理的层面和力度不大。大部分学校的实习管理体制和监督反馈机制不健全,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模式的探索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和提炼。
(二)学生个人原因
1.大学生实习态度不端正。大多数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绝大多数学生藐视具体的实习岗位,只看重实习单位。一些学生认为实习就是为了以后能留在这个企业,在寻找实习机会过程中,好高骛远,目光锁定在世界五百强等知名企业。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实习生对要承担的工作掉三捡四,只要发现不能留在企业,便开始敷衍了事,不愿花心思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而是放弃实习去寻找其他就业机会。有的实习生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看重眼前利益,而不在乎专业是否对口、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是否有利。上述种种做法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印象不好,不再愿意接受实习生。
2.大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不能直接跟着会接轨。这需要大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充电,不断学习和接纳新知识,并在实习期间主动向前辈们请教学习。然而,有些大学生高于自信,好高骛远,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胜任实习工作,不肯主动学习,便造成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们好吃懒做、工作效果低下等不良评价。
(三)政府或企业原因
1.实习的法规法律尚不健全。重庆市暂无出台大学生实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伤保险制度,导致学生实习的权力和义务存在盲区。实习生是处于社会人和毕业生间的一类弱势群体,在企业实习岗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旦用人单位不与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实习生也无可奈何,实习生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2.实习待遇低,处于公司最底层。培训一名实习生需要在时间、精力方面投入大量成本,而实习生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付出将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只能分配实习生简单的工作,例如复印资料。所以,待遇就是公司最底层的。
3.实习生难以管理,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由于用人单位的实习计划可能与实习生所在高校的教学安排相冲突。如遇到学校大型活动或各类考试,实习生有时便不能按时上班,导致企业工作滞后。此外,个别企业怕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如实习生遭遇工伤的赔偿问题、公司机密泄密问题、实习生无组织无纪律等问题,这些均加大了对大学实习生管理的难度,阻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秩序。
三、如何改善大学生实习现状
(一)政府加强对大学生实习的扶持力度
政府首先应制定有关实习法律法规,并加大对实习的监管力度,严惩某些企业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或超时高压工作等行为,保障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其次是加大对大学生实习的投资力度,为大学生购买实习所需各类保险,确保实习生的人身安全。
(二)高校应建立智能化实践教学实时管理平台
高校应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性管理,搭建智能化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实时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习导师的教学复杂度和工作量,使实习实训工作的过程化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刘延翠.高职院校“实理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学院,2014.
[2]马建梅.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习实践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2).
[3]童三红,王伟.教师教育实习实践制度的困境与重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4(03).
作者简介:
黄燕(1986—),女,硕士,重庆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与实践教学(重庆巴南400056)。
基金项目:重庆市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新建本科院校分层次多元化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15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