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教育的再认识
2017-05-09李志辉
李志辉
中国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步伐,最为基层的小学教育者,也应该与时俱进,不停止的进行探索摸索和总结实践,以求得最佳、最与时代贴近的教育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但这些理念绝不能只停留在心里和口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应该把这些切切实实落实好,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不断实践、探究,总结,纠正。这就更多需要一线教师们不仅学以致用,还要带着研究性的眼光去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现根据经验谈谈我对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的一点感想。
一、注重时代性,注重实效
大家知道,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是为了求得生存本领和智慧,其宗旨与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证啊学历啊的,如果社会和作为学习者注重的是这些一纸空文性的东西,那么教育就真正成为了形式的东西了。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把这样的重视形式的心理和做法纠正过来。而重视给学生以切切实实的收获,学会生存、生活和工作、做事的本领的收获。特别是小学教育,因为是接触教育,关系到孩子在学习上的奠基和人生观学习观的形成。如果在小学教育中,不按照明确的正确的教育观进行,那么对学生的教育成长是绝对有很大的终身是影响的。这就关系到一个个的人、一个个的生命的良好发展与否的问题。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就要有这样的思想“高度”对生命负责、对教育负责的极其认真的思想。只有这样,才会让教育有可能走上科学化的有益的道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一个个的生命塑造好而不是相反的误人子弟。
二、发挥主动性,发展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如杜威所言:“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实现自己的角色转换,使自己从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投入者,从而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学生在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心灵的碰撞,实现情感的交融,在自主与互动中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师生的共同创造,共同发展。
三、寻求开放性,体现综合性
以前相当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处于一种封闭状态。一切教学活动围绕课本转,跟着教师走,场地多半是拘泥于狭小的教室,不敢越雷池一步。《新课程标准》打破了多年来束缚我们课堂教学的瓶颈,明确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树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实现教学观念的开放,采取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走出去(参观、调查、访问等),请进来(请英模作报告、请名人作介绍等)努力寻求一条与各学科间相连的通道,架起一座迈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课堂,让学生在与大自然、与社会、与家庭的接触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特别是面对当今如此开放的国际国内形势,这是不能不走的一步,并且要走好,走活,走准,不然,就会落后于别人,甚至落后于学生,还有可能走错、走歪,适得其反。
四、注重过程性,培养探究性
新型课堂应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发展和学习方法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方法,在过程中领悟、体验,在过程中提高、发展。“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恰恰体现出学生的发展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中间,学生经历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过程,不仅获取了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掌握了学习、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新型课堂中,我们要在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这同样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观念的“不到位”和其他比如把精力只放在学生的检测成绩、升学分数上去。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新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到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艺术殿堂。但是我么你也看到,由于高考还存在,由于笔试成绩还是目前最主要的、重要的升学依据,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使新课程标准深入人心却在实际教学中被遗弃的现象。所以,我觉得,不仅需要自上而下大刀阔斧改变当前这些升学、录用、选拔的制度和模式,我们一线教师们也很有必要“重温”好不容易冲破禁锢得来的新思想、心理念、新规则和制度。惟其如此,才能深入的激发教育的活力,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
五、教师自身要重视知识的更新,进行不断充电
当今世界,是個知识更新得越来越快的时代。举个例子,对于电子产品的开发研制和运用,时间周期越来越短,几乎就是人们刚刚适应了一种产品,另外更加先进的相关产品就产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就是要积极“跟上”,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意识教育和方法教育,让学生更适应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普及和影响。否则,如果进行穿旧鞋走老路,不仅让学生感觉与现实和生活脱节,更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就是要积极进行知识的随时和及时“再学习”。就是要把自己时时看成和学生一样在新知识面前是“空白”的观念,如果你以“我是大学生出身”“我是专业人士”这样盲目自信和自大的心理自居,那你自然就是迂腐的、落后的了。只有不断自我充电的人,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在知识更新飞速的新时代,唯如此,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前进。
总之,在新时代,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各方面的时时调整。但是有一点时不能违背的,就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的目的与功能,而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或许是需要及时作出或大或小的调整的,在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和再学习上,是极其至关重要的。这样的思想意识需要时时自我保持,从而利于自己的生活、利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