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行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价值观问题探究

2017-05-09李丽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城镇化

李丽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价值观的阶段性状况,剖析了其矛盾冲突特征,提出了通过利益调节、价值观引领机制建设等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代转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价值观

剖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引导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阶段性状况

价值观是人们对基本价值的看法或对价值问题的基本看法。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体现了其市民化中的生存发展状况,具有群体的阶段性特征: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融入城市社会的愿望,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均以城市为坐标,希望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务实性与现代性。但他们的城市融入面临着制度障碍、经济障碍和素质障碍。他们处于对城市文化的向往、对乡土文化的拒绝和对主流文化的怀疑等文化冲突中。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政治参与平台少,渠道窄,面临着政治参与意愿增强与实际参与空间不足的矛盾。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观念趋向多元,职业期望值不断提升,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更加明确。在中国目前的就业与产业结构背景下,他们面临着职业发展目标与社会需要的矛盾、职业发展期望值增强与自我实现能力有限的矛盾。他们的依法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但维权耐心和韧性不足。他们普遍认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其学习需求和层次偏向于学历型和实用型,希望通过知识技能培训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收益的不确定性,没有足够的动力将学习需求转化为实际行动。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主体意识在觉醒,但在他们进城务工脱离了乡村治理结构而还没有被纳入城市治理结构的境况下,其外在道德引导和约束弱化,缺乏对自身价值观的正确评判和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认知,产生了个体生活的价值真空和价值混乱。迷茫、彷徨、无助、向往等混合形成新生代农民工复杂的价值取向。

二、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一)价值观的矛盾多样性

1.价值认知与价值情感的矛盾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认知与其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密切相关,具有多元化特征。这种价值认知的多元化如得不到相应的情感支持会显得单薄和易变,而有些正确的价值认知也会在价值情感的支持和驱使下转化为错误的行为。如对人生目标的認知评价,新生代农民工有的趋向于功利性,迫切希望改变目前的生活现状,使经济地位有所提升;有的趋向于长期性,注重知识技能的提高,希望提高融入城市的程度。这些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价值取向的理性、可持续性等特征。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的边缘化、过渡性状况,他们对未来生活目标的认知并不能马上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有些新生代农民工会产生被排斥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会因失望而愤世嫉俗,甚至采取失范行为。如新生代农民工把外出打工视为增加经济收入、学习新知识技能及改变生活状态的一种途径。但目前社会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的岗位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体力劳动。这种现实与职业理想的差距使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对就业形势产生了悲观情绪。他们既不安于辛苦单调的岗位又不愿努力去提高职业技能,缺乏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勇气,表现出价值认知与价值情感的矛盾。

2.价值认知与价值行为倾向的矛盾

价值认知为价值行为倾向提供必要的支撑。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认知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行为倾向。但新生代农民工知行不一的情况相当普遍。他们在抽象层面上认识价值关系时,得到的是一种价值认知。但在具体情境中面对价值选择时,内心里新生的与固有的、积极的与保守的、正确的与错误的价值观错综复杂、相互交结,使其正确的价值认知未必能转化为正确的行为。如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具有强烈的道德主体意识,希望成为有社会公德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但在目前缺乏有效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引导机制的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只能以自己的理解来评价道德关系和道德现象,并实施各种行为,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的价值观开始淡化。同时,强流动性也使他们不易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时常实施各种不诚信行为。如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原本不喜欢甚至厌倦学习,他们一般在农村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意识到知识和能力是立身之本,是生存的重要条件。但在具体情境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支持与帮助,他们往往会把追求物质收入放在第一位而放弃继续学习培训。这些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选择具有困惑性和从众性,存在着价值认知与价值行为倾向的矛盾。

(二)价值观的潜在冲突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行为倾向方面的矛盾使其内心价值观念处于不一致、不协调状态,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存在追求理想与服从现实的冲突、精神诉求与现实观照的冲突、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冲突等。

1.追求理想与服从现实的冲突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初高中一毕业就出来打工,他们的社会理想、个人理想与现实相比有一定的超越性。当他们怀惴着梦想来到想象中的城市时,在与城市日益频繁的接触中发生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新生代农民工强烈希望尽快融入城市社会,希望以自己的奋斗改变原来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但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处于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社会的“夹心层”,表现为居住上的居无定所、职业上的“羊群效应”、心理上的游民心态,产生了追求理想与服从现实的无奈。

2.精神诉求与现实观照的冲突

新生代农民工所处的时代是“有史以来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变革最激烈的时代”。“电视、手机和网络等的普及,人口流动急剧加快,信息交流终端化,信息共享全球化,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相互影响。这些都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民主、自由、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外在表现为衣着时尚潮流、言辞自信、行为非主流、不轻易屈服、追求标新立异、追求自由、维权意识强烈、有点叛逆性格,等等”。他们不仅把进城务工视为满足物质需求的一种途径,还把进城务工视为个体实现精神追求的一种机会。他们对城乡差距、“农民工”等称谓很不认同;他们不再满足于提高经济收入,还有对个体能力培养、发展的诉求;他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水平有自己的要求,不愿被视为“生产机器”;他们对话语权、政治参与权等的诉求意识在增强。由于制度障碍、个体障碍等因素,这些诉求的实现充满了艰巨性与曲折性,使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了精神诉求与现实观照的强烈冲突。

3.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入城市体验对社会、家庭、个人所承载的责任过程中也逐步产生了责任意识。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60.2%的进城务工者表示努力工作是为了使家人生活得更好,仅18.8%的进城务工者表示努力工作是为了使自己活得更好,而认为努力工作是为了贡献社会和证明自己实力的分别为9.7%和9.8%,其他的占1.4%。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社会关怀的缺位、合理表达机制的不完善,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对自我需要的关注出现了一种价值诉求的短期性和即时性,受大众文化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游戏,受成功观念的利益驱动,产生了投机取巧心理,渴望天上掉馅饼,不劳而获。有些新生代农民工甚至把市场经济所遵循的等价交换原则当作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把拥有金钱多少视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表现出“物化”特性。这些模糊了原来就相对抽象的社会责任,使新生代农民工出现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价值观引导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问题归根到底是他们市民化中的现实问题。要综合各方力量,充分挖掘深藏于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主体精神,使其在现代化进程中体现应有的价值。要消除城乡二元差别,整合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和利益矛盾,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的价值观引导提供利益保障。要通过价值观引领机制建设,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激发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价值观的现代转型。

(一)消除城乡二元差别,为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引导提供利益保障

价值观教育深深根植于人类社会经济关系之中。价值观教育要关注人的理性,探求深层的利益动机。这里的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和整合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利益问题和利益矛盾。从消除城乡二元差别入手,在坚持制度变迁低成本的前提下进行户籍制度、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约束得到解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破除户籍等制度壁垒;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制度,实施公平有效的教育培训制度;加大法律维权的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维护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使新生代农民工分享到公正、合理、正义的改革发展成果。

(二)强化价值观引领机制,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健康发展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科学的价值导向,进而通过实践养成机制、情感认同机制、疏通引导机制,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层面上适应城市社会,协调自身和社会发展,实现价值观的转型,加速实现市民化。

1.实践养成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的科学价值观要在社会实践中树立和巩固,这是价值观实践精神的体现。

(1)重视榜样的引领。新生代农民工思维敏捷,对先进人群有着一定的模仿能力。通过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树立亲切可学的榜样,用榜样的真实可感的行为去潜移默化地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使他们通过对比模仿反省自己的价值观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在实践中进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其从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到价值行为的正确转化。

(2)推动自我参与。不少新生代农民工是共青团员、共产党员。要利用组织力量,通过在他们中组建团支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在参与各项活动中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党的建设的新进展和良好态势,在内心增进对党和国家的了解、信任和热爱,加速其市民化进程。

2.情感引导机制

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正确看待时代、社会与自身的发展问题,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要善于抓住有利契机开展好情感体验。

(1)在节假日开展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系列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集体过节、集体过生日、歌唱比赛、篮球比赛等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2)以重要的节日活动为契机,开展各种有影响力的庆祝活动,以庆祝活动所营造的特定空间、特定符号、特定程序、特定仪式,以极富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效果调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其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3)增强大众媒体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情感体验中的积极作用。多用镜头、笔头、话筒对准新生代农民工,多用鲜活语言、生动事例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正面形象,使其从心理层面上產生归属感,推动其融入城市。

3.疏通引导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要好好培育价值文化资源,要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1)政府、社区、企业要确立长效的引导机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工厂、企业,

引入新生代农民工聚集地和社区,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中,延伸扩展到社会、家庭教育的各个环节,以造就精神和物质丰足的新产业工人。

(2)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民间组织的突出特点是公益性、自愿性,其活动本身蕴涵着隐性或显性的、劝导性或形象性的说服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敬业精神、志愿精神、公益精神的教育和激发,是一种更具形象性、现实导引性的教育引导。要在依法规范好社会组织的同时,采取积极信任的态度发挥民间组织在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引导中的积极作用,使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得以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467-468.

[2]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9-130.

[3]鲜开林,刘晓亮.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1):83-84.

[4]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82-83.

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GH-139。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