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2017-05-09胡世东
胡世东
摘 要:复习课“固化”的流程成为当今数学复习课的主流,单一枯燥的形式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为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我对复习课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化枯燥为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复习课;有效生成;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了生成有效的复习课,需要教师去繁存简,练习更有针对性,要让学生清楚地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阶梯性、发散性,让学生更有兴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果我们的数学复习课: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这样的复习课,一定是收效甚微。我们不应该让学生将复习成为一种负担,而应精心组织我们的复习课,让学生在复习课的学习过程中温故知新,有效生成,提炼升华,感受乐趣,使复习课成为一道大餐。
一、针对性地捕捉错误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它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常因各种问题处理不当而带来了一些预期不到的后果。所以在数学复习课前罗列常见的错误,并对产生错误的心理进行分析,从形成错误的源头查起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见错误主要有:感知粗略导致的错误,即很多学生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就急于动笔导致错误;知识混淆导致的错误,即数学知识很多是相联或相似的,由于知识混淆,导致做题出错;不良习惯导致的错误,即解题不规范,喜欢跳步骤、心算,增多了失误的机会,从而导致错误。所以教师在复习课之前要针对性地分析,这也是更有效地组织复习课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的前奏。
二、点面整理,让学生在复习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因此,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所以,复习课要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这样的复习课上,不仅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我们的复习课更富成效、更有意义。
三、知识拓展,让学生在复习中温故而知新
数学是一门注重知识延伸的学科。复习课的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教师将旧知创设在一个新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感受它与新授不同的另外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在“趣”中巩固,在“乐”中练习。常态下的复习课,必须上出新意,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孔子云:温故知新。可新从哪里来?新不在简单的内容重复,而在于内容的全面整合,并提炼出隐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和策略。
四、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各有收获
数学是一门具有弹性的学科。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一刀切”统一要求,或者把视线集中停留在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身上。这样的安排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造成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更需要教师在设计复习课内容时精心选题,实施分层教学,针对性地调控练习难度,使复习内容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复习内容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
五、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复习中兴致盎然
数学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积极的思维活动应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上,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在新课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的趣味性,而在复习课的时候却往往板起了面孔。实际上,复习课教学最容易流于枯燥,也就更需要教师用多样的练习形式调节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总之,复习课不同于新课,也不同于練习课。要提高复习课的效果,关键是在复习中要有效生成一些新思路、新思想、新方法,新体验。让学生在更多的数学思维活动中经历、体验、探索数学,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价值和意义,是我们的数学教学永恒的追求。教师要关注学生,不断改进教法,再多一些用心,少一些随意;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让我们的复习课堂充满乐趣,在预设中多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