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推进理论在科普英汉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以《时间简史》第十二章翻译为例
2017-05-09李庆明
李庆明,刘 琦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主位推进理论在科普英汉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以《时间简史》第十二章翻译为例
李庆明,刘 琦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主位推进理论是研究语篇翻译的有效工具。以《时间简史》第十二章翻译为语料,从段落和句群两个层次探讨主位推进模式在英汉科普语篇翻译中的应用,指出了在科普翻译实践中,译者在生成语篇时,可以通过保留或部分调整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以求实现与原作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
科普翻译;主位推进理论;时间简史
翻译就是译者用译入语完整地再现原文信息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看似是从字、词、句层次上进行的,但字、词、句的翻译并不能孤立进行,而要受其所在语篇的制约。主位推进作为一种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语篇翻译研究实践中。Hatim认为,主位推进是分析和解读源语语篇的一个有效工具;同时,还指出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与语篇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1]80-85。Ventola研究了英德科技语篇翻译中主位推进模式的转换情况[2]90。王斌通过利用主位推进的连贯手段分析翻译语篇,得出主位推进在英译汉中的解构功能和汉译英中的结构功能[3]。刘富丽探讨了主位推进模式在英译汉中的转换规律,并指出顺应译语主位推进规范,才能建构出语意连贯的译文,但同时指出生成汉语译文时直接保留英语语篇主位推进模式的概率并不大[4]。科普翻译是改革开放后出现在我国的第4次翻译高潮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在我国研究并不深入,其理论研究也相对匮乏[5]。将主位推进理论和科普语篇翻译实践有机结合,可以为科普语篇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并启发人们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一、主位推进理论与语篇翻译
(一)主位与述位
主位与述位概念始于布拉格学派,但由于捷克语和英语在词序自由度上的差异,在英语语言学界始终处于非主流地位。后经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继承和发展,其对英语的解释力进一步扩大。韩礼德认为,主位是从小句开始到第一个具有经验功能的成分,是信息的出发点,是小句讨论的核心[6]。述位是小句中除主位以外的信息。
在《功能语法导论》中,韩礼德进一步区分了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7]37-38。通常,由一个表概念意义的成分来体现的主位称之为单项主位。复项主位不仅包含体现概念意义的成分,还包含表人际意义或语篇意义的成分(表概念意义的成分不可或缺)。根据这些语意成分在句子中的意义和功能,可将其分为概念主位、人际主位和语篇主位[8]。若三者同时出现,则一般按语篇主位→人际主位→概念主位顺序呈现。此外,还有一类由一个独立小句,亦即传统语法中的从句或非谓语动词短语充当主位的则为句项主位[1]82。由于该类主位只包含一个经验主位,本文将其归为单项主位。
(二)主位推进
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和述位,若句子单独存在时,由于没有上下文语境,其主位和述位是孤立存在的,蕴含的信息也不会向前发展。若涉及语篇层次时,我们知道,任何语篇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构成的,这时整个语篇也会出现若干主位和述位,它们相互联系和变化,推动语篇的有序发展,这就是主位推进。
尽管语篇功能、类型各异,语句有长有短,但语言学家还是从看似杂乱的语言素材中总结出一些基本的主位变化模式。Danes概括出5种基本推进模式,黄衍提出7种,黄国文归纳为6种,胡壮麟总结为3种,朱永生认为主要有4种。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发展基本就是按上述几种模式逐步向前推进的。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主位推进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主位同一型,即各小句主位相同而述位不同(T表示主位,R表示述位)。
T→R1T→R2T→R3
(2) 述位同一型,即各小句述位都相同而主位不同。
T1→R T2→R T3→R
(3) 延续型,即前一小句的述位是后一小句的主位。
T1→R1T2(=R1)→R2T3(=R2)→R3
(4) 交叉型,即前一小句的主位是后一小句的述位。
T1→R1T2→R2(=T1) T3→R3(=T2)
(5)归纳型,即前一小句的主位和述位结合成为后一小句的主位。
T1→R1T2(=T1+R1)→R2T3(=T2+R2)→R3
(6)跳跃型, 即在推进过程中有层次上的断裂,省略其中一环。
T1→R1T2→R2T3(=T1)→R3/T3→R3(=T1)/T3(=R1)→R3/T3→R3(=R1)
(三)主位推进理论对语篇翻译实践的影响
功能主义语言学家Halliday十分关注句子和语篇中各个成分所发挥的语义功能[7]334。他认为,主位结构对信息的有效传递十分重要。英汉翻译中,主位结构分析常常要精确到复合句或并列句中的小句层面,因为英汉转换大部分是在小句而不是句子层面上进行的[2]91。由于语篇中小句所蕴含的信息是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所以,以主述位为翻译单位,把语篇作为翻译研究视角,就需要考虑到主位推进。
主位推进模式是作者组织语篇信息的一种有效的结构形式,体现了其创作意图。因此,译者在生成译语语篇时应尽量予以保留,以使译文实现与原文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但英语属形合语言,而汉语则属意合语言,相对而言,英语遵循信息前端重量原则,而汉语则遵循末端重量原则。因此,二者在信息组织上很难实现形式上的对等。此时,译者应根据汉语的表达方式恰当调整主述位位置形成符合译文的主位推进方式,实现信息上的连贯与对等。由此可见,主位推进理论对语篇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语篇翻译实践中应做出恰当选择。下面将结合具体例子进行阐述。
例1:We(T1) find ourselves in a bewildering world(R1)[9]181.We(T2) want to make sense of what we see around us and to ask(R2): what(T3) is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R3)? What(T4) is our place in it(R4) and where(T5) did it and we come from(R5)[9]181?
译文:我们(T1)发现自己处于令人困惑的世界中(R1)。我们(T2)要理解周围所看到的一切的含义,并且寻问(R2):宇宙的本质(T3)是什么(R3)?我们在其中的位置(T4)如何(R4),以及宇宙和我们(T5)从何而来(R5)[10]168?
观察可知,生成译语语篇时,吴忠超在前2个小句中保留了由T1与T2构成的主位同一型推进模式,实现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等。在翻译后3个小句时,译者将源语语篇中各小句主述位位置进行了调整,从而使其推进模式由主位同一型转变为述位同一型。这种转变恰当地保留了原文的信息结构,遵循了英语前端重量和汉语末端重量原则,构建了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主位推进模式。下面结合《时间简史》的汉译本,运用统计方法来探讨主位推进在科普语篇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二、主位推进理论在英汉科普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科普语篇是科技语篇的一种变体,是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的写作体裁,通常具有科学性、文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4个特点。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其译文也应区别于科技文体和文学文体,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恰当的策略,以达到与原文等同的语篇效果和交际意图。主位推进模式体现了语篇信息的组织结构与发展方向,既有助于作者有效地生成语篇,又有助于译者准确地解读语篇。因此,其是语篇翻译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基于段落层次的翻译策略研究
通过对语篇中各小句主述位的划分,以段落为单位,可以得出译文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有2种调整策略,即直接保留或进行部分调整,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以段落为研究单位的主位推进模式变化情况
通过表1统计发现,主位推进模式的调整与段落长短有一定的相关性,即段落中包含小句越少,主位推进模式变换的概率也越小;段落越长,译者就会对其进行调整。下文结合译例进行具体分析。
1.保留原文主位推进模式
直接保留原文主位推进模式是指译者在形成目标语篇时,原文主述位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一般而言,译者在生成语篇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参考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以期实现与其相近的语篇效果[4]。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要尽量使译文的主位推进模式与原文保持一致,实现形式和意义上对等。
例2:Laplace’s determinism (T1) was incomplete in two ways (R1). It (T2) did not say how the laws should be chosen(R2) and it(T3) did not specify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universe(R3). These (T4) were left to God (R4). God (T5) would choose how the universe began and what lows it obeged(R5).but he(T6)would not intervene in the universe once it had started (R6). In effect, God (T7) was confined to the areas that nineteenth-century science did not understand (R7)[9]182.
译文:拉普拉斯的决定论(T1)在两个方面是不完整的(R1):它(T2)没讲应该如何选择定律(R2),(它)(T3)也没指定宇宙的初始状态(R3)。这些(T4)都留给了上帝(R4)。上帝(T5)会选择让宇宙如何开始并要服从什么定律(R5),但是一旦开始之后,他(T6)将不再干涉宇宙(R6)。事实上,上帝(T7)被局限于19世纪科学不能理解的领域里(R7)[10]169。
这一语段中,前3个小句主位相同而述位不同,采用主位同一型推进模式,围绕“拉普拉斯的决定论”展开叙述。第4小句主位与第1小句述位相同,构成跳跃型推进模式;之后,各小句围绕God一词展开叙述,主位同一型推进模式由此形成。生成译文时,译者则完整地保留了这些推进模式,巧妙地再现了原文的交际意图和信息结构。
2.调整原文主位推进模式
部分调整是指译者会根据译入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对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适当调整,而不是将其完整保留。由于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内部结构和使用规则,要完整传递原文信息实现有效的跨语言交流就必须尊重这种独特性,富有成效的译者绝不会把源语的语法结构和使用规则硬套于译语,而是会进行适当调整,用译语的独特形式准确再现原文信息[11]。鉴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在无法保留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时,应在符合译语规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3:At first, these regularities and laws(T1) were obvious only in astronomy and a few other situations (R1). However, as civilization developed, and particularly in the last 300 years, (T2) more and more regularities and laws were discovered (R2).The success of these laws (T3) led Lapla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postulate scientific determinism, that is, he suggested that there would be a set of laws that would determine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precisely, given its configuration at one time (R3)[9]182.
译文:最初,只有在天文学和其他一些情形下,(T1)这些规律和定律才是显而易见的(R1)。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特别是近300年间,(T2)越来越多的规律和定律得到发现(R2)。这些定律的成功(T3),使得拉普拉斯在19世纪初提出科学的决定论,也就是他提议的,有一族定律存在,只要给定宇宙在某一时刻的状态,这些定律就能精确决定宇宙的演化(R3)[10]169。
这一语段中,译文将T1与R2构成的交叉型推进模式改变为译文中的R1与R2构成的述位同一型推进模式。同时,在译文中保留了T3与R2构成的延续型推进模式。此外,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可以发现,第1小句的主位由原文的复项主位调整为译文中的句项主位。由此可见,主位的调整和主位推进模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基于句群层次的翻译策略研究
在对各小句主述位进行划分的基础上,以句群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译者在构建译语语篇过程中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有不变和改变2种情况,统计数据见表2。
表2 主位推进模式变化情况
在以小句群作为考察对象的统计中发现,吴忠超在生成译文时,通常会保留源语小句群的主位推进模式,其不变的概率远远超过进行调整的概率。进而,下文将从两方面具体分析小句群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变化情况。
1.保留源语小句群主位推进模式
首先,通过统计吴译在生成语篇时没有改变源语小句群主位推进模式的情况,可以得出如下结果(表3)。
表3 主位推进模式不变的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在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译者在构建译语语篇时,延续型和主位同一型这两种类型的主位推进模式出现的概率要高于其他4种模式,占总数的58.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科普英语英汉语篇翻译中,译者对这2种推进模式保留的概率相对较大。
例4:To try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T1),we adopt some “word picture (R1)”.Just as an infinite tower of tortoises supporting the flat earth is such a picture (T2) , so is the theory of superstrings(R2)[9]181.
译文:我们(T1)试图采用某些世界图来回答这些问题(R1)。如同一个无限的乌龟塔背负平坦的地球是这样的图像一样(T2),超弦理论也是一种图像(R2)[10]168。
这一语段中译者在译文中保留了原文由R1与T2构成的延续型推进模式。需要明确的是,上一句的主位/述位用作下一句的主位/述位时,每每只取其中的一部分语意内容[12]。例3中的R1与T2就不是完全相同,只有部分重复。
例5: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 of quantum mechanics (T1) implies that certain pairs of quantities, such as the position and velocity of a particle, cannot both be predicted with complete accuracy (R1). Quantum mechanics (T2) deals with this situation via a class of quantum theories (R2)[9]182-183.
译文: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T1)意味着,某些成对的量,比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被完全精确的预言(R1)。量子力学(T2)通过一类量子理论来处理这种情形(R2)[10]169。
该小句群中,译者在译文中保留了原文由T1和T2构成的主位同一型推进模式,即从不同的角度对量子力学进行了阐述,这便于我们快速了解相关信息。
2.改变源语小句群主位推进模式
同样,对吴译在生成译文时对源语小句群主位推进模式改变的现象进行了统计,可以得到如下数据(表4)。
表4 主位推进模式改变的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在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译者在构建译语语篇时,主位同一型和归纳型这2种类型的主位推进模式出现的概率高于其他4种模式,占总数的61.1%。
例6:Both(T1)are theories of the universe, though the latter is much more mathematical and precise than the former (R1). Both theories (T2) lack observational evidence (R2)[9]181.
译文:虽然后者比前者更数学化,更准确得多,(T1)但两者都是宇宙的理论(R1)。两个理论(T2)都缺乏观测的证据(R2)[10]168。
观察这一语段可以发现,译者在生成译文时将第一小句中的主位和述位变换位置,从而使源语小句群的主位推进模式由T1与T2构成的主位同一型改变为译文中由R1与T2构成的延续型,这种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例7:What (T1) is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R1)? What (T2) is our place in it (R2)[9]181?
译文:宇宙的本质(T1)是什么(R1)?我们在其中的位置(T2)如何(R2)[10]168?
这一语段中,译者将原文中由T1与T2构成的主位同一型转变为译文中由R1与R2构成的述位同一型。
(三)基于主位推进模式调整原因的研究
此外,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译者在构建译语语篇时,源语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与译语语篇中主位的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下面将对译语语篇中小句主位变化情况进行具体统计,数据见表5①统计中将译文中的空主位进行了补充,因其不影响主位推进模式的调整,且数量较少,此处按主位不变的情况进行统计.。
表5 小句主位变化情况
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吴忠超在生成译文时,通常会直接保留原小句的主位,这远远高于其改变的概率。同时,结合前文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主位顺序的改变与否会直接影响主位推进模式的转变情况,二者呈正相关。主位推进模式调整的直接原因就是小句的主位和述位的变化[13]。同时,在统计过程中可以发现主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译者在译文中将源语语篇小句的主述位位置进行了调整。
例8:Thus if one knows the wave at one time (T1), one can calculate it at any other time (R1). The unpredictable, random element (T2) comes in only when we try to interpret the wave in terms of the positions and velocities of particles (R2)[9]183.
译文:于是,如果我们知道某一时刻的波(T1),我们便可以将它在任意时刻推算出(R1)。只是当我们试图按照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对波做解释的时候(T2),不可预见性的随机的要素才出现(R2)[10]169-170。
这一语段中,译者将第2小句中的主述位位置进行了调整,从而使原文中由T1与R2构成的交叉型推进模式转变为译文中由T1与T2构成的主位同一型推进模式。由此可见,译者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译文的主位推进模式选择。
此外,分析中发现,主位推进模式转变与英汉语言的差异以及译者的主体性也有很大关系。英汉语分属于两大不同语系: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因此,其在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区别,从而影响译文信息组织方式。同时,译者在生成译文时,对其各部分信息位置的处理也具有很多的选择。这些都会影响主位推进模式的调整。
三、结 语
在翻译实践中,原文的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体现作者的行文思路和交际意图,因此,在不改变原文语意和语言习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以求实现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但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要想完全保留原文的结构形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译者要依据译语的内部结构和语言习惯,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语篇效果。吴译对主位推进模式的保留远远高于其改变的次数,可见译者尽量保留了原文的结构形式。但科普语篇除了具有科学性外,还兼具文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特点,在这方面译文有所欠缺。综上可得,主位推进理论对于科普语篇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HATIM B.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 VENTOLA E. Thematic development and translation[M]. London: Pinter, 1995.
[3] 王斌.主位推进的翻译解构与结构功能[J].中国翻译,2000 (1):35-37.
[4] 刘富丽.英汉翻译中的主位推进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310.
[5] 徐彬,郭红梅.科普翻译的挑战[J].上海翻译,2012(4):45-49.
[6]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8]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2:158.
[9] HAWKING S.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M].Great Britain:Bantam,1988.
[10] 许明贤,吴忠超.时间简史[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
[11] NIDA E A, TABER C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2] 黄衍.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外国语, 1985(5):34-35.
[13] 李健,杭宏.汉英语篇翻译中主位推进模式的转换[J].外国语言文学,2015(1):38.
[责任编辑 王晓雪]
The applicati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theory to E-C text transl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A cas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apter 12 fromABriefHistoryofTime
LI Qingming, LIU Qi
(FacultyofHumanitiesandForeignLanguages,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54 ,Shanxi,China)
Thematic progression theory is a useful tool to study text transl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in English-Chinese popular science text translation in two aspects based on the language materials of the twelfth part fromABriefHistoryofTimethrough statistical approach. Accordingly, it concludes that the translators can remain or partly change the original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in popular science translation practice so as to achieve equivalence in form and meaning when forming the target text.
popular science translation; thematic progression theory;ABriefHistoryofTime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7.02.010
2016-11-06
李庆明(1963—),男,陕西西安人,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E-mail:liqm@xaut.edu.cn
H315.9
A
1673-9779(2017)02-0055-06
李庆明,刘琦.主位推进理论在科普英汉语篇翻译中的应用——以《时间简史》第十二章翻译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05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