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中带来的思考

2017-05-09YangHui

住宅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工业化装配式构件

■ 杨 慧 Yang Hui

1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业内人士都在谈装配式建筑,但很多业内人士也常常将装配式建筑概念混淆了。

装配式建筑≠装配式结构≠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PC建筑 。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四大系统组成,装配式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一部分。建筑工业化首次出现于联合国经济事务部发表的《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府政策及措施指南》,其定义是,以工业化模式对建筑行业进行改造,使建筑行业逐渐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生产转型为社会化产业。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但不完全等于建筑工业化。产业化主要是指生产工业化、市场化。工业化生产是实现产业化的必要前提,通过产业化的顺利实施可以提高建筑产品的生产效率。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部件的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实现产销供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管理手段,有效实现各个环节的流畅对接。建筑工业化是实现产业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必经之路。装配式建筑可以有各种材料和各种尺寸,钢筋混凝土是装配式建筑中的一种材料,简称PC建筑,此外还有钢结构、木结构、轻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

综上,装配式建筑就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不应该通过高大上的描述,为了赶潮流把装配式建筑的内涵搞混了。概念清楚,问题和解决方式的途径才能搞清晰,搞明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踏踏实实,不忘初心,不赶时髦,直视推广应用中的问题,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参建各方的自发需求,促使装配式建筑更好更快更稳地发展。

2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推广现状

本文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分析这些年来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应用。2014年4月,闵行区政府转发了《关于本区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任、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局长为副组长,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规划土地局、区行政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建设管理委。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土地供应征询意见、加强审批和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等具体工作,共同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自联席会议成立后,每年年初,分管副区长在召开的全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大会上,都会强调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并就具体工作进行部署。由建管委牵头,每年年初均会对装配式建筑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编制当年度实施计划;年中召开联席会议,总结上半年推进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每年一次对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推进情况联合检查。

目前,闵行区装配式结构在建在监项目共9个,实施装配式建筑57.79万m2,其中公建23.32万m2,住宅34.47万m2。2017年度1~5月,已报建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为17个,实施装配式建筑面积83.7万m2,已发放施工许可证的装配式建筑项目7个,实施装配式建筑面积 33.75万m2。

根据2016年上海的政策,总建筑面积5 000 m2以上的新建公建、居住建筑,总建筑面积2 000 m2以上的新建工业厂房、配套办公、研发项目都将实施装配式建筑。

从上述信息能够发现,装配式建筑在今后的项目上占比呈井喷式增长,已经从面上推广发展到量上的全覆盖,估计到2019年,上海几乎所有的在建土建项目都将实施装配式建筑。

3 装配式建筑在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意识有待增强是认识上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构件厂、物流企业在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化生产不够成熟,建筑、结构、安装、装修脱节,设计、加工、装配脱节,技术、管理、市场脱节,没有形成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合力,产业链的整合明显滞后于当前建筑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承发包模式、组织方式、管理模式、流程制度使得参与方之间信息的交互存在障碍,无法及时交流共享。

4 解决问题的思考

4.1 AEC无缝链接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产业链是一种社会化生产要素的集成,包括AEC。A、E、C是指建筑Architecture,工程设计Engineering,施工Construction。国内的工程设计往往指的是水电、设备、结构、装修的设计。只有把建筑方案和工程设计中的这些领域有效结合,才能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AEC的实质,就是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后期会发生的相关需求,进行无缝、有效、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形成有效的成果。这个成果不仅是图纸、表格,更重要的是流程和制度。设计阶段需要A和E的合理链接,有效沟通,为后阶段的参与者所使用,A和E形成的实质、成果才能真正支撑后面施工的顺利完成。C包含了施工中生产和现场两个环节的项目管理。A、E时考虑C的合理性、工期的有效性和价款的最优化,C时考虑设备和建材采购。A、E、C本身还有交互,需要动态的信息传递与共享,才能满足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的统一。

4.2 BIM技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技术是基于三维建筑模型的信息集成和管理技术, 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制造、施工及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和环节的关键数据共享及协同。BIM技术平台,利用三维模型,直观了解实际构造,提出优化意见;通过多专业协同,提前发现图纸错误,提高设计准确性;通过碰撞检查,解决错漏碰缺,避免返工窝工;通过模拟工序,提前掌握各工序同步、搭接效果,提高施工效率;通过不断录入数据及修正模型,为运营维护提供参数基础。同时BIM技术在规划方面,还可以进行外墙日照、户内日光、人流通道、入口位置、人员疏散等工作(图1、2)。

以闵行区为例,2016年,已有两个公建项目开始了装配式建筑+BIM的应用模索,值得注意的是,两个项目都是设计未使用BIM技术,而施工总包单位出于自发需求的应用,主动建模为施工服务。

图1 BIM技术的全过程运用

图2 BIM的建设工程信息交互

(1)项目都非住宅类建筑,个性化的设计需求较难推行标准化构件,故而构件种类较多,涵盖了框梁、次梁、叠合板、楼梯、板、内外墙板等,为确保预制构件数量准确无误,项目都在设计图纸清单、构件厂数量清单基础上增加了BIM构件明细表,从而确保构件数量准确。基于BIM技术开发PC构件的过程管理软件,深化建模→建立项目PC构件库→移动端查看→移动端验收,从而实现全过程管理的可追溯(图3)。

(2)通过BIM的三维建模,将现浇柱与预制梁连接部位钢筋节点建成,并分析钢筋绑扎最优工序以提高施工效率。通过BIM构件明细表分析各型号构件重量、规格尺寸等信息,针对预制构件吊装技术方案进行三维动画模拟,直观清晰地展示方案的每道工序,在吊装施工前,由项目管理人员对吊装方案进行审核,并提出优化意见,确保吊装作业高效合理进行。

图3 基于BIM的装配式构件管理程序

(3)有效解决了预制构件碰撞问题。施工总包单位为确保预制构件现场吊装施工的准确性,在建模期对图纸进行审查校核,提前发现图纸错误之处并反馈设计院审核修改。通过BIM建模进行碰撞检查,发现构件深化图纸中错漏碰缺,并生成碰撞报告反馈设计院审核修改,确保预制构件加工生产无误,有效地减少了施工阶段的错误损失和返工,并利用碰撞优化模型出施工图指导施工(图4)。

图4 基于BIM的项目应用流程

5 结语

A、E、C的无缝链接形成有效的实质,BIM平台的管理才能形成有效实质,BIM平台真正的数据核心要通过A、E、C来实现。A、E、C交流实践的结果能提供精细化的数据,使得后端项目生产施工数据化、精细化管理成为可能。A、E、C构成BIM平台管理核心流程和内容,只有真正实现通过A、E、C的无缝链接,有效保证信息传递,BIM才能真正落地。

国务院19号文《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A、E、C的无缝对接和BIM技术的应用将积极推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有利于项目统一管理,解决沟通、效率问题,从而有效解决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实施推进应用中的问题。随着装配式建筑市场的逐步形成,EPC模式、AEC模式和BIM技术会使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自发选用,相信不久以后会进入全面应用阶段。

猜你喜欢

工业化装配式构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J2EE架构的构件化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