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分析
2017-05-08王开阳
王开阳
摘 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要求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所致,而为了能够较好保证民众的饮食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近些年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生物技术就是这一进步中的最直观表现之一,为此本文就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展开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为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相关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检测;运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231
0 前言
近年来每一次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都会在社会中掀起轩然大波,而这自然就使得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难度与挑战,而为了能够较好应对这一挑战,生物技术开始逐渐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而为了能够更为深入了解这一应用,正是本文就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分析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 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生物技术
1.1 分子杂交技术
对于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生物技术来说,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而基因检测则属于这一分子杂交技术的核心。由于基因本身具备变性、重复性,这就使得分子杂交技术能够较好服务于食品的安全检测,而由于分子杂交技术由基因方面入手完成检测,所以这一技术也被称之为DNA探针技术。对于食品安全检测来说,分子杂交技术能够较好应用于食品中的各类菌类生物检测,而由于分子杂交技术的技术优越性,这一食品安全检测往往具备着操作简单快捷、精准科学的优点,不过这一检测的天然具备的较高成本与较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普及[1]。
1.2 PCR技术
对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应用的生物技术来说,PCR技术也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一技术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其本身能够较好满足我国当下民众担心的转基因食品检测需求。对于PCR技术来说,其本身只需要少量样品就能够完成相关食品的定性、定量检测,结合我国当下部分民众谈“转基因”色变的社会现状,我们不难发现PCR技术在我国具备的广阔发展前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PCR技术无法进行有毒物质的检测,而其本身的较高造价、较高操作难度、较高专业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更好发展[2]。
1.3 生物传感器技术
除了上述两类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生物技术外,生物传感器技术同样属于其中的代表,这一技术能够通过人工研制的检测仪器完成具体的食品安全检测。对于生物传感器技术来说,氧电极、场效应管、光敏管等都是这一技术较常采用的仪器,而结合这类仪器开展的食品安全检测就能够将检测食品扩展出的分子通过光电信号显示。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生物传感器技术已经在我国当下食品农药化学物质检测中实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过这一技术的稳定性与敏感性提升是其本身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面临的问题[3]。
1.4 免疫学检测技术
对于食品安全检测来说,免疫学检测这一生物技术同样属于该技术的代表,其本身由免疫标记技术、沉淀反应、凝聚试验三部分组成,相较于上文中提到的集中生物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能够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取得最为优秀的应用效果,而其本身具备的操作简便、造价低、灵敏度高、具有特异功能等特点也使得这一生物技术在我国当下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而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食品蛋白质结构检测正是其强项所在,这就使得免疫学检测技术能够较好满足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各类细菌检测要求[4]。
2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较为全面了解了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常见的生物技术,而为了能够更为深入的完成本文研究,我们还需要明晰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2.1 食品内部成分和质量安检
对于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来说,食品内部成分和质量安检便属于较为常见的应用形式,这类食品安全检测多采用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例如在国家近年来新研制的生物传感器支持下,鱼肉类生鲜食品的新鲜程度与香味成分就能够得到较高质量的检测,这一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够通过安检香味同蛋白质有效结合打造敏感性物质完成检测,这就使得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蛋白质、酶活性等项目上实现较好应用。
2.2 食品内部微生物检测
对于食品安全检测来说,生物技术在食品内部微生物检测中也能够实现较好应用,这一应用就能够较好避免食品中含有害微生物影响人们的健康。对于结合生物技术的食品内部微生物检测来说,酶联免疫技术、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等都属于其中代表,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有害细菌在这类技术的检测下往往无从遁形。
2.3 食品残余农药检测
除了上述两种应用外,生物技术在食品残余农药检测中也能够实现较好应用。对于我国当下的民众来说,农药等化学物质残留往往是其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但在酶技术、生物传感器等生物技术的支持下,各类食品中的残余农药能够实现较好检测,这自然使得我国民众的食品安全能够得到较好保障。
3 结论
在本文就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运用分析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具体应用,而结合这一系列论述我们能够发现,生物检测技术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逐渐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而这种应用也将更好保障我国民众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昊,秦蕾影,项水兰,钟超,姚翔宇,汪德洪.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02):249+256.
[2]郭培源,刘硕,杨昆程,赵俊华.色谱技术、光谱分析法和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08):3217-3223.
[3]李桂芸.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新生力量——生物技術[J].食品安全导刊,2015(06):117-118.
[4]李浩林,刘箐,杨珏萍,刘程,韩舜愈,梁玮,陈艳,方水琴,郭慧琴,朱小青.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06):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