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7-05-08李明玉
李明玉
观察力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研究对象的一种智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善于观察、学会观察,从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以促进数学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儿童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数学要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学习数学课程的重要方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了解学生的观察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小学生受年龄和知识阅历的限制,他们观察物呈现如下特点:1.观察缺乏正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2.观察,对感知对象缺乏准确的分化3.观察过程中易受无趣的影响和支配。这在小学低年级尤为突出,根据小学生观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给他们最基本方法:
(一)掌握特征、循序观察
比如:解答一道题,要指导他们按如下顺序观察:1.对整个题目浏览一遍。2.抓住局部特征,寻求解题方法。3.重审和比较解题方法,选出最佳方案,以计算99×101-99为例,说明以上观察的三个过程。首先要认真读题(浏览、概观)了解本题含有两种运算符号和三个数;其次观察每步运算运算和各数据的特征,发现本题的多种解法;A、从左到右依次计算;B、把第一个99看作(100-1),再把101看作(100+1);C、直接用乘法分配得算,最后重审和比较这三种解法,选出C种为最佳方案。99×101-99=99×(101-1)=99×100=9900。
(二)抓住本质突出异同
观察时,要善于发现和区分异同点。如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教育处公式,从表面看是不同。但这些体积计算公式的实质都是底面积乘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在学习中,让他们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印象深刻,学得牢。
(三)变换角度,全面观察,要注意观察的完态性,变换不同角度进行观察,防止片面失误。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效果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乐于学习的人,一般都会主动探究,自觉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在必行。我们说的观察能力是一种有计划的有目的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灵动性,其中知觉又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科学证实,知觉是产生事物的本身,而且是我们人类的一种信念和兴趣,只有拥有深厚的兴趣,才能做出一定的举措,产生相应的知觉。小学生的兴趣也极易培养,但是一般都是散乱的,毫无目的。不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每次观察的目的,严格观察时候的要求。实现有效的观察,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定的观察目的,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创造条件,引导观察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反应和图形创设条件让学生观察。如教学圆锥体积时,让学生制作不同规格的圆锥和圆锥模型。并对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四种情况加以观察,然后用沙子作实验,从倒的次数中得出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和条件。这样不公加强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而且使学生为什么强调“等底等高、除以了”等印象深刻,记得牢固。又如:计算1+2+3+····+99+100+····+3+2+1,除一般的计算方法外,我們还可以创选一种既形象又简便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材中有不少例题和习题都是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去发现来的,如: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的性质等。
四、巧设练习,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解题过程,实际上就是应用数学概念、定律、公式解答问题的复杂思维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观察能力强的学生能正确迅速地看出题目的特征,抓住解题关系,寻求最佳方法。
五、贵在坚持,养成观察的习惯
观察能力不是先天性的遗传,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是在学生经历大量的观察活动,积累一定观察经验的基础上锻炼出来的。为此,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教师就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及学情,设计相关的观察内容,让学生在充足的观察活动中获得成长,得到经验,获取知识。
综合所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关键是要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兴趣持之以恒,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以及解题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观察的契机,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在实践的锻炼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太子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