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沙龙活动构建以宿舍为阵地的朋辈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017-05-08刘钊熠
摘要:沙龙具有互动、开放、自由等特点,能够提高人的主动思考能力,加强参与者的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朋辈教育是根据以90后为主体的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现状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学生宿舍为阵地,将沙龙组织形式融入到朋辈教育活动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实效性,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延伸。
关键词:沙龙 朋辈教育 宿舍 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无论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还是人格特质上,都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和群体特征。创新教育新模式,搭建教育新平台,成为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加强教育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沙龙作为一种古老的流行社交方式,以其自由、平等、包容、开放、互动等特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着新的活力。
一、 沙龙的内涵及演变
沙龙,为法文salon的译音,是17世纪在法国上流社会兴起的一种谈论文学、艺术、政治的社交形式,最初由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创办。沙龙一般以一个女主人为主导,其他参与者以谈话交流为主要活动形式,自由谈论,各抒己见。18世纪下半叶,沙龙失去了它的贵族情调,谈论不再拘泥于形式,参与者不再受限于身份,沙龙形式中自由、平等的精神使得当时的新思想、新思潮得以扩散、影响与蔓延。我国沙龙最初起源于人文科学领域,辟如林徽因女士的“太太客厅”、朱光潜教授的“读诗会”;影响较大、持续较久的如潘懋元先生的周末学术沙龙等。
二、沙龙形式对以宿舍为阵地开展朋辈型思政教育的启发
(一)沙龙场所的特点适宜以宿舍为阵地开展思政教育
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把家中的会客厅作为社交的场所举行沙龙活动;同样具有自由交谈与聆听的社交形式“伦敦咖啡馆”把交流场所定位在伦敦的普通咖啡馆里。宿舍是大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每间宿舍人员构成一般为4—8人。场所、人员较为固定,适合沙龙活动的定期开展。宿舍轻松自由小范围的活动空间,相较于教室、会议室,更有利于营造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能够让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参与。
(二)沙龙定期举行符合思政教育的可持续、系统化开展
霍尔巴赫男爵的沙龙在每周日和周四举办两场,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十几年来坚持每周六晚在自家举办沙龙,吸引硕士、博士研究生高谈阔论。定期举行作为沙龙的特点之一,使其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时间保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需要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可持续的开展。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的提升、精神的培养、思想的引领,需要长期的、定期的引导与强化。因此,沙龙定期举行的持续性特点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要求。
(三)沙龙规模的限制与鼓励研讨式、小班式的教学思想相契合
沙龙是一种小型聚会,每一名参与者围绕话题自由表达,彼此探讨,各抒己见,在思想与知识创新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孵化与推动作用。现代的学术沙龙,特别是被引入大学教育的学术沙龙,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点,使人的主动思考具有了可能性。将沙龙形式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提高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思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四)沙龙参与者的地位平等符合朋辈教育的主客体互助关系
沙龙活动的参与者,通常是对某一思潮、某一文化具有相同的倾向与偏好,基于其地位的平等,进行思想的沟通与碰撞。在教师面前,学生往往感觉处在一种从属地位,很难达到思想的平等交流。朋辈教育的实施主体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点、思维方式同受教育者更为接近,朋辈教育具有增强教育感染力、引发思想共鸣的先天优势。实践证明,通过优秀朋辈群体的标杆示范作用,强化他们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形成良性的群体效应,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三、沙龙精神对以宿舍为阵地开展朋辈型思政教育的启发
(一)沙龙精神符合当代大学生突出自我的性格特点
沙龙聚会的参与者,相互平等,享有充分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形式轻松活泼。摒弃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等级观念、身份差异,而是站在平等的角度上进行问题的探讨。沙龙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精神同90后学生突出自我的性格特点想吻合。学生可在沙龙氛围中彰显自我,排除外界干扰,真性情的展露。将沙龙精神运用到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易引发共鸣,提高学生的主动接受度;更易引发思想的碰撞,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沙龙精神符合人文关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人文关怀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主导思想,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大众的方法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沙龙活动形式,参与者的积极互动,使学生个性特点被凸显,个体需求得以呈现,更能触及学生内心的实际问题。同时沙龙互动的特点,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使教育者能够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在发现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贴心的指导与服务,复归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沙龙精神符合朋辈交流的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特点
在沙龙中,每个参与者的身份是平等的,但每个沙龙往往具有一个中心人物,如夏特雷夫人沙龙有伏尔泰,内克夫人沙龙中有布丰。沙龙的风格也随中心人物而独具特色。中心人物在沙龙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完成了思想、文化、知识的传播;同时,每一名参与者的各抒己见,也完成了对中心人物的反哺。朋辈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将朋辈教育采用沙龙形式开展,双向互动更为积极。使优秀的个体在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周围更多朋辈群体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素养和自我意识的提升,达到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双重效果,借以见贤思齐,共同成长。
四、沙龙组织模式对以宿舍为阵地开展朋辈型思政教育的应用
(一)确定沙龙主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教育任务确定教育主题,如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根据教育途径确定教育主题,如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网络传播、心理健康等;也可以根据教育对象身份确定教育主题,如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引领教育、贫困生自立自强教育、毕业生感恩母校教育等。
(二)朋輩教育的体系管理
朋辈教育,即教育实施者不是老师,而是同被教育者年龄接近、知识水平相当、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相似、身份相同的优秀大学生群体。其共通性大、互动性高、互助效果显著。作为教育主题的引导者,沙龙活动的中心人物,在选拔优秀大学生朋辈教育实施者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选拔制度,有利于挖掘、筛选出最适合的优秀朋辈群体,组建朋辈教育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使优秀朋辈代表能够尽其所能给予周围朋辈以精神上的鼓舞、学业上的帮助。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评估体系,明确工作职责,使之更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并保障朋辈教育的可持续性、科学性开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朋辈沙龙中的角色定位
在以宿舍为阵地开展朋辈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作为沙龙主题的确定者,朋辈教育实施主体的选拔者,沙龙活动的见证者及参与者;而非教育的实施主体、沙龙的主导。教育者以同学生平等的身份,融入到朋辈沙龙中,可提高教育的亲和力。发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今后思政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 (2010-11-01)[2012-01-28].http://www.sxbac.net.cn/04/details.aspx? p=47,36,209,1.
[2]叶晓燕.朋辈辅导员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3,(02).
[3]唐松林,左彩虹.学术沙龙与知识创新——兼对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J].高教探索,2007,(04).
[4]胡弼成,梅.试论现代大学教学组织的辅助形式——洛可可沙龙与伦敦咖啡馆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2,(02).
[5]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6]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7).
[7]吴慧鋆.沙龙精神对大学出版的意义发微[J].中国编辑,2016,(03).
(作者简介:刘钊熠,研究生,东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