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城市之魂溯源

2017-05-08吴文佩

祖国 2017年7期
关键词:永利天津

吴文佩

“近代中国看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天津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奠基者与城市化先行者的作用。

自1860年成为通商口岸以后,由于西方多国在此划定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开放的先锋和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基地,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在电报、电话、邮政、铁路、采矿、近现代教育等均开创了中国的先河,创造了近代中国一百多项第一。1930年天津被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设定为直辖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被设定为中央直辖市。但在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城市定位及发展规划的作用,天津逐渐失去在中国经济的领军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受本身支柱性产业衰退以及整体发展速度减慢的影响,天津的发展更加趋缓。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迈入实质性推进的征程,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首都经济圈扬帆起航。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及重点任务。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被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历经了600年风雨沧桑,天津这座曾经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伟大城市站在了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回首向来萧瑟处”,有感于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奠基者与城市化先行者的作用,本文对天津城市之魂加以溯源,希望能对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一些历史启迪。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奠基者

自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天津的城市作用凸显。在政治上,天津是北京的前台,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在经济上,天津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不同于上海,天津的工商业更加突出民族特色,拥有范旭东、宋裴卿、宋则久、周作民这样的爱国民族企业家,永利碱厂的“红三角”纯碱和东亚毛纺厂的“抵羊”毛线更是闻名全国的民族品牌。天津无愧于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奠基者的历史地位。

(一)三条石地区与民族冶金业

天津民族冶金业发端于三条石地区(位于今天津市红桥区)。这里是天津早期商贸聚集之地,近代就出现了服务于商客的打铁匠人。天津开埠后,受外来资本的影响,该地区出现了服务于租界建筑设施的铁工制造。到1914年三条石铁工作坊达10多家。1916~1930年,三条石地区铸铁业和机器业发展到兴盛时期。到1937年,三条石“两业”工厂达300余家,成为天津甚至华北地区极具影响的机械制造与铸铁业的中心。现今的三条石历史博物馆,是以三条石地区铸铁业和机器业发展史为陈列内容的地方专业性博物馆,1959年9月正式开馆并由周恩来总理亲笔为馆提名。

(二)永利碱厂与民族化学工业

永利碱厂也称天津碱厂,是由“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1883-1945)创办。永利碱厂是中国创建的最早制碱厂,开创了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先河。1914年9月留学日本归国的范旭东获准建立久大精盐公司,并在塘沽设立久大精盐厂;1914年,他在久大精盐厂的基础上,决心“变盐为碱”,兴办永利制碱公司,开创中国制碱工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系留学的侯德榜(1890-1974)于1919年参加了永利碱厂的设计。1921年,侯德榜归国出任永利制碱公司工程师。永利碱厂在1926年6月29日生产出碳酸钠含量超过99%的产品,范旭东将其取名为“纯碱”并确定了“红三角”牌的商标。在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红三角”牌纯碱获得最高荣誉金质奖章;1930年,“红三角”牌纯碱荣获比利时工商博览会金奖。1939年以侯德榜为首的永利碱厂技术人员,发明了新的纯碱制造技术,并被范旭东命名为“侯氏碱法”;1949年后,由侯德榜提议,更名为“联合制碱法”,该法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方法。

(三)东亚毛纺厂与民族纺织工业

在民族纺织工业方面,中华老字号“抵羊”牌毛线创始于1932年,由民族纺织实业家宋裴卿创办。20世纪30年代初,宋棐卿(1898-1956)在天津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由于经营得法,蜚声全国。1932年东亚公司开业不久纺出第一批毛线后,宋棐卿将产品注册为“抵羊”牌,是取“抵制洋货”之意,意在创国货名牌、实业救国。“抵羊”在洋货倾注的高压下走向全国,并注重产品宣传这个现代化手段,充分显示了宋棐卿的现代化经营意识。宋棐卿首创员工入股,一是要让员工成为股东,二是使员工学到真本领,体现了其办企业的人文关怀。另外,宋裴卿提倡的“东亚精神”是较为完善与系统的企业精神,其中格言式的《东亚铭》尤为重要。

(四)天津国货售品所与民族商贸业

在民族商贸业方面天津国货售品所很突出,1913年由宋则久接办原天津工业售品总所而成立,至1956年公私合营止,前后共44年。宋则久(1867-1956)鉴于当时国弱民贫、洋货充斥,认为振兴实业、提倡国货是救亡图存之道。为了开辟货源,他从全国各地广泛搜罗产品,范围除日用百货外,还包括各地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宋则久采取各种形式宣传提倡国货的重要意义,激发了群众使用国货的热情,向群众介绍国货产品。1919年“五四”运动时,宋则久把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和整个运动结合起来,售品所藉助于群众的爱国热情,加强宣传提倡国货,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组织管理与规章制度健全是售品所的另一特點,以此对企业进行组织与管理,也对人员进行教育。除售品所的各项规章制度由他本人制订外,宋则久也写了很多有关商业经营方面的文章和著作,对传播商业知识、培养商业人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金城银行与银行服务业

天津银行服务业的代表是金城银行。金城银行由周作民(1884-1955)创办,成立于1917年5月,后成为近代中国民办银行的先导、“北方四大银行” 的支柱。1917~1927年是金城银行成长的10年,在极力争取大中小户存款的同时,它十分注意对工商业放款,放款比较集中于棉纺织工业、化学工业、煤炭工业和面粉工业。在资助化学工业方面,尤为称道的是金城银行对永利制碱公司的资助。永利制碱公司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大规模的民族工业碱厂,引起垄断我国市场的英资卜内门洋碱公司的注意,该公司想方设法要收买直至企图扼杀这个中国的新兴企业但没有得逞。对于中国基础化学工业的奠定及其免遭帝国主义的掠夺,金城银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27~1937年,金城银行采取了新的措施,通过债权控制、股权渗透及人事参与等方式,大大深化了银行对工业企业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强化了银行对其的控制。由于银行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经营,也降低了信用的风险;通过对工业企业的放款与投资,起到了扶持民族工业发展的作用。金城银行的一些做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二、中国近代城市化先行者

如果说作为近代民族工商业奠基者的天津,体现了城市之魂中“健”的元素,那么城市之魂中“融”的意义,表现在天津成为中国近代城市化先行者的角色上。在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和城市管理三方面,天津引领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文化

教育之城: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北洋大学诞生在天津,创建于1895年10月,于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创立,推动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并培养了一大批奠基的专家学者,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北洋大学还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实现培养高层人才的目的。当时北洋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相伯仲,毕业生可免试升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故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北洋大学的创办,终结了我国延续长达千年的封建教育历史,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中学教育方面,天津市南开中学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和张伯苓于1904年创办,其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中学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从建校之初起就十分注重校风建设,由严修先生制定并书写的“容止格言”在南开学子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南开中学培养了以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者、科学家、艺术家。

报业之城:近代天津报业,历经百年辉煌,涌现出《国闻报》《大公报》《益世报》《庸报》和《商报》等著名报业。创刊于1897年10月,由严复等创办的《国闻报》不仅是天津地区中国人创办的最早报纸,而且曾为维新变法进行舆论宣传。《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于1902年6月由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记录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寻求发展与振兴的伟大历程,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现代史”。1980年《大公报》被联合国推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与权威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在天津的近代史上,《大公报》和永利碱厂、南开大学同时被称为“天津三宝”。

曲艺之城:近代以来,天津就成为首都门户要冲,有着九河下梢的地理位置与五方杂处的文化环境,这形成了天津人所特有的市民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就当属曲艺了。天津被称作曲艺之城,也因为多种曲艺形式都是在天津形成和繁盛的。如天津快板、天津时调是天津独有的;京东大鼓、京韵大鼓等是在天津形成的;评书、相声、单弦等是在天津兴盛的。曲艺在天津昌盛不衰并产生过很多大师级人物,比如相声大师马三立和京韵大鼓大师骆玉笙。天津还有着最内行的曲艺观众,他们懂曲艺也爱曲艺。曲艺给了天津人爽朗快乐的性格,给了天津这座城市包容吸纳的胸怀。

(二)城市生活

建筑之城:天津近代建筑受西方的影响,尤其是公共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860年天津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到1902年则形成了九国租界。各国在津设立洋行、仓库,修筑码头;还在租界里兴建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教堂、学校等建筑。1920年以前,天津租界里的建筑主要由外国建筑师做设计,如1870年设计的望海楼教堂和1898年建的英中医院、1889年建的英工部局戈登堂是英国中世纪都铎式、1890年建的利顺德大饭店是浪漫主义的形式、1870年建的紫竹林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形式等。1920年以后,中国本土建筑师设计出不少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建筑形式,也设计出一些中西合壁式建筑。“五大道”地区拥有20世纪20~30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國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建筑两千多所,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传承至今的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是天津近代金融机构的集聚地之一,当时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美食之城:天津的饮食文化驰名中外,既有登得大雅之堂的天津菜,也有众多风味独具的津门特色小吃,其中以闻名中外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发祥麻花为天津三绝。创始于清朝咸丰年间的狗不理包子被公推为“天津三绝”食品之首,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耳朵眼炸糕是清朝光绪年间由“炸糕刘”刘万春创办;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天津秉承正宗传统工艺的百年老字号麻花老店。另外,诸如煎饼果子、小宝栗子、崩豆张、锅巴菜等小吃,也共同构筑了天津美食之城的形象。

(三)城市管理

市政规划:天津开埠后,分别以老城区与紫竹林租界为中心,形成了城市“双核”,并沿海河逐渐延伸,形成了以海河为轴线的城市中心带“一带”。天津早期城市规划发展快速,在多方面都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先河。近代天津出现了中国人自主进行的最早城市新区规划,即“河北新区”;1883年天津成立了华界最早的市政机构工程局;1902年袁世凯在津成立了工程总局,使天津市政管理走上了近代化道路。1930年,天津成为全国第三个自主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天津近代城市规划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缩影。

交通管理:20世纪初,天津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城市有轨电车系统。1900年,都统衙门拆除了天津的城墙并铺筑了4条道路。1906年2月,中国第一路有轨电车首先围绕这4条马路开始运行,一个近代公共交通系统就这样在天津形成。新的交通工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快节奏的生活,同时电车也对促进城市市民行为举止的文明起了一定的作用,形成了天津最早的城市公共文明章程。20世纪30年代,天津城市中心人口及城市资源的分布,已经形成以电车路线为轴并向周围辐射的形态,奠定了现代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

(作者单位: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

猜你喜欢

永利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战“疫”必胜!
深圳市永利种业有限公司
诗经
毕永利教授简介
天津卷
《天津造纸》征稿启
《天津之眼》
天津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Complex Repairable System with Built-in Test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