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017-05-08瑚小雪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手机公共文化服务

(茂名市图书馆,广东 茂名525000)

关键词:手机;二维码;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摘要:文章以手机二维码和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及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中的体现,最后讨论了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4-0068-03

智慧图书馆模式是继复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发展成型之后的又一种新型模式,它是当前图书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二维码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利用图书馆的习惯,笔者仅从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1手机二维码与智慧图书馆

1.1概念解析

手机二维码技术,是普通二维码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它是以二维码标准为核心,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是将手机作为载体而展开的码制编码、译码、识别与被识别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技术[1]。

智慧图书馆以现代高科技为基础,是智能化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以用户智慧生产过程为中心,主要由互联网技术、智能设备和智慧化服务三大要素构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共同支撑起智慧化图书馆的宏伟大厦。智慧图书馆着重培养用户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和转化知识的能力,进而最终实现智慧创造的过程[2](见图1)。

1.2手机二维码与智慧图书馆的关系

4G时代,人们更习惯于随时随地地使用手机进行阅读和查询信息,在很多城市比如江苏南通市已推出“手机用户证”,图书馆将二维码技术与用户的个人信息相结合,用户无须携带传统借阅证,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在图书馆借书和使用馆内的各种电子资源。这是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尝试,意味着图书馆已经开始向“智慧化模式”迈进。

国内有些地区的图书馆已经关注到这一现象,并陆续开展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网络信息服务,主要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兩种技术,开创手机图书馆服务功能(见图2)。而二维码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识别技术,大大简化了检索流程,可以说手机二维码是智慧图书馆启动的一种新动力,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则为手机二维码的使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

要想打造“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必须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在向智慧型图书馆转变的过程当中,开放服务、绿色发展、资源共享、方便用户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知识的共享性

以“智能化”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不仅拥有“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所具有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外部特征,还能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各种具有独立性的文献信息与用户、管理者、馆藏地等连接起来,并将所有的信息串联,实现用户与管理者、前后台的智能对接,从而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3]。具体表现为:智慧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能够通过对知识和管理的共享,解决用户多样化、多层次的阅读需求,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减少馆员的工作量,让馆员有时间和精力去研发新的公共文化产品,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些才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瑚小雪: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研究2.2服务的高效性

智慧图书馆是运用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因此,较之传统图书馆,其服务的高效性特征较为明显。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势,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工作人员少、资源分配不均、馆藏结构不合理等。随着用户利用图书馆意识的不断提升,传统图书馆在服务的效率上已经远远跟不上用户的需求。如今,在公共文化大发展的潮流下,各类型图书馆的建筑面积都在相应地扩大,随着基础设施的日益增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信息量和运载量也越来越大,图书馆只有借助更加科学灵活的管理方式,运用更加智能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更加先进的服务理念才能实现快速高效的服务。

2.3使用的便捷性

智慧图书馆通过综合运用RFID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视频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建成如图书馆驿站、读书驿站、公交书吧等公共文化服务网点,从而真正做到无人值守、安全防盗、24小时免费开放,实现用户自助办证、自助借还书、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更新等功能[4]。智慧图书馆建成后,图书馆的开放状态、活动报名、现场参与人数等均可以由用户远程实时查询了解,还可以通过便利性的定制服务,利用智慧系统平台对所有资源进行有序的分类和标引,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的阅读历史及喜好,让每一位用户都能平等获得同一空间的阅读学习方案,享受更加均等化的服务,体验智慧图书馆带来的优越性和便利性。

2.4资源的节约性

图书馆驿站、阅读驿站、读书驿站等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出现,真正实现了“10分钟阅读圈”,加上其网点布局的灵活性使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响应式网页设计、普遍的移动设备支持、个性化推荐等技术的广泛采用,大大节约了图书馆的空间,解放了人力,节约出来的空间可以改造成知识交流的活动空间,解放出来的人力可以参与科研项目和研究新的文化服务方式,而且未来这种发展趋势会更加明显,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服务的边界将逐渐模糊,最后会融为一体。按照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愿望能够很快实现[5]。

3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中的体现

目前,二维码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手机图书馆中。一般来说,手机图书馆主要有借阅系统、检索系统、评价系统和会员中心4个模块(见图3)。因二维码所具有的方便快捷特性,广大用户对其认知度很高,而对图书馆而言,具有二维码识别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具体而言,手机二维码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身份的识别——门禁

身份识别是用户借阅图书过程中的一個重要环节,以前需要持证(借阅证或身份证)才能识别用户身份,而二维码门禁可在原有系统上加装,既高端又安全,还不影响原有的开门方式。不仅如此,二维码的应用将大大缩减相关工作流程并提高图书的借阅效率。引入二维码技术后,用户将会有自己的二维码借阅证,身份证号码、照片等被制成二维码,只需一个小小的手机二维码,借助智能识别终端就可以进入会员中心完成图书借阅,查询过往阅读记录、个人信誉积分等,还可以自己写书评,参与图书推介、好书分享等阅读推广活动。这对用户来说,无论是阅读需求还是个人的社会价值都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3.2文献资料的导航定位——OPAC检索

提供OPAC检索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服务工作。由于存放借阅文献的书架与检索地点之间通常有一段距离,用户一般需要先记录好检索到的图书索取号信息,然后再到相应的存放书架去找对应的文献,如对文献的排架方式不了解,一般需要多次查询才能找到目标存放架。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将大大缩减用户的查找时间,用户只要通过二维码导航定位就能够快速、精准地查找到目标文献。图书馆可以通过手机二维码技术构建一个导航虚拟通道,该通道会将文献存放架、检索地点和借阅地点有效地串联起来,同时结合图书信息如著者、名称、索书号、主题词等制作相应的二维码并显示在OPAC检索结果中,用户只要会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

3.3平面与数字媒体的高效链接——文化宣传工作

作为一项基本的识读服务,平面媒体的二维码是利用二维码在纸质文献和数字化文献间的桥梁作用来拓展其识读范围,一些常识性的信息比如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主题、参与对象等可制作成二维码,并搭配文字信息提供给广大用户,用户只需用手机拍下二维码就可保存这些信息[6]。现在的宣传展示活动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以艺术设计的手段展示活动的内容,有时需要现场投票、现场抽奖、现场互动等,观众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具有主导性,可以自主选择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一些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信息。此外,它比传统媒介更加即时和直观,展示形式更加轻松便捷,部分复杂的活动宣传可通过服务平台来完成,只需在二维码中设定相应的URL地址,用户需要获取信息时用手机点击识别该URL地址即可查阅详情。

3.4信息资源的获取——参考咨询

二维码存储功能强大,可存储URL文本等复杂信息,图书馆可将其应用到日常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中。例如:图书馆可将学科导航信息制作成二维码,用户通过手机识别二维码就能快速查阅相关信息,真正实现方便快捷;将电子文献检索方法制成二维码,并放置在用户最容易发现和获取的地方;用户通过手机二维码来获取馆内的信息素养培训资料,培养迅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查阅有关教学课件、下载日常学习视频等。

3.5系统故障后的脱机管理——文献流通

图书馆遇到系统故障时,需要使用脱机管理功能。脱机管理是指如果在浏览完网页后网络突然断了,但用户曾经浏览过的网页会在用户机器的系统临时路径上留下记录,仍可以正常浏览之前打开的网页画面[7]。图书馆的脱机管理包括图书借还、信息查询、图书续借、缴付滞纳金等功能。例如: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即可通过手机来识别图书上的二维码,并将用户借还书的数据以离线的形式保存在手机二维码中,待借阅系统正常后再向总服务器提交离线数据,从而使用户实现顺利借阅,使馆内借还书服务保持畅通。

4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二维码本身并没有病毒,但是许多不法分子经常借助二维码技术广泛实施恶意行为,从而严重危害用户的利益和隐私。目前手机二维码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身份认证机制不够安全

通信安全的关键问题是手机用户的身份认证过程。网上银行可以利用数字签名、SSL、USBkey等手段来保护账户的安全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但是手机终端的运行能力和存储空间与电脑终端不同,复杂的认证过程并不适用于网络环境[8]。目前的手机支付终端在完成二维码扫描后,一般只要求输入支付密码或者短信验证码,甚至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重置密码,这种支付过程或验证方式过于单一,容易出现短信被拦截、密码被篡改等问题。

4.2智能终端安全性低

由于软硬件方面存在局限性,手机不能像电脑一样安装功能全面的安全软件,但却面临和电脑一样的潜在威胁,这些威胁会利用系统或软件存在的漏洞来实现远程控制或恶意破坏的目的。以浏览器为例,针对带有网址链接的二维码,软件在扫码时会调用浏览器的解释引擎,如果浏览器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不法分子就可能针对这些漏洞编写特定的URL,植入恶意的HTML/JS代码,以获得系统的root权限。

4.3网络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来对二维码技术进行管理和维护,因其生成过程极为简单,且对用户的个人身份没有一个明确有效的识别,极易被不法分子乘虚而入,让二维码携带病毒运行。从某种程度上讲,“毒码”泛滥,与二维码生成简单有很大关系,但更大的问题应该是网络监管不到位。“病毒”二维码生成后,会被不法分子隐藏在商品打折信息或促销广告里,若客户拿出手机扫描就会中招。这种在互联网上随意生成的二维码,具有极大的隐患,通常被称为“无源二维码”,无法追踪,也很难监管。

5结语

在物联网大环境下,采用云计算作为技术基础,将新兴技术融入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手机二维码这一服务模式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和传播知识为主,目的是方便用户最大限度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为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供机会。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来说,新型技术是智慧服务的基础与前提,而智慧服务又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深化与升华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雅.全球手机二维码应用扫描[EB/OL].[2010-04-30].http://www.cnii.com.cn/20070108/ca405458.html.

[2]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65-68.

[3]李乃冰.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创新实践与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1):32-34.

[4]刘家磊,李刚.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2):41-42.

[5]刘炜,周德明.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J].图书馆杂志,2015(1):4-12.

[6]邓建,王军,刘金玲.二维码在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3):36-38.

[7]孙晓瑜,王荣宗.国外手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6):23-25.

[8]廖卫红,周少华.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应用模式[J].企业经济,2012(3):67-71.

(编校:崔萌)

作者简介:瑚小雪(1982—),茂名市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16年度茂名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以茂名市图书馆RFID项目建设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YB14。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手机公共文化服务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