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儿童文学创作品质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2017-05-08朱鸥

文学教育 2017年5期

内容摘要:市面上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学作品充斥着中国儿童文学市场,使得越来越多的儿童从小对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圣经等故事耳熟能详却对中国的优秀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如何提升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品质,用优秀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吸引全世界的孩子,促进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进而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 创作品质 中华文化的传播

随着高考改革,语文分数在高考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重,有人说得语文者得高考,这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加孩子的阅读量。但是,市面上没有一个系统的儿童文学分级,大多数家长不知道该怎样给孩子们挑选图书。儿童文学更多的还是靠学校老师的推荐以及一些名校流传出来的书单。通过这些书单,我们可以看到,外国文学、外国名著占了很大的比例,远的有《伊索寓言》,《圣经故事》,近的有《纽伯瑞文学奖丛书》《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而我国上榜的书籍只有古典四大名著和少数曹文轩、沈石溪、秦文君等本土作家的代表作品。这种依靠大量引进国外作品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发展我国原创少儿文学作品,难以逐渐形成文化优势和品牌,无法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中国儿童文学应该具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将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国传播并发扬光大。

儿童文学和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与气魄,是培养儿童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方式。徐念慈在《余之小说观》一文中提到,提倡儿童小说的目的是“鼓舞儿童之兴趣,启发儿童之智识,培养儿童之德行。”【1】儿童文学是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粮食,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使儿童在童年时代潜移默化的受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熏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启发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引导对美好情感和光明未来的追求,形成良好健全的品格。如果一个国家的青少年,对本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等知之甚少,反而对他国的文化了如指掌甚至心生向往,将直接威胁到国家文化安全,不利于儿童的母语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儿童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也不利于儿童自觉的形成中华文化观念。虽然我们承认先进文化是无国界的,全球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是基本相同的,但各国文化历史底蕴及发展方向不同,我们更应该从小就培养少年儿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一.强强联手、分级阅读

我们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一些做法,联合国内优秀的出版社、知名作家和教育界专家学者共同根据少年儿童的识字水平、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不同年龄段所喜欢的兴趣与活动,推出符合儿童心理,与儿童成长过程想契合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分级图书系列,以满足少年儿童不同时期的阅读需求。例如低年龄段可以以寓言故事、神话传说为主,中年龄段可以以风土人情、民间故事为主,高年龄段可以以历史故事、传统古籍为主。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承载着我国民族的精神与气魄,是培养少年儿童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最佳读物。这种谆谆善诱的系统读物,可以使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根据自身阅读水平选择相应文章,在阅读中循序渐进,认识更多的生字,开拓自己的视野,学会用优美的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感悟。通过大量阅读我国优秀文学作品,孩子们既获得阅读的乐趣,又丰富了自我,提升了自身的语文功底和人文素养,培养了分辨和发掘生活之美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视的就是反映人性的美好。孩子的世界是纯真和美好的,犹如一张白纸。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不仅领略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真、善、美的思想也悄悄地融入到孩子的心田,开启了对知识的渴望与生活的感悟,生命就是这样逐渐走向完美。

二.充满童趣、避免说教

朱自强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困境和出路》一文中曾说:“中国社会的不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没有学会向儿童学习,没有通过思考儿童来获取富于生气与活力的思想资源......以中国的教育现状和童年生态的现状而言,中国儿童文学尤其迫切的需要思想型的作家用儿童文学来思考、处理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的和根本的问题”。【2】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因此作品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贴近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精神需求,符合儿童审美需要,追求儿童天性的释放,使儿童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未知世界。儿童文学作品应该用纯真质朴的语言,细腻而又充满童趣的笔调,曲折动人的情节,来展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美感。而反观目前我国市面上的部分儿童文学,受“文以载道”的影响,要么追求主题深刻,灌输一些大道理,以教育儿童文艺术天职,以脸谱化、类型化的善与恶的两极对立为主,以成人的眼光代替了儿童的视野;要么受商业化市场化日益强势的力量所影响,放弃了纯文学和美学的追求,出版大量内容重复、缺乏新意的书籍。当某种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在风靡市场之后,马上就会引来大量的跟风模仿,造成我国儿童文学作品单一化。不利于儿童文学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从市面上慢慢减少,甚至消失,给整个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好的童书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它就像一种象征性的游戏,不需要使用太多的由成人通過强制性的、集体的形式传递给他们的社会性语言,不迫使儿童去适应现实,而是按照儿童个体的需要来加以改变,作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语言,唤起儿童的体验,使自我得到满足。【3】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常常通过简单而又自然巧妙的构思,借助看似浅显而又玄机无限的故事,使小说的主题呈现得完美、自然而又深刻。儿童文学既然定位于儿童,就应该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审美趣味,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这个世界的欢乐,过分追求主题深刻反显拙劣。【4】苏格拉底有一句哲学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优秀的儿童文学,以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想象、曲折的情节和励志的思想,开启了儿童的思想启蒙,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在丰富他们知识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以美的光辉照耀人类,以美的形式感化心灵。

三.文理结合,科学兼顾

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的重演说认为,动物的个体发生迅速而又不完全地重演其系统的发生。心理学研究也接受了重演说的观点,认为年幼儿童的心理与原始人类十分相似。儿童像原始人一样,生活在感性世界中,用感性化的方式把握世界,其心理活动具有超思维的特质。艺术是对普通的日常语言的一种弥补,它超语言,也超思维。作为儿童的艺术,儿童文学更具有超思维的特质。【5】因此,在文学书籍推广的同时,要加快优秀科学幻想类书籍的出版。幻想是少年儿童的一种本能和天赋,少年儿童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哈利波特》之所以受到全世界儿童的喜爱,就是因为它充满了童趣与幻想,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挣脱了外在的现实主义精神束缚,大大的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带给孩子们精神上的希望与鼓励,激发出孩子们内心美好的情感和对正能量的追求,使孩子们在阅读时变得轻松和惬意。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过,“一本优秀的儿童作品应该具备的标准是,有趣,有想象力。需要有一种跟成人文学不一样的,让孩子们拿起来、放不下的魅力。”科幻类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一切都远离现实世界,却又和实际生活有很多共同之处,既能使孩子们产生亲切感,真实感,又能使他们得以摆脱现实束缚,进入到充满幻想的奇特世界之中。科幻类作品在带给少年儿童丰富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又给予对未来世界的探索与想象,形成独特的见解。当代儿童求知欲越來越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科幻类作品使孩子们在惊奇和探险中获得知识和快乐,减轻了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释放出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天性,满足了孩子们的心理诉求。

文化要存在并延续下去,前提条件是它必须保证其关键信息能传承下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能够代代相传,民族传统文化将现代人与祖先和后代联系到一起。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的教育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息息相关。打造出色的原创儿童文学,创立特色的民族品牌,建立积极健康的文化价值,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受到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喜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念慈,1908余之小说观.《小说林》第10期

[2]朱自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困境和出路[N]文艺报.2004-07-24

[3]张廷珍.浅论幼儿教育中游戏的重要性[J].青年时代.2015(1)

[4]赵乾海.呼唤中国的哈利波特早日出现——中国儿童文学现状分析[J].全国新书目.2005(15)

[5]朱自强.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思考.《东北师大学报》.2006 N0.1

(作者介绍:朱鸥,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