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灵感之门 开辟写作新天地

2017-05-08王盈枝

文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文化素养思维能力

王盈枝

内容摘要:思维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核心,也是作文教学中最难以传达给学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培养意识的关键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灵感,从写作中得到启发,从而让写作不断提高学生文化应试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观察力,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从而让学生的综合文化素養得到发散成长。

关键词:思维能力 文化素养 教育引导

一.注重基础,读写并进

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加入了更高且更具体的要求,不仅加入了练习要求,更多的是要求教育者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写作,而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任务。让学生能够从写作的过程中有个性化的思路,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教师教学生作文,狭义的说就是指学生不断练习写文章,训练写作的基本功,在遣词造句主题思想部分都充斥着老师所带来的规矩思路,老师的写作教学实际上是为学生作文创造模仿的条件,提升学生的模仿能力,从而让学生写作失去了最初语言文字应用的本能想法,变得机械化。

为学生制定磨炼写作基础是教育写作的必定目标之一,但是不能从头到尾都替学生制定好写作的方向方法,教师给予的写作指导应该是先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启发然后放开创作空间,让学生自主作文,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多的驰骋空间,而不是一味的模仿训练,将“拿来主义”练到极致,这样的写作是枯燥的,且会消磨掉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玩味兴趣。在练习阶段,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引导需要即时且具体到每个学生,给予学生自己写作的经验看法,学生只要努力用功,自然能在写作上更进一步。指导和放手也需要处理好二者的平衡关系,偏重任何一方都会出现问题,老师需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因材施教,把握尺度。

写作能力的高低,往往和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积累程度有关,所以老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比如在班级设置图书角,在假期设置读书笔记的任务,词语成语积累本的运用都非常值得考量应用。同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读好文章,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课文当中,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引申到其他的优秀文章中,与学生互动锻炼学生的解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才能在写作中提高构思能力,让文章更具有深度,在字句上有自主的见解运用。这点在现代教学中的中学生身上难能可贵,这和许多老师忽略此类精神意识的构建很有关系,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应该去担当一个参与者,而非一个主导者。写作能力需要长期的成长进步,而每个阶段的进步都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二.加强综合素养,写作教学全面化

作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写作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脑力活动,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抛开写作技巧,写作常常能够和作者的综合素养有直接关系。而现代中学生在综合素养方面参差不齐,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和接受,技能的知道和掌握,智力的开发和提高,道德情操的熏陶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培养,都需要融合在教育过程中。而在写作过程中,比如说瓶盖作文,作文命题,作文训练中,都存在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因素条件,写作应当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表达情感医院,养成向上的主题人格的重要途径。

写作中,学生需要具备审题能力,文章结构构思能力,遣词造句的基本能力。老师可以根据题目在练习中提供适应学生的教学计划。

审题中,学生常常无法理解到题目的隐性信息,最后让文章与题意不符。作文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显性的信息很容易把握,隐性的信息就比较难以获取。例如《春雨》《海浪》一类的题目,其本身具有很多的象征意义,学生往往容易就物质本身去写物,忽略了命题者本身的目的。所以在需要教学中加以指导与要求,题目所给的信息往往非常局限,但是所能够描写的内容往往非常之多,学生很容易迷失在局限的信息之中,无法跳脱出来写出新的立意出来,这一点,需要在审题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联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训练写作审题的过程,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审题,能够对题目进行补充和延伸,增加写作的条件。

老师在作文批改中也应该注意方式,在批改不同文体的作文中需要不同的指导意见。由于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层次不一,一定要做到因人,因文而异,老师能够支出各个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实事求是。不能以有色眼光优等差生来分别作文水平的高低,且评语能具有启发性,少批多改,多以鼓励为主,以激励性原则为主,让学生懂得写作的道理,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正面引导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主义批改的灵活多样性,给学生一种互动交流的感觉。

在作文讲评方面,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之处,以实际案例说明,可以选择一两篇代表性的问题典型作文,但不能标注作文作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并将问题进行对比,在一定时间进行专题内容讲评。

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有固化的特征,但这并不是不需要理论的要求,它需要理论和时间的相对结合,传统写作教学是一个封闭的结果性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最终学生写出的文章是不是符合题意,能不能写出标准的文体。其教育性质是极其肤浅片面的,写作的过程绝不是受制于文字规矩的,它与作者的各方面素养息息相关,而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用写作这一方式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能力,这是对传统写作教学的扬弃和超越。

三.思维训练

思维与语言相互依存,密切联系,“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它如果脱离了思维,就会变成单纯的记录方式,成为一种符号。思维是语言的内在表达,写作的实质就是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思维的成果,思维发散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创新写作的能力尤为重要!

1.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定式的固化精神活动,敢于对人们惯常的定论保持怀疑态度,时常突破常规思维的路子和范围。这需要学生在平常的课堂上和生活中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态,对感兴趣的事物有刨根问底的想法基础,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上引导加持,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可以带动思维能力的训练,或者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求异思维能力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写作审题方面提出逆向思维进行立意,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常规思维,大部分人都能够想到其合理的一面,但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想到有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当然也可以以其他文章为范本,练习强化此类思维能力。倚靠常规思维见头见尾,顺理成章的作文,虽然不缺乏作文所有应该具备的基本因素条件,但再不会在写作上有一番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作的结果不是给予考试和分数的,而是学生自己本身精神世界的外向化建设。

2.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在整个构思过程中,依着一个思维基点,运用各种方法得到多种思路设想,有利于学生的界别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是学生个性表现的一方面。

在进行作文练习时,可以带动学生的联想能力,尽情列举与题有关的东西,比如提出“天空”一词,部分学生会写出“云朵”“星星”“月亮”一类和天空有直接表层因果关系的事物现象。而有些学生会写出“风筝”“单车”“青春”等一类和天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事物,这表明这些同学考虑到了更多自身与天空的联系,把握到此类事物和天空在某些方面有着的共性,这就属于发散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练习的同时,不能只让学生一味的去追求此类思维能力而不即时进行指导,比较,点评,也是不可取的,发散思维是按一定要求,,从不同方向角度进行联想,是达到最优选择,决断的有效手段,不能单单为了发散而发散,要带有相对的目的性。

3.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一种主动无目的性的创造性精神活动,它是作者根据自身不同的阅历所构思文章的心理活动,也是写作最初的印象,想象能力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方向以及作品的深度,任何一个有关写作的环节都需要想象,生活中所带来的经验,书中所带来的感悟,都是笔下语言文字最可能描绘的事物。

想象来源于生活,往往具有现实生活的现实依据,因此,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留心观察和体验,让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地方,用心感受用笔记录,这样积累下大量的原始生活素材,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任何对未来的憧憬,对现代生活的发现,都是提高想象能力创造性的关键。

同时,可以有选择性的让学生阅读一类科幻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丰富自己的想想经验,通过续写故事,改编故事等一些练习技巧,进行虚构描写,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兴趣写作

在教育学写作的过程中,要让同学们重视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什么,而不是写作的结果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摆脱浮躁的写作想法,让写作有丰富的过程内容。不过分的追求辞藻华丽,描述生活便还原自身于生活中本身的写作意义,语言文字运用走心而出,将集中力集中于内涵,写作更像是一门艺术学科,中学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带领学生叩开艺术的大门,越成长,便越能理解到写作的意义。不能一味为了应试而写作,过分强调技巧。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传递自己在现有年龄阶段所感受的,所体会总结的,逻辑能力可以培养练习,兴趣也可以培养,但是初衷不能改变,这也是写作行动和灵感的根源。切记写作时要尽量放松。这样有利于你摆脱对自己阅读过文体的依赖,找出自己的叙述节奏。最后,写作的时间且不能太短,流畅感也是行文写作最初始的重要感知能力,任何语言文字,先要作者本身能够接受并继续写下去,多写多练,不断加强实践能力,终究能够开辟写作的新视野。

参考文献

[1董小玉.刘海涛.现代写作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余卫兵.创新写作[M].重庆出版社,2006.

[3]韦恩.W.戴尔.灵感[M].群言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第一中学(初中)]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文化素养思维能力
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
抓住教育契机 守望成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