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17-05-08黄玉红

关键词:葛朗台张弛窦娥

黄玉红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思维意识,需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由整体到局部,引导学生把握中心思想,理解重点词句的表达形式。着眼于浓,为情造文,为人以情,这是文学作品独具的特质。在立意的精粹上下功夫。只有感动的情才能感动读者。意浓、情浓、言浓的语句互为因果,追寻虚实,比喻,主观客观,张弛等文彩魅力。

【关键词】

虚实相生 比喻 主观 客观 张弛 文彩 情感 中心

一、虚实相生,深拓意境

文章当仅从一个观察点落笔,只能描出一幅平面图,当充分发挥从不同侧面描绘将是一幅立体感画面,体会意境,领会主题,品味语言。在《雨中登泰山》一文中,再现直接观察所得的同时,注意到拓展虚境描写,绘形绘色的把虚写和实写的两种写法相互融会贯通、巧妙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内容丰富厚重,具有悠远的历史感。在写虎山水库的流泉飞瀑,除了用传神而生动的描写外,还点明“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度上天,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又像回到了故居。”寥寥几笔,把祖国建设的新成就——虎山水库与民族的文化传统紧密连接在一起,古老的泰山在巧笔下焕发生命气息,又被渲染了无限光芒。在写紧十八盘时,引用《泰山封禅仪记》的记载“后人见前人履底,前者见后人顶”,把此处高耸陡峭的盘道泰山写得具体到位,“避实就虚”。在写山顶积石时,先引用古人“泰山岩岩”的形容词,再用八个连续设喻的排比句具体描摹姿态各异的奇岩怪石,体现“虚实相生”。写山顶白云的美,引用杜甫和宋之问的诗句,给读者增添意境美。变幻搭配虚写和实写,从字里行间自然地渗出感情色彩,而不是把感情硬贴到文章上,不但细致勾画了眼前的实景,而且架构了美好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文章的深厚内涵。

二、揣摩比喻相似之处

大多数课本文章比喻的相似点是隐含不露的。它以零散形式包蕴在句义结构之中,须揣摩意会,才能思考得到。由于相似点比较复杂,不容易指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荷香的比喻——“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渺茫的歌声”比喻“缕缕荷香”,是由嗅觉到听觉的通感设喻,其相似点就比较复杂化。从喻象选择看,“清香”和“歌”声“都是美好的事情,都能给人带来感官愉悦和审美享受。从传播角度看,香气是微风吹送,歌声是远处飘来,因此“时断时续,飘渺无定,似有若无”就成为它们传播的相似点。像这样复杂、繁多、丰富的相似点,是不可能都衔接到有限的比喻链条中的,而只能靠读者自己的心领神会、冥思参悟。

三、主观与客观,相得益彰

1.主观叙述

传统的文章叙述大多采用主观叙述,主观叙述由于有叙述者个人的浓烈感情色彩,不断的在感染中引起读者共鸣;而叙述者的阐述可使文章情节的意义、人物或事物的刻画明显凸出。由于叙述者的特殊地位,可以调动情节的发生,发展,使文章情节富有节奏感。

《欧也妮·葛朗台》一文,在对临终前葛朗台太太的描绘中,叙述者一般直接参与到情节中,给人物的描绘刻染上主观感情氛围,“她一天比一天憔悴”“树叶一般脆弱”“天国的光辉照着她”鲜明地表达了叙述者对贤德的葛朗台太太发自内心的赞美。遗憾并同情葛朗台太太无声无息、与世无争地告别了人间。此时,还听到了叙述者“恬退隐忍,完全是一个基督徒的死,死得崇高而伟大自豪”,不由自主地表明他的理想人物。这种具有叙述者强烈爱憎分明的感情描绘,就是主观叙述。

2.客观叙述

现代很多作品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使读者感受不同的审美效果,它能正确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点,结合课文以及旧知识,进一步提高文章阅读理解能力。鲁迅《药》的叙述有着“阴冷”的风格,风格的形成常与叙述方式有较大关联。阴冷表现在叙述者采用一种近似冷淡、客观的叙述。夏四奶奶上坟的片断,作者只叙述她的肖像、动作和心理变化,此时既没有一点评价给夏四奶奶,也没有叙述者任何感情色彩。显然,只可以看到人物的活动,叙述者只起到一个媒介作用,借助这个媒介,呈现读者面前的是夏四奶奶此时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以超然的态度进行的叙述,这就是客观叙述。

四、张驰相生,刻画主题思想

通过张弛结合手法,把文章的故事主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有力地深化主题思想,使读者的心与剧情融合。张弛有机结合,矛盾由张而即发,由弛而淡化,节奏因万马奔腾而张,因流水潺潺而弛,张弛此起彼伏,使文章曲折有致,摇曳多姿。在关汉卿《窦娥冤》一文中,笔者巧妙运用张弛手法,冤字贯穿全文。分析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思想性格及其意义,把握主題,分析艺术手法。使冲突强烈,窦娥的冤充分的显示出怨愤悲恨,逐层深入展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有力的表现了窦娥的善良、刚烈和圣洁的美好心灵。“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怨,休推辞路远”。此是笔者淡淡的描绘。与其同时,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表明窦娥在临死前也要设身处地的替婆婆考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枉将他气杀”,显示了窦娥淳朴善良的心灵,窦娥与婆婆的对白,突出了她的悲惨遭遇,表明了窦娥善良的性格,追叙到屈招的缘由就是为了婆婆,以死来挽救婆婆,这里不但表现了善良的性格,也是人类伟大的性格。在这里,人物性格越善良,客观现实越残酷,深刻引起人们的悲剧感情。文章中驰中显张,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则是重复爆发了反抗的性格,描绘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愤怒之情升到了顶点,塑造了一位含冤受屈的窦娥形象,写出了当时人民的无可申诉而又不可压制的怨愤。窦娥的重重遭遇是人民群众的集中反映,她的冤不是个人的冤,而是时代的情绪,当时现实的悲剧。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层层深入,跌宕有致的引导,有效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构思能力和理解想象能力,通过阅读分析开启知识的大门。

【参考文献】

【1】殷菊香.小议古诗文积累对作文的益处【J】.作文成功之路,2016(7)

【2】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6(36)

猜你喜欢

葛朗台张弛窦娥
高质量语文学习任务的建构与运用
窦娥冤
“种”珍珠真神奇
秋天
我的“葛朗台”同桌
“刚”与“柔”的完美统一
老葛朗台性格特点及其形象意义
张弛的裤子撕掉了
谁杀死了窦娥
烘云托月月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