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沭县康复中心“医康结合”运营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2017-05-07张开华李爱娜

机构与行政 2017年4期
关键词:调查残疾人

张开华+李爱娜

为满足各类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加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供给,临沂市临沭县建设了全市县区中第一家由政府投资、新建运营的国家二级康复中心,并探索推行“医康结合”运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暨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会议上,来自全省17地市的与会人员现场观摩,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全省推广这一经验。3年来,康复中心累计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对153名0-9周岁残疾儿童实施免费抢救性康复救助,持证成年残疾人住院康复1000余人次,提供康复训练指导服务6000余人次,有效满足了全县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一、推行“医康结合”运营模式的背景

(一)满足残疾人康复愿望的现实之需。临沭县现有残疾人2.4万人,其中有康复需求的约1.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2%。2012年,临沭县投资1200万元,启动建设了总面积5693平方米的康复中心,2014年9月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中心内设儿童康复床位50张、成人康复床位50张、康复功能科室及辅助科室42个,每年可提供康复训练指导服务5000人次,提供残疾人辅助器械1800件。康复中心的建成使用,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县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为全县残疾人享受到高质量的康复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实现康复效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康复中心是一个新生事物,建成了怎么用、康复专业人员从哪里来、机构怎么运转、如何发展,成为当前一个现实难题。通过到外地考察,发现外地主要采取了残联直接管理运营和完全交由医疗机构运营两种模式。深入对比后,发现这两种模式均不符合本地实际。对于残联直接管理运营模式,县残联缺乏康复技术人才且专业力量薄弱,业务运营经验不足,很难保证康复效果;对于医疗机构运营模式,外地实践经验表明,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很容易出现医疗机构注重追求经济利益,群众利益受损的问题。经过多次论证以及半年多的实践验证,最终决定实行“医康结合”运营模式,即残联与康复治疗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县中医院合作运营,行政管理以残联为主,专业技术人员从县中医院选派,充分整合县残联、县中医院的政策、场所、设备、人才、技术等公共服务资源,以残联的严格管理、惠残政策保障残疾人权益,以中医院的优质资源、高效服务保证康复服务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设立机构,明确康复服务职责。在康复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前,为加强运营管理,成立康复中心,隶属县残联,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8名,通过招录、调动等配备人员7人,主要负责发展本地残疾人急需的、社会上薄弱的康复服务业务,开展功能训练、残疾人及亲友培训、康复知识宣传普及等综合康复服务。

(二)盘活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为补齐公共康复服务短板,临沭县盘活人员、技术等方面资源,充分挖潜,从残联抽调一名分管康复工作的副理事长兼任康复中心主任,负责康复中心的日常管理;从县中医院精选43名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康复医疗队伍,具体承担PT、OT、言语、针灸、推拿、蜡疗、感统、引导式教育等康复训练工作,人员由康复中心、中医院共同管理,编制及工资关系仍由县中医院管理。建立专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赴山东省中医医院、临沂市康复中心等康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邀请德国SES高级退休专家在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指导交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结合我县实际,投入280万元,购置了电动跑台、电动起立床、水疗床、多感官互动训练设备等全套康复器械,充分保障各类康复治疗和训练的开展。

(三)强化考核,实现精细化管理。为确保康复服务的实施效果,制定了考勤、值班、财务、考核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建立康复对象评价反馈长效跟踪制度,加强对康复服务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方面的监督评估,严格奖惩,用制度管事、管人。完善科室和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标准和要求,强化责任追究,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准则。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教育、监督、考评机制,积极开展“五好服务”活动,围绕提供“好的服务语言、好的服务态度、好的服务流程、好的服务技术、好的服务质量”,改进作风,提升服务。

(四)加大投入,推动服务均等化。为确保每名残疾人就近享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临沭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镇街残疾人康复中心,定期开展筛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给予康复救助,并将残疾儿童免费接收抢救性康复项目年龄范围由国家规定的0-6岁扩大到0-9岁。针对部分残疾儿童家庭比较贫困,无法承担康复费用的情况,建立“报销+补助+减免”的结算模式,对残疾儿童在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产生的费用,在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费用从各级财政补助款中解决,仍解决不了的,由康复中心给予免除。为让家长安心陪护,每年給予每名在康复中心治疗训练的残疾儿童3000元的生活补贴。对在康复中心治疗的持证成年残疾人,每住满一个月给予医疗补贴2000元、每月给予生活补贴300元。同时,认真做好残疾儿童家长培训工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培训,让他们了解儿童康复的意义、方法及要求,共同推进残疾儿童康复。

三、几点启示

采用“医康结合”运营模式的县康复中心仅仅是临沭县近年来实施的上百项民生工程中的一项,其投资并不是最多的,服务对象覆盖面也不是最广的,但却成为民生工作的亮点,成为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示范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群众需求是导向。公共服务面向的是基层,主体是人民群众,哪些领域需要加强,哪些层次需要提升,群众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当前,随着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结构不断丰富升级,日益呈现出高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 “群众点菜、政府端菜”机制,采用“超市化、订单式”服务方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康复中心“医康结合”运营模式正是基于全县1.7万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盘活公共资源,补齐康复服务短板,才使得康复中心“医康结合”运营模式成为一项优质的公共服务工程。

(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有效投入是前提。据统计,近五年临沭县在残疾人康复工作上的投入达到3000多万。正是这真金白银的投入,让该县拥有了全市县区中第一家由政府投资、新建运营的国家二级康复中心,让农村持证残疾人免费享受到医疗保险,让残疾儿童免费得到康复,为残疾人康复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提供了根本保障。近几年,临沭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年均投入达20多亿元,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70%以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群众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做大民生蛋糕,首先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否则都是空谈。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以大投入带来民生大改善,要拓宽民生资金筹集渠道,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民生领域,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多样化。

(三)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强化考核是关键。临沭县康复中心并不是全省最早建成使用的,也不是硬件设施最好的,但却在投入使用一年内就得到了省市的肯定,关键是在盘活资源,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上趟出了新路子,实现了康复效益最大化。当前,一些部门单位只是满足于把民生工程建了、把民生资金拨下去了,而对于后期的管理使用情况却未建立长效跟踪考核机制,致使一些民生工作惠民效应发挥不到位,群众无法受益。民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让群众受益,群众无法受益或受益不充分,也就失去了意义。要加强公共服务项目的后续考核评价,对于已落成的公共服务项目,要建立相应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大跟踪问效力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以严格考核问责倒逼政府公共服务责任落实。

(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群众满意是标准。保障和改善公共服务,贵在群众满意。要始终将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从群众最关注、反映最突出、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入手,铺下身子真心实意为群眾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在一件件具体实事中受惠受益。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让群众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监督的全过程。要建立公共服务项目第三方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视评估和各界代表监督制度,将服务工作的实施置于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要加大群众评议结果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形成以群众满意度衡量公共服务工作成效的鲜明导向。

关键词:残疾人 康复服务 医康结合 调查

猜你喜欢

调查残疾人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便于残疾人进行登机的Skycare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