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性抽象概念 提升思维素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思考

2017-05-07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份数平均分要点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旨在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智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号:D/2016/02/7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重构历史情境,再创造分数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编故事,学数学。

(画外音:古时候,有一个人只会打猎,有一个人只会捕鱼……)

师:今天老师来表演故事中的猎人,那你们表演——

生:故事中的渔夫。

师:哎,打猎打猎,天天吃肉,多腻呀。

生:哎,捕鱼捕鱼,天天吃鱼,一点儿也不想吃鱼了。

师:我好想吃鱼哦。

生:我好想吃肉啊。要不咱们就——换着吃。

师:那怎么换呢?

(课件出示图1:两条鱼换一块肉)

图1

师:有一天,捕鱼的拿4条鱼来换,他能换我几块肉呢?

生:4条鱼换2块肉。

(画外音:这样打猎的天天有鱼吃,捕鱼的天天有肉吃,日子过得无比幸福。直到有一天,捕鱼的只抓到一条鱼。捕鱼的犯愁了:两条鱼换一块肉,我会呀。今天只有一条鱼,怎么换呢)

生:一条鱼可以换半块肉。

师:半块(很吃惊的样子),还能用这些自然数表示吗?(指着 1、2、4)看来,过去学过的自然数在这里不管用了,1都嫌大了,我们要创造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半块肉。那怎么得到半块肉?

生:切一半。

师:看来得把这块肉分一分,捕鱼的看仔细了,(很得意的样子)我开始分了,把半块肉拿去吧。(如图 2)

图2

生:不对,这半块太小了。

师:不对吗?(故作惊讶)我切的就是半块呀,你看!是你们没说清楚,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请说清楚让我怎么分。

生:应该从最中间切开。

师:从最中间切开意味着什么?

生:平均分。

师:平均分,我会呀。捕鱼的,看仔细,我开始分了,来,拿去吧。(如图 3)

(沾沾自喜的样子)

图3

生:不对,不对。

师:怎么又不对了?看来光说平均分还不行,那你们得给我说清楚,到底怎么平均分。

生:平均分,分成2份。

师:你要几份?

生:要1份。

师:谁能把这种分法完整地说一下?

生:把一块肉平均分,分成2份,要1份。

师:哦,这样说我就会分了。看清楚,是不是这样分?(如图4)谁来总结一下,怎样分出半块肉才符合我们的公平交换协议?

图4

教学思考: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从数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分数是在度量、分物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的背景下产生的。怎样让孩子在数学情境中,自然萌发出当用“1”表示都嫌大时,需要一种新的数来表示的需求呢?学生的知识经验里有“平均分”的认识,如“把1块肉平均分成2份”,学生知道每份是“半块”。但学生的经验具有原始、肤浅、片面、模糊等特点,不同的学生对“半个”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如“大半个”“小半个”“半个”。怎样把错误的、模糊的经验转化为正确的、清晰的经验,再基于正确的经验建构数学概念?为此,老师创设了以鱼换肉的故事情境,和孩子分别扮演猎人和渔夫,在充满悬念的故事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自己的“课堂角色”,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中,巧妙地将一个规定性数学概念转化为一个探索性的数学问题。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在不断调整中,学生逐步明晰确定一个分数,必须把握住三个要点:平均分、分成几份、取几份。这三个要点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把握住了分数的三个要点,也就抓住了分数的本质,建构了分数模型。

二、立足思维提升,紧扣本质建构模型

师:第二天,捕鱼的又抓到了一条鱼,谁来说说我的肉怎么换给他?

(生:答略)

师:第三天,又捕到了一条鱼,怎么换我的肉?

(生:答略)

师:看来要说清楚半块肉,得说清哪几件事?

生:要说清楚半块肉,就要说清三件事:平均分、分成 2份、拿1份。

师:每次都要说清楚三件事,有什么感觉?

生:换半块肉,要说清楚三点,觉得很麻烦。

师:你们捕鱼的,天天吃鱼,一定比我聪明,那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写法(画法)表示出这三个要点?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汇报。如图 5)

图5

师:哇,这么多表示的方法!捕鱼的,凡是能表达清楚三个要点的,都是可行的。数学的表达本身是很自由的,同时数学又是追求简洁的,现在数学上是这样规定的:先写短横(表示平均分),然后写分成的份数(写分母2),再写拿走的份数(写分子1)。这就是我们今天创造的第一个新的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一条鱼能换几块肉?

师:用一个数就把我们要表达的三件事都说清楚了,看看数学多简洁!分肉分出了新的数,生活中哪儿还有呢?

……

(生汇报。如图6)

图6

生: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就像数1,既可以表示1张课桌,又可以表示1本书、1个小朋友……也可以表示很多内容,凡是符合平均分、分成2份、拿1份这三个要点,都可以用表示。

(生汇报,如图7)

图7

师:观察大家表示的,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生: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平均分、分成4份、拿1份。

师:看来大家已经明白了的意思,那判断一下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如图8)

图8

师:大家还创造了哪些不同的新数?

……

三、注重概念创生,经历过程深化认识

师:当用1表示都嫌大时,我们一起创造了这些新的数,这些新的数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几分之几数。

生:全分之几数。

生:分数。

师:多好的想法,能说说这样取名的道理吗?

生:今天认识的新的数,都是表示一个物体的几份中的几份,所以我把它叫作“几分之几数”。

生:我是这样想的,今天学习的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拿全部份数中的几份,所以我给它取名为“全分之几数”。

生:我是观察“分”字,发现这个字的下面是一个“刀”字,联想到今天得到的数都是分出来的,所以叫“分数”。

师:分数——多好的名字,先分后数,与数学家的想法不谋而合。分数,它的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谁来介绍一下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生答略)

师:孩子们,当用1表示都嫌大时,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分数在生活中不常见,它喜欢悄悄地藏在某个角落里,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蒙牛:一杯牛奶的责任》广告,看谁能从中找到分数?

师:你从广告中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扫15个二维码可以换一杯牛奶。

师:你能从中发现分数吗?

……

师:孩子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有哪些收获?

(生答略)

师:概括得很好。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的分数,在历史上,与自然数一样古老,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分数的发展史。

(介绍分数演变的历史)

教学思考:今天的数学课堂肯定没有办法“原样重复”历史上的重大时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创设,营造“危机时刻”,造成强烈的认知冲突,以此激发儿童“重新命名”新概念的欲望,让数学观念得以“诞生”。从儿童的角度讲,就是他们自己的发明和创造!

猜你喜欢

份数平均分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对提单及保单出具份数的思考
这样做合理吗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教你学会平均分
书写要点
平均分一半
“份数法”的妙用
2015年报道要点